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每張相下側都有拍攝設定資訊,內含對焦距離。這輯一般在10米左右,有個別近達6、7米。其實鳥攝照片都靠後製,而且依賴程度不是少的。只要您稍加修飾,可能您的照片就有令人驚喜的改善。我也聽聞青公有大翠的鳥訊,但總提不起勁往港。afoncoconutcat wrote:看來456+1.4x...(恕刪)
afon wrote:我每張相下側都有拍攝...(恕刪) 最近再翻看以前用384+1.4x拍相. 其實原來只要距離近, 光線適中, 384+1.4x也可以拍出羽毛細緻的感覺下面這張紅尾水鴝的拍攝距離應該只有4米左右, 只是調過光暗和銳度這幾天都繼續有鳥友貼大翠的相, 所以相信青公的大翠家庭(媽媽+兩隻幼鳥)會逗留一段時間樓主你應該還有時間考慮過不過來
其實鳥友心中最盼望得到的器材就是近的距離,可惜...也曾提出最頂級的器材不及能接近鳥兒,所以鳥友們都會有些輔助器材,如:各式迷彩偽裝設備。此外,熟習雀兒習性也可助您接近鳥兒。去年有到青公拍過,或許某天興到就會再去逛一次。afoncoconutcat wrote:最近再翻看以前用38...(恕刪)
吃的開心,看的也開心最近跟鳥友說,扛著這些沉重的鳥攝器材真是件苦事,但每當再三翻閱紀錄時,看見這些小傢伙,喜悅的心情是難以筆墨形容的。相信大部分鳥友都會有同感。年初時,在逛公園時,偶然碰上一隻在開大餐的紅耳鵯,事隔半年再看這些照片,仍然能從牠雀躍的行為而令我也有愉快的心情。或許這就是令我會付出汗水的魔力。01.春節期間,天氣似暖還寒,枝頭上的紅耳鵯在享受懶洋洋的午後陽光。02.這個角度看紅耳,覺得牠樣子更逗趣,有點像中國年畫裡的娃娃。03.另一天剛好碰上正在享受獵物的紅耳。04.早已習慣公園的遊人,對於我逐漸接近,牠還是自顧地品嚐那隻黃黑色的甲蟲。05.相反,牠偶爾會抬頭,警戒著具危險性的掠食者或會來搶食的同類。06.最後,三下五落二地快速吞下牠的美食。紅耳鵯Red-whiskered Bulbul,學名Pycnonotus jocosus,在澳門屬留鳥,分類為:雀形目>鵯科>鵯屬觀鳥/鳥攝活動主要是希望通過觀鳥喚起人們保護環境的意識,而不是單純地只為拍好看的照片。afon
afon wrote:看見這些小傢伙,喜悅的心情是難以筆墨形容的 感同身受 恭喜afon大拍得令人賞心悅目的美照 夏天拍鳥,可說是相當磨耐心的,光高熱的氣溫,很容易讓人失去意識自從購入大砲後,拍鳥幾乎都是處枯等狀態,炎熱夏日正是考驗著耐心的時候。周圍友人常覺得我是個瘋子 但還是抵擋不了想看牠們的魔力。
afon wrote:觀鳥/鳥攝活動主要是希望通過觀鳥喚起人們保護環境的意識,而不是單純地只為拍好看的照片。 這個絕對要大推一下,這始終是我拍攝的原動力,生態的永存絕對跟人類息息相關。只是漠不關心的人居多,可惜了些!希望能藉由生態照片喚起大家保護這片美麗資源才是。
afon wrote:其實鳥友心中最盼望得...(恕刪) 其實就是正正因為我們無法接近鳥兒, 所以才有頂級器材出現, 不然我們用50mm鏡頭也能輕鬆拍鳥說到偽裝, 就我自己所見香港的鳥友都不會用, 頂多只是穿上一身迷彩服, 但我覺得效果應該不及偽裝吧...鳥兒習性都想知多一點, 但是上網或到書店都找不到些什麼有用的資料...但說到底有鳥運才是最重要
說到偽裝,總不能在一般公園使用偽裝帳篷吧。其實某程度,香港一些鳥點都有很好的偽裝設備---觀鳥屋。我有就自己的一些設備作了紀錄,您可參考一下:http://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164&t=3241881&p=3#43109053afoncoconutcat wrote:其實就是正正因為我們...(恕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