• 179

afon的的佳記日記------再續前文之上高地(2020年11月10日更新)



世上只有媽媽好

雖說人是萬物之靈,但我們很多行為反而是以動物的來表現的,如舐犢情深

一詞就是,所以動物對其雛幼兒的照顧其實也是非常感人的。




01.拍攝當時天氣既冷又濕,不過這隻金眶鴴仍是不辭勞苦地

孵蛋。




02.一巢數卵,但破殼時間或有先後,這時當媽媽(想當然是雌鳥)的

就更辛苦。




03.這隻金眶雛鳥似乎急不及待就要去探索這個陌生的世界。




04.另一邊廂,小金眶好奇地四周張望,而媽媽則在旁守護著。




05.上空不時有猛禽飛過,還是在媽媽溫暖懷抱裡的小金眶是最

安全的。

金眶鴴Little Ringed Plover,學名Charadrius dubius,在澳門屬留鳥,

分類為:鷸鴴目>鴴科>鴴屬

觀鳥/鳥攝活動主要是希望通過觀鳥喚起人們保護環境的意識,而不是

單純地只為拍好看的照片。

afon
有空請到我的afon工房:https://afonsworkshop.blogspot.com/


借題發揮

雖然領導人不止一次強調澳門經濟不能單靠賭收,而是要將產業適度地

多元化,但至今天為止,澳門經濟不單仍然一(賭)業獨大,很多行業

捱不住貴租而被迫結業。澳門上得台檯面的官員好像分別擔當了各大

企業的公關或發言人似的,企業要加價或損害公共利益時,那些高官就

鼓其如簧之舌在為企業幫腔。

最近傳出有賭場僱用了外勞當莊荷,而高官們卻蒼白無力地否認。這

觸動了相關人士的神經,一些休班的莊荷及家屬昨天終於走上街頭遊行

表達不滿。




01.今早去到葡韻等候,一名帶著望遠鏡的年輕人走來,經交談知他是

澳門市政公園管理部門的員工。




02.在交換鳥訊後,話題轉到環境上。




03.一聽之下,怨氣就噴出來,害得那位小員工完全只有聽的份兒。




04.回心一想,他一個小小員工又有何能力撥亂反正。




05.最後我說:看您是有幹勁的,反正那些外行的或只想坐穩官位的主管

只會蹲在辦公室,那麼就請您憑良心及自身所學放手去幹。




06.昨天在望廈山公園站了幾個小時,不要說雀鳥不多,就連蝴蝶等飛蟲

都非常少。估計這是因為管理部門過度除草,令蟲卵數量大減所致。




07.郊野公園的健康徑也出現同樣問題,過度清掃的路面現只剩下

硬硬的粗沙粒,甚麼腐植土的全都沒有了。

搞衛生、要滅蚊固然是為公眾利益,但凡事應適可而止。

紅尾伯勞Brown Shrike,學名Lanius cristatus,在澳門屬過境遷徙及

冬候鳥,分類為:

雀形目>伯勞科>伯勞屬

外拍時鏡頭或會被身旁的樹枝遮掩,記得帶備些幼繩,以便將這些樹枝

稍稍拉開。這樣既有利拍攝,又不會折斷樹枝,下次不妨試試。

afon
有空請到我的afon工房:https://afonsworkshop.blogspot.com/
頭上都有一點一點白色斑點'搜尋網路都沒有看到相同的'
請問大大這是綠簑鷺 亞成鳥嗎?



亞成鳥就是亞成鳥,不過並非綠鷺的。

看來似在台北植物公園拍的,對嗎?

這是黑冠鳽的未成鳥,我也曾在上述公園拍過。

對了,台灣好像習慣叫黑冠麻鷺的。

一般鷺科的雀鳥都在水邊覓食,但這隻黑冠卻喜在草地吃蚯蚓。

afon

yeh658 wrote:
頭上都有一點一點白色...(恕刪)
有空請到我的afon工房:https://afonsworkshop.blogspot.com/


不一樣的雞

鳥友習慣將渠口泥灘上活動的兩種秧雞科的雀鳥稱為雞。

雖然這兩種雀鳥與家雞一樣不擅長飛行,但牠們之間其實是非常

不一樣的。以下是上述泥灘兩種秧雞的一種:




01.牠有一雙很大的腳,能涉水及在泥灘上覓食,這也是與家雞最大的

分別。




02.羽色黑藍,白臉,白胸及棕肛,這就是白胸苦惡鳥。




03.這隻胸頸的黑白色有點模糊,應是隻未成鳥。




04.羽色不夠黑白分明,加上一雙沾滿泥漿的長腿,更覺有點髒。




05.這張可能剛涉過水,腳上泥漿洗掉後露出黃黃的本色。




06.白胸還有個比例較大的鼻孔。




07.一般來說,白胸在泥灘都是奔行甚速的,幸好在凹凸不平的岩石上,

速度較適合拍攝。




08.白胸苦惡鳥White-breasted Waterhen,學名Amaurornis phoenicurus

在澳門屬留鳥,分類為:

鶴形目>秧雞科>秧雞屬

吸煙危害健康,而且在鳥點吸煙可能會引致山火。下次外拍時,試試

不再吸煙。

afon
有空請到我的afon工房:https://afonsworkshop.blogspot.com/


靠海卻不吃海

鳥攝幾年了,但總未能拍得滿意的藍磯鶫。

澳門離島之一的路環東南角有個沙灘,灘的左右兩側都有藍磯鶫的

蹤影。可惜的是從牠的名稱可知,牠是在岩石間活動的,而在這種

環境扛著器材是有難度的。

上月底,在一個大晴天去碰運氣時,剛好遇上幾位〝禮數周周〞的

鳥友。在這種搭便車的情況下,終於拍得暫時最佳的藍磯鶫。




01.其實已三番四次在這裡見過牠,可惜就是距離太遠。此外,由於

這裡是健康徑,所以不時有遊人路過,要拍得理想照片真不易。




02.邊擺攤子,邊耐心等候遊人散去。說時遲,那時快,人群剛散去,

牠立即飛來光顧。




03.從牠的羽色知牠是隻雄鳥,再看胸腹及翼上的斑紋,這隻應是

未成鳥。




04.拍攝點是堆岩石,為取到理想的光線及背景,我們處身於一凹陷

位置,鏡頭稍微向上拍,所以難免會有被石頭遮掩的情況。




05.驟眼一看,牠胸部的斑紋很像埃及法老王所掛的胸飾。




06.拍攝日吹著頗強的風,幸好光線充足,可用較快的快門,否則羽毛的

細節有被吹得糊掉的可能。




07.不要誤以為牠的眼睛有毛病,這就是稱為〝第三眼瞼〞的瞬膜。

動物數字博物館資料顯示:瞬膜是一種近於透明的膜,能在飛翔時

遮覆眼球,以避免乾燥氣流和灰塵對眼球的傷害...




08.藍磯鶫的站姿挺直,就像個在站崗的士兵似的。




09.雖然也曾在一離海邊頗遠的小樹林見過藍磯鶫,但一般來說,牠們的

活動範圍都在海邊的岩石上。然而,在親身觀察及從大部分照片來看,

牠們的食物都只是昆蟲,而非小魚小蝦等等。

藍磯鶇Blue Rock Thrush,學名Monticola solitarius,在澳門屬冬候鳥,

分類為:雀形目>鶲科>磯鶫屬

要增加鳥攝興趣,最佳方法是在拍完照片後,識別所拍得的雀鳥。那麼下次

外拍時,就再不會與鳥友說:〝昨天拍得一隻黑色的鳥〞了。

afon
有空請到我的afon工房:https://afonsworkshop.blogspot.com/


眼睛大大的北灰鶲

人們說〝好的開始乃成功的一半〞,這個鳥季一開始就遇上這隻

乖乖的大眼仔(本地鳥友對北灰鶲的俗稱),讓我拍到這輯。

然而,這幾天的鳥運真是差,像今早在葡韻見到隻黃葦鳽,怎知

當我架好器材,牠卻二話不說地飛走了。




01.北灰羽色樸素,不過翼上的花紋卻又頗醒目。




02.北灰有雙既圓又大的眼睛。




03.身體比較瘦長。




04.三角形的嘴是鶲的特徵。




05.留意嘴基有些像鬍鬚的剛毛,使牠能在飛行中捕食飛蟲。




06.自問幾年來,鳥運都是一般,還是以平常心視之吧。

北灰鶲Asian Brown Flycatcher,學名Muscicapa dauurica,在澳門屬

過境遷徙鳥,分類為:雀形目>鶲科>鶲屬

每個鳥點都可能有不少鳥友據地拍攝。在拍得美照後,嘗試讓身後等待的

鳥友也拍幾張。

afon
有空請到我的afon工房:https://afonsworkshop.blogspot.com/


泥灘小霸王

月初再去北區泥灘碰運氣,當日天色較昏暗,加上泥漿顏色,

若那些涉禽不是為了覓食而走動,站在堤外相距十多米,要

發現這些身長大概只有15厘米的小東西真不是容易的。




01.鳥攝幾年了,但在識別某些科的雀鳥仍是把握不大。




02.從外觀上看,確定這是隻鴴。




03.牠有一個白色的頸圈,然而究竟是哪種鴴?




04.由於牠的霸道行為,當時泥灘上覓食的金眶鴴等其他鴴全部都要

讓路予牠。




05.拍攝期間還發現了其中一隻羽色有異。




06.牠飛羽上有白色部分。




07.向資深鳥友請教後,原來這可能是環頸鴴未成鳥。




08.由此反推,上面的幾隻都應該是環頸。




09.環頸鴴Kentish Plover,學名Charadrius alexandrinus,在澳門屬留鳥,

分類為:鷸鴴目>鴴科>鴴屬

雖然鳥攝不是甚麼劇烈運動,不過卻經常要上山下海。勇往

直前是大部分鳥友的信條,然而,無論如何要切記安全,否則雖拍得美照,

但弄致鏡毀人傷就不划算了。

afon
有空請到我的afon工房:https://afonsworkshop.blogspot.com/


泥灘上的帥哥美女

渠口泥灘上的明星當然是翠鳥,其中又以普通翠鳥的曝光率

最高。很多鳥友就因為這隻亮麗的小傢伙迷上了鳥攝,我亦是

其中之一。




01.渠口樹林的偽裝棚設置得非常好,一般都可在10米距離內拍攝。

像這張的小翠雄鳥蹲在較近泥灘的橫枝上,以俯視拍攝,距離在

8米之內。




02.這輯中自己最愛這張,小翠短小的尾巴及雙腳加上長長的嘴,

可愛。可惜總有些不聽話的枝葉擋住。




03.由於距離超近,小翠的羽毛細節較為豐富。留意牠胸前有較暗的

紋,所以牠應是隻未成鳥。




04.拍攝當時是大清早,小翠像尚未睡醒地蹲著發呆。




05.一直都奇怪小翠下嘴基底的白色羽色會黏成一根根較粗的樣子。




06.這隻下嘴有明顯的紅色,是雌鳥的特徵。




07.另一個機會拍得這隻雄鳥的背部,藍色的羽毛配紅色的腳。




08.雖然距離還要接近,可惜是用456鏡頭拍的。由於此鏡沒有防震

功能,效果相對較差。

普通翠鳥Common Kingfisher,學名Alcedo atthis,在澳門屬留鳥,

分類為:佛法僧目>翠鳥科>翠鳥屬

3-8月是雀鳥繁殖季節,牠們可能會因為受到騷擾而放棄回巢育雛。

afon
有空請到我的afon工房:https://afonsworkshop.blogspot.com/


老朋友

能遇上老朋友實是人生一大快事,遇上久久不見的就更令人喜悅。




01.由於居住的區域不遠處有些不太高的樹,所以特別在夏季時,

經常會聽到鳥鳴。本來是件賞心樂事,但每季總會有部分時間

聽得到只是煩心的噪聲,而且幾乎有鬼哭神號的功效。




02.聲音的主人就是這雙黑炭頭---噪鵑。顧名思義,牠的叫聲就是大大的

噪音。




03.據自己幾年來的紀錄,牠只在夏季時出現。然而,上月底,在炮台山

竟然見到牠的蹤影。雖然是隻雄鳥,但當時牠只是默不作聲的蹲在樹枝上。




04.除了麻雀之外,澳門的普鳥之中,最不怕人的雀鳥應該是白頭鵯了。




05.白頭有個不太誇張的小冠羽,多種鵯鳥都有這種鬉型的。




06.在這種底色襯托下,普鳥也變得特別。




07.這隻紅免屁屁的是白頭的近親,叫白喉紅臀鵯。




08.雖然不是甚麼珍稀品種,但奇怪的是,本澳找到牠們的機會也不是非常高。




09.紅色的屁屁是白喉的招牌,但這隻卻是沒有的,原來白喉的未成鳥的

屁屁是不甚明顯的淺淺橙色。

噪鵑Asian Koel,學名Eudynamys scolopaceus,分類為:

鵑形目>杜鵑科>杜鵑屬

白頭鵯Chinese Bulbul,學名Pycnonotus sinensis及白喉紅臀鵯Sooty-headed

Bulbul,學名Pycnonotus aurigaster,兩者分類為:

雀形目>鵯科>鵯屬

請各位鳥友拍完美照後,記得帶走一切廢物。

afon
有空請到我的afon工房:https://afonsworkshop.blogspot.com/
  • 179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79)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