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鳥友說1d4+428,再加2x是異數的絕配,畫質及對焦速度皆在可接受範圍內,不容錯過。其實只要使用好的器材,我不介意在樹蔭下拍攝。相比之下,在晴天陽光直射下拍攝,效果更難保證。afonjones691122 wrote:afon大居住的地方...(恕刪)
afon wrote:有鳥友說1d4+42...(恕刪) 原來如此,看來還得多摸索一番。當天加了兩倍鏡,物體確實放大了,畫質其實也不差了!但眼利還是感覺的出差異 順便體驗一下 800 焦段的視角樹蔭下:x1.4 對焦速度尚可接受,大約慢了一檔的速度,但算容許範圍內,比較感覺不出差異,x2 混亂環境還是容易迷焦,有點像100-400大白的對焦速度。當天用鏡po網討論,有前輩告知加了增距鏡,再縮兩級光圈畫質會提升,不知您是否也有所心得?
從未試過2x,一切相關訊息只是道聽途說。接了2x,光圈已縮兩級,再縮就...個人使用1.4x已成習慣(長接在鏡頭上),所以也不太有異樣感覺。afonjones691122 wrote:原來如此,看來還得多...(恕刪)
afon wrote:呵呵,其實一句就可解...(恕刪) 的確, 328II的價錢差不多是456的5倍, 就算加了1.4x對焦性能都是在456之上也不足為奇...看來我的問題是白問樓主對迷焦的分析看來都有道理, 似乎都解決了我的疑問我拍的那隻三寶鳥因為是幼鳥, 所以咀巴是黑色而不是紅色.去蒲台島交通不算太方便, 主要是因為船期問題, 就算是假日每天只有4班船如果樓主你從澳門過來絶對是山長水遠之旅.這幾天都拿S120-300 + 1.4x和384 + 1.4x分別拍了些相作比較.發覺384除了低光下對焦差過S120-300之外, 成像質素都比S120-300好, 特別是散景和暗位雜訊表現下面這張白胸母子合照大約是在超過20公尺外拍的, 成像仍然好紮實.看來最少都要換支二手328了
既然攝影器材是商品,那就絕對離不開〝一分錢一分貨〞這鐵律的。您說得對,定焦鏡效果應比變焦的好。20米外拍大翠有這樣效果真是不錯的。有一點要注意,照片愈裁切,光度就愈暗。應該這樣說,假設要100%裁切某部分,這樣原來測光正常的照片就顯得太暗,所以裁切愈大,就愈需要後製。將您的照片略為調整光度,希望不要見怪。afoncoconutcat wrote:的確, 328II的...(恕刪)
紅尾伯勞最近有鳥友問及一些器材問題,這些要否升級、先升鏡或機等問題在某程度真是傷腦筋的。當然,若條件充分的就無需頭痛,實行左擁右抱地將全部鳥攝鏡都放入自己的兵器譜內。幻想完總要面對現實,雖然難下決定,但也有些前人的經驗可供參考:先鏡後機、定焦優於變焦、大光圈比小光圈好、原廠勝過副廠。鳥友也問及C廠的456表現如何?剛好手上有這輯,正好由照片自已來說話吧。01.五月初某天,鳥友相約到翠湖逛逛,剛好那時有點情緒,所以懶得扛重武器。因此,當時只帶了456+1.4x,就連腳架也只是獨腳架。幸好湖畔有幾隻紅尾伯勞當模特兒。02.幾年來都在翠湖畔拍棕背伯勞,所以初遇時還以為是棕背,但編輯時找資料核對,發現應是紅尾才對。這張紅尾與一旁的白頭鵯各有所思似的。03.其實紅尾正瞄著草地上的美食。04.鳥類多年來為了能飛行而盡量減輕體重,所以消系統都進化成〝隨進即出〞。05.只以獨腳支撐,缺少防抖功能的456的操控確要一段時間來習慣。06.然而,以此鏡的性價比及輕便性,確是令人愛不惜手的。07.這輯紅尾算是這個鳥季最後的一筆紀錄了,幾天後再帶328去拜訪,但卻鳥去林空。紅尾伯勞Brown Shrike,學名Lanius cristatus,在澳門屬過境遷徙鳥,分類為:雀形目>伯勞科>伯勞屬〝節能減排〞已是個共識的環保議題,下次外拍時,試試與鳥友分享共乘一部車。afon
afon wrote:紅尾伯勞最近有鳥友問...(恕刪) 看來456+1.4x畫質還算不錯, 羽毛仍然能很細緻地表達出來, 但看來也要配合1D4才能有這種表現吧...如果換了是7D+456+1.4x, 先不說沒了自動對焦, 羽毛應該很難還可以這樣細緻地表達出來...那麼這輯伯勞照是大約在幾遠的距離拍的?再貼多一張昨天拍的白胸翠鳥. 現在是鳥攝淡季, 這隻白胸就正是這個淡季的甘露所以這幾天青衣公園又有很多鳥友在池邊恭候這位公園明星下面這張相大約在5~6米外拍的, 已算是相當近了, 但畫質和樓主的伯勞還是差一點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