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

原廠副廠殘酷 PK 戰 Canon EFS 17-55 v.s. Sigma 17-70 Macro

小屋先生 wrote:
自打嘴巴,一下說si...(恕刪)


口愛的貓~
可口的咖啡~
善用手邊的器材記錄生命中美好的回憶
SIGMA鏡頭在底片時代就有發色偏黃的說法了
同一捲底片先後接原廠跟適馬鏡頭
發色就是有差異

不曉得當年Canon的科技
是不是厲害到連沖洗店都能影響
可能是紀錄在底片殼上吧我猜
大約十幾年前 我就開始用SIGMA 的SLR機身及單眼鏡頭了

那時拍出來我也是嚇了一跳 真諦是黃

但不是每張都是黃 記得大部份是陽光下才會有

但現在的SIGMA 鍍膜技術 已經進步不少了 偏黃到是少見了

以前許多鏡頭裡 鍍膜技術最濫的就是SIGMA了

但是隨這時代進步 現在的SIGMA 你可不要小看它歐 目前副廠鏡它可是市佔率第一名

以前非常痛恨SIGMA鏡頭的發色 黃到令人頭暈

到目前手頭上沒有一支是原廠鏡(我是C家,我會用C家完全是因為它是北港香爐)

一支可樂鏡
一支ZEISS
一支TAMRON
兩支PENTAX
其它五支就是SIGMA了 還是用的很爽
有空到我的相簿看看 我覺得我的鏡頭都不錯 錯就是錯在我的技術不是很好喇
http://www.flickr.com/photos/hansel1975
lager wrote:
SIGMA鏡頭在底片時代就有發色偏黃的說法了
同一捲底片先後接原廠跟適馬鏡頭
發色就是有差異

不曉得當年Canon的科技
是不是厲害到連沖洗店都能影響
可能是紀錄在底片殼上吧我猜

恩恩,SIGMA鏡頭在底片時代發色偏黃已經算大家都知道了吧,
Canon的科技真是強連沖洗店和底片都被他控制影響了


hanselhansel wrote:
但現在的SIGMA 鍍膜技術 已經進步不少了 偏黃到是少見了

恩恩,同意.
我用400D+SIGMA 17- 70從沒覺得偏黃,
有時後我室內燈泡光源下用35L拍的感覺還比S17- 70還暖色調,
看來C家對自家L鏡都要排斥了....
倒是我另一顆SIGMA 17- 35同一場景拍會比S17- 70有些黃一點點,
但那是仔細去比較才會覺得S17- 35偏黃.

沒有說用C家就一定要用原廠鏡或L鏡才拍的好才會好用,
很多人入C家為的就是hanselhansel大說的(北港香爐 )呵.

也來一張400D+S17- 70 自動白平衡 沒加CPL


小屋先生 wrote:
mobile01縮圖後差異很大...(恕刪)


其實只要不讓 mobile01 縮圖就好嘍... 基本上,我上傳圖片之前都會自己縮圖,把寬度調整成 640 之後再上傳,這樣上傳之後的圖和原來的圖是看不出來有什麼差異的喲~

還有,大家提出意見來討論是很好,但是人身攻擊就不太好了喔...





hanselhansel wrote:
現在的SIGMA 鍍膜技術 已經進步不少了 偏黃到是少見了...(恕刪)

feng wrote:
我用400D+SIGMA 17- 70從沒覺得偏黃...(恕刪)


難道是我運氣那麼好,剛好買到偏黃的那一支嗎.........
哎, Sigma 呀 Sigma ,我就是和你這麼無緣...

不過, Sigma 的強,我覺得和他開出來的鏡頭規格有很大的關係,尤其是目前特別熱門的幾支鏡頭,每支都切中 APS-C 用戶的要害,讓人購鏡時想不去考慮 Sigma 都很難。尤其 C 家讓我覺得最不滿意的地方,就是雖然擁有號稱最強大的鏡頭群,但是好用的焦段都是針對全幅設計的,對 APS-C 的支援度真的是很差勁,真正能夠讓人覺得"得心應手"的鏡頭根本找不到幾支(實際上也沒幾支),反而是副廠鏡的支援度比較高些...


美是一種永無止境的追求。 http://blog.xuite.net/lcying/A710 http://lcying.pixnet.net/blog

lcying.tw wrote:
其實,研究一個問題是可以多方向去思考的,如果是我的話,我比較有興趣的玩法,是拿一支 Nikon 鏡來分別裝在 D80 和 400D 上面比較看看~ (但是我不可能有力氣去玩這種遊戲...)


哈哈.....這樣子玩說不定也玩不出太多結論的...
畢竟N家D鏡有鏡頭測光回報給機身做3D矩陣測光還有閃燈TTL參考
用N家鏡頭...肯定是N家佔盡優勢了

但是關於你所談到的..雖然我一直找不到相關資料
但我覺得也是有可能性的

lcying.tw wrote:
難道是我運氣那麼好,剛好買到偏黃的那一支嗎.........
哎, Sigma 呀 Sigma ,我就是和你這麼無緣....


我個人認為是機身關係..原因既然你說不要想太多陰謀論
那我也不偏頗的去猜測了

嗯...
您的機身跟我一樣是400D
我是認為有可能是低階機身的關係.
本身測的比較不準確

hanselhansel wrote:
大約十幾年前 我就開始用SIGMA 的SLR機身及單眼鏡頭了
那時拍出來我也是嚇了一跳 真諦是黃
但不是每張都是黃 記得大部份是陽光下才會有


嗯...其實這大概就解釋了SIGMA本身鏡頭偏黃
因為我以前玩單眼沒玩到副廠鏡 囧

不過白平衡是到了數位時代才有的東西
DC這方面做的比較好

DC靠著影像晶片運算CCD感受到的資訊
所以影像晶片越新的DC..白平衡也越準確....

Canon在DC上用DIGIC III的晶片白平衡準確率極高..
是我看過最棒的...
也就是說不管鏡頭發色是如何..影像晶片也是要負責的把白平衡調準確

至於DSLR白平衡是如何運算的..我沒仔細去研究過
但我一樣有差不多的想法
就是無論鏡頭發色如何...晶片也要將白平衡調準確

相信越後面的機種..會越少白平衡不準確的情形發生
生活即是愜意寫真
lcying.tw wrote:

不過, Sigma 的強,我覺得和他開出來的鏡頭規格有很大的關係,尤其是目前特別熱門的幾支鏡頭,每支都切中 APS-C 用戶的要害,讓人購鏡時想不去考慮 Sigma 都很難。尤其 C 家讓我覺得最不滿意的地方,就是雖然擁有號稱最強大的鏡頭群,但是好用的焦段都是針對全幅設計的,對 APS-C 的支援度真的是很差勁,真正能夠讓人覺得"得心應手"的鏡頭根本找不到幾支(實際上也沒幾支),反而是副廠鏡的支援度比較高些...


恩,同感.
這也是SIGMA吸引人的地方,感覺C家對FF比較重視

visitefan wrote:嗯...其實這大概就解釋........(恕刪)

visitefan大謝謝您的說明,小弟的看法:
以機身來說銳利度我也認為D40應該比400D好,但S17- 70用在400D以銳利度
而言並不輸400D+原廠鏡,應該是400D沒D40銳利而不是400D用原廠鏡會比副廠的利,
L鏡或什麼皇的和SIGMA價差太大用這樣來比似乎不太適合.

但SIGMA鏡頭偏黃不只是C家用戶反映喔.
大大參考一下:
http://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248&t=455193&p=1&img=1

http://5i01.com/topicdetail.php?f=248&t=279643




visitefan wrote:
相機轉出來的JPEG轉換法跟DPP所轉換的方法不一樣....(恕刪)



關於 visitefan 大大提出來的這個想法,我想應該也有不少的大大們有著相同的疑問...

原本想要繼續秉持實事求是的精神,追查個水落石出,結果今天隨手拿起買了很久卻還沒仔細看的介紹 DPP 的書,結果隨便翻翻就翻到這麼一段:

RAW Image Task (以下稱之為 RIT),即為目前 EOS 數位單眼相機附贈的軟體 Zoom Browser EX 所使用的 RAW 影像編修功能。雖然與 DPP 同為 Canon 的專用軟體,但是設計理念卻稍有不同。 RIT 可以得到與影像處理引擎 DIGIC II 的成像;DPP 卻較為重視完成品解像度。在那樣的情況下來看,使用 DPP 處理高感光度下拍攝的影像時,畫面中的雜訊會變得稍微有些明顯,但是解析度還是會比用 RIT 處理的畫面來得高,此外,色彩調整的自由度也相當寬廣。

嗯,沒事多讀書真的是很重要的... 以往在 Mobile01 爬文所累積起來的印象中, DPP 轉出的 JPG 和機身直出的 JPG 相較,似乎是 DPP 轉出的 JPG 銳利度和發色都會比機身直出的 JPG 好,現在可以肯定,這件事情是真的,因為 DIGIC II 和 DPP 的處理方式確實是不一樣。

但是...也有一點可以肯定,用 Sigma 17-70 直出 JPG ,還是一樣黃... (我原本是一點都不想碰 RAW 檔的懶惰蟲,可是因為 Sigma 17-70 的「激勵」,我現在拍照幾乎只用 RAW 檔...)




美是一種永無止境的追求。 http://blog.xuite.net/lcying/A710 http://lcying.pixnet.net/blog
lcying.tw wrote:
關於 visi...(恕刪)

謝謝lcying.tw 大
小弟從開始到現在大都拍RAW很少拍JPG,那可能有差異喔.
那我之前說的可能有誤,SIGMA17- 70可能一樣偏黃,因為我都拍RAW
沒感到S17- 70偏黃.但我是跟SIGMA 24-70 SIGMA17-35比對過
SIGMA17- 70偏黃比前二顆有改善了,你如果受不了S17-70偏黃
那一定更受不了前二顆的黃
lcying.tw wrote:
RIT 可以得到與影像處理引擎 DIGIC II 的成像;DPP 卻較為重視完成品解像度。在那樣的情況下來看,使用 DPP 處理高感光度下拍攝的影像時,畫面中的雜訊會變得稍微有些明顯,但是解析度還是會比用 RIT 處理的畫面來得高,此外,色彩調整的自由度也相當寬廣。


看到lcying.tw 大這篇在下就拿起相機測試了一下,
測試RAW用DDP轉JPG跟機身直出 JPG 的差別.

以下全部是400D+KIT 18-55 機身設標準模式拍攝,圖片是1:1裁圖,
JPG用最佳的壓縮模式輸出.




1
ISO1600 F4 1/25

DDP


直出JPG




2
ISO800 F5 1/400

DDP


DDP 除雜訊高


直出JPG




3
ISO200 F4.5 1/100

DDP


DDP 除雜訊低


直出JPG




4
ISO100 F4 1/60

DDP


直出JPG





5
ISO100 F4 1/160

DDP


直出JPG




由圖片中看出存RAW檔用DDP轉jpg的成像比機身直出jpg好,
銳利度有著明顯的差異,直出jpg明顯比較軟但檔案比
較小,顏色DDP轉jpg似乎有濃了一些些.

可以確定的是DPP 轉出的 JPG 銳利度比機身直出的 JPG 好,
但機身直出的 JPG檔案比 DPP 轉出的 JPG 小很多,
且機身直出的 JPG似乎比較對雜訊抑制,DPP 卻較為重視完成品解像度,雜訊比較明顯
DIGIC II 和 DPP 的處理方式確實是不一樣,
Canon把DDP跟直出JPG分的很明顯.






  • 2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2)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