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haha214 wrote:你看到後面的那一包東西是無線圖傳,拿掉以後攝影機本體其實不大,大約1.5台哈蘇503CW的大小 拿掉以後攝影機本體其實不大?周邊都拿掉以後可以錄?電池就要帶多少重量了?挑著講帶風向ARRI這麼棒您怎麼還沒買?
Wahaha214 wrote:來我這邊借場地的有兩部電影就是用ARRI拍的(恕刪)還是一句話,R5這種機器是給需要自動對焦(有的跟焦師薪水接近10萬台幣)外加沒錢的工作室與低預算片在用的 沒關係! 您就繼續在C版宣揚您的ARRI,我也不用和您爭反正買R5的人,不會是拿來替代ARRI這類機器至於您是否為 鎖家涒,只要等 A7S3 上市,看您會不會去S版說..."相機的錄影只是多給你的,是給沒錢的工作室或是預算不足的案子用的,真要認真拍電影還是乖乖用攝影機吧""這種機器是給需要自動對焦外加沒錢的工作室與低預算片在用的"就知道您是不是了
ever7070 wrote:挑著講帶風向 帶風向的是你吧挑一個平常人不常用的超高感度來說那低感度呢??其他方面呢??我不是S粉,我只是就事論事,盡量站在客觀角度的工程師CANON要拿回失去的榮光是好事,但是別人強的地方你也必須要承認
Wahaha214 wrote:來我這邊借場地的有兩部電影就是用ARRI拍的,鄧麗君傳,另一部歐陽妮妮演的,兩部片都出動兩台ARRI 感謝資訊!印象中幾年前台灣電影的畫質, 與好萊塢差很大以為不是ARRI數位機拍的, 用等級低一些的攝影機拍近年來台灣有進了, 但是近一兩年所看到的國片, 畫質還是明顯不如好萊塢(劇本與其他方面就不談了)或許打光等前置與後製也差很大, 也就是人才資金差很大
Wahaha214 wrote:帶風向的是你吧挑一個(恕刪) 有些人不懂,越是高端專業的領域,往往越傾向多人分工,各自專心做自己負責的事情,並做到最好而不是幾個人全包電影機也是,也許又大又笨重,真要用搞不好一個人還搞不定,但就只因為特定消費機種相對輕便好帶,就否定電影機的存在價值就大可不必了。人家片商跟從業人員又不是傻瓜,會不知道這種差距,就是需要電影機的機能才會捨輕逐重的相信如果有人真那麼厲害,能拿著他力捧的消費型機種,從拍攝到後製,用一己之力搞出電影級的畫面那他很可能不會是成天在網站上跟人嘴砲戰性能,而是接案子都分身乏術了。
歪樓歪到連ARRI都出現了,感謝S粉如此看重R5。是說如果對ARRI那麼有興趣,不妨至"運動、空拍、攝影機"討論區另闢主題,相信能有更專業的討論。這裡就請留給錄影比不上ARRI的"相機"吧,慢走不送喔~
ITC wrote:歪樓歪到連ARRI都出現了,感謝S粉如此看重R5。是說如果對ARRI那麼有興趣,不妨至"運動、空拍、攝影機"討論區另闢主題,相信能有更專業的討論。這裡就請留給錄影比不上ARRI的"相機"吧,慢走不送喔~ 他們就各種崩潰啊!連ARRI攝影機本體其實不大這種話都講得出來問他周邊都拿掉以後是否可以錄,又不敢回那我下次也要去S版說 Canon RP 好輕才500g不到,比 Sony A6400+Kit 鏡頭還輕,Canon FF 比 Sony APS-C還輕就是厲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