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to_Wesley wrote:
兩個網址都GOOGLE得來的,有問題嗎?
沒問題,
而且你說找不到的東西,
其實也是隨便google一下就有了。
Octanol wrote:
面對一個什麼都搞不清楚又超魯小,只會胡亂東拉西扯的
還可以這樣不厭其煩的一直回覆,小弟自認目前還做不到,還需要再修身養性
明明有好多個
有拿不能接長鏡頭的手機來比望遠解析力的,
有用光學觀景窗就能辨識有無準焦的,
有鏡頭不會選就來當伸手牌的,
有拿處理過的RAW檔來扯畫質表現好的,
有用自己的理論說FF高ISO畫質比APS-C差的,
有拿Single Shot mode連拍來跟人家比快的,
有自以為相機追焦性能輸7D2就不能用來望遠追焦的。
光打臉他們的錯誤觀念就聊不完了
ssword wrote:
E鏡最多等效315mm, 焦段太短不足拍飛羽或運動
轉接A環長焦,對焦追焦能力不足拍飛羽或運動
用等效315mm以下拍飛羽或運動的人多的是,
別再以管窺天了。
ssword wrote:
核心能力欠奉,其他優點再多也沒有用
結論還是: A6000不應該出現在望遠追焦者的目標雷達上
7D2才2000萬畫素,
高ISO雜訊又比A6000多,
核心能力欠奉,其他優點再多也沒有用。
結論:7D2不應該出現在攝影者的目標雷達上?
女生教我的事 wrote:
我發現SONY大砲選擇還真少
定焦大砲等級也只有
300 F2.8
500 F4
就這兩鏡而已
CANON原廠砲
300mm F2.8
300mm F4
400mm F2.8
400mm F5.6
500mm F4
600mm F4
800mm F5.6
NIKON原廠砲
300mm F2.8
300mm F4
400mm F2.8
500mm F4
600mm F4
800mm F5.6
SONY看起來少,
但其實這兩管加上A6000的畫質畫素優勢,
基本上已經可以滿足7D2+600mm以下的拍攝需求。
至於800mm那管,
我想一般人是不需要擔心這個的。
diffusionless wrote:
臆測?
或許小弟材料系本門真的學很差,但有點基本電子學都知道,元件熱量主要是從線路焦耳熱開始。
而熱雜訊是電子元件背景主要貢獻。
還是兄臺可以說一說在感光元件的背景值從哪邊來,而其中感光元件的熱雜訊是越高,還是越低?
溫度的確會影響雜訊量
但目前沒有證據顯示FF機因為散熱問題造成發展較慢。
目前大多的FF機就算用裁切跟APS-C比,
雜訊表現還是較優秀。
diffusionless wrote:
另外感光元件尺寸問題,主要是受制於製程光罩尺寸限制,記得大約是33還是34mm左右,也就是像35mm系統本身是需要兩次才可以覆蓋全部,因此在良率上面是受限許多。
這個也是35mm系統以上感光元件成本是會遠高於下面。
所以這裡個人不懂您所謂廠商技術部分是指甚麼。
同一家廠牌生產的各種大小感光元件,就算像素密度相同,
截取相同積來測試表現也會有所不同。
Kotaro wrote:
隔壁串有人 7D2 + LP-E6 舊版電池打了整場棒球賽都不用換電池
請問 a6000 一顆可以打幾場?三局左右?
如果可以一顆(甚至加手把兩顆)到底,我幹嘛要去想換電池的時機?
對會抓時機的人來說,換電池並沒有什麼困擾。
且同樣負重下,A6000可以帶更多顆電池,
總續航力反而更高,
不過這是會抓時機換電池的人才能享受的好處,
不會抓時機的人只能乖乖拿笨重的電池把。
如果考慮外接電源,
那同重量下的續航力更是可以把7D2吃得死死的。
Kotaro wrote:
快門遲滯要和 EVF 遲滯搭配服用,這部分 a6000 如何呢?
快門遲滯+EVF遲滯,
D1x是0.064s+0s
而A6000是0.022s+0.01s
總遲滯A6000比D1x快一倍。
Kotaro wrote:
大哥,連拍追焦比的不只是張數,重點是準焦率啊…orz
"The Camera Store"的測試,A6000準焦率不比XT1差。
准焦率相仿的情形下,速度快的就勝出了。
連拍的速度差距讓A6000只要有7成準焦率,XT1就望塵莫及了,
只要場景不是太極端,A6000達到7成準焦率是輕而易舉。
diffusionless wrote:
那個在CCD時期發展...(恕刪)
講這多,你還是無法證明你的論點阿
影響感光元件表現的因素很多,
散熱問題只是其一,
產品線規劃和成本考量影響可能還更大。
但不論因素為何,
產品現況就是FF就算用裁切去跟APS-C比,畫質還較佳。
Kotaro wrote:
但是你知道嗎,X-T1 的 RAW 檔一張可是 33MB 以上
a6000 如果我沒下載錯,一張是 25MB 左右
Kotaro wrote:
先不討論富士的 RAW 裡面放了多少帳面上看不出的細節
檔案大不代表細節多,
從解析力到暗部色階,怎麼看都是A6000的RAW細節多。
Kotaro wrote:
我猜你會講富士不懂壓縮浪費空間
目前看看來是這樣囉。
Kotaro wrote:
a6000 的 buffer 遠遜於 X-T1 是不爭的事實
你是指容量贏嗎?
但X-T1這"容量"優勢被壓縮技術的劣勢抵銷了,
實際表現反而遜於A6000,
RAW檔張數兩台差不多,
而JPEG檔A6000可以多50%。
Kotaro wrote:
你知道富士 X-T1 是目前唯一可以支援超高速 UHS-II 卡(寫入最大 250MB/s)的相機嗎?
更不要說 7D2 支援的是寫入速度已經到達 350MB/s 的 CF 卡
要跟人家拚連拍,連 CF 卡讀寫比較快都不知道才會被笑吧 XD
錯了,
都會被笑 畢竟是常識嘛~
不過對於連"相機需要吃90MB/s卡"都要抱怨的使用者來說,
記憶卡可以支援到多快似乎就不太重要了。
Kotaro wrote:
SONY 死忠粉絲難溝通真的不是浪得虛名
我不是SONY死忠粉絲,
我只是說真話而已。
Kotaro wrote:
你口中的「不用幾秒」可能會讓靠拍照吃飯的人錯失大好鏡頭
這跟換電池的時機有關,
不會抓換電池時機的人,電池再大也會遇到這問題。
Kotaro wrote:
我有 a7 和 X-T1,X-T1 主打 EVF 遲滯短不是喊假的
實際拍過就知道,光是拍人像抓表情的時機就完全不同
X-T1 表情成功率遠大於 a7
這個問題有時就是熟能生巧,比如說你知道對方習慣啥時眨眼換表情
但是那只限於在你能預測的範圍,運動賽事最好是能給你這樣預測
A6000快門遲滯比A7短喔,
如果EVF0.01秒以下的延遲就會讓你抓不好,
那1Dx"高達"0.06秒的快門延遲你大概更吃不消了
Kotaro wrote:
連拍追焦強跟抓拍強完全是兩回事
那個測試也有測單次抓拍喔,A6000一樣很強。
Kotaro wrote:
日本 CAPA 測 X-T1 和 a6000 連拍追焦性能也差不多
但你一定不會覺得他們的對焦是同一個檔次吧?
X-T1光連拍速度就比不上A6000了,不是同個檔次。
不知道他們為啥會說性能差不多?
ssword wrote:
A6000的原廠E環自動鏡頭最遠也只有到等效315mm(55-210)
要論到望遠, A6000還不行
A6000接Tamron SP 150-600mm都不是問題啊,
還可以高速對焦。
前面有幾篇因為引言違規而被移走了,
在這重新整理一下重點。
在低ISO下望遠解析能力主要是由像素密度決定,
以7D2、D5300、Nikon V3來說。
望遠解析能力是7D2<D5300<<Nikon V3。
(因為nikon V3像素密度相當於5000萬畫素的APS-C,
所以在同焦段可以拍到比7D2更多細節。)
從實拍來看,
同樣的實體焦段下,
7D2高ISO的畫質和解析力都不如全幅,
連拍速度和低ISO下的解析力則是遠不如nikon V3,
高ISO雜訊和解析力也不如同片幅的A6000和D5300。
簡單的說7D2的望遠解析能力並不算頂尖,
所以我並不認同樓主所表達"7D2有1.6X焦段轉換就是望遠首選"的邏輯。
dean720721 wrote:
???你不知道現在有假電池嗎..
可以外接行動電源~
這根本不是問題阿.........
是囉,
解決方案很多,
沒有一定要依靠電池大或電池把的道理。
我前面也說過了:
CUFOX wrote:
如果考慮外接電源,
那同重量下的續航力更是可以把7D2吃得死死的。
dean720721 wrote:
但前面版友也有提供7D2 6400 ISO 與A6000 相比~
你就說7D2 有處理過!?
因為7D2那張有比較嚴重的細節丟失,
且輸出的JPEG畫質也明顯不如A6000,
這都是RAW檔被相機預先處理過的跡象。
我前面也說了:
CUFOX wrote:
RAW畫質好沒意義,要真的訊噪比高或是實際輸出較佳才有意義。
dean720721 wrote:
你就說7D2 有處理過!? 怪囉 難道A6000 就沒有 冏?
一定是有處理過,但顯然A6000保留了較多原始資訊。
輸出RAW的初衷就是要保留原始資訊,
如果預先作過多處理,雖然RAW檔會"看起來"較佳,
但會因為資訊丟失而妨礙後續的處理。
dean720721 wrote:
況且Sony 相機不是沒缺點 EVF 電子延遲
但A6000快門遲滯極短,所以總延遲也只有1Dx的一半,
算是非常優秀了吧?
dean720721 wrote:
半透明反光失光問題
需求等效315mm以下或手動鏡都不需半透鏡,
就算真的為了半透鏡拉高ISO,
目前看來畫質表現還是較7D2優秀。
dean720721 wrote:
如果以上真的那麼好~ 我想C N 甚至 P 早就已經全部改成這樣了
也要有那個技術才行。
dean720721 wrote:
那輪得到SONY 先用?!
因為SONY技術強阿,
君不見C家感光元件對焦最近才開始起步,
N家則是常常跟SONY買感光元件來用,
更別提7D2畫質畫素不如價格3分之1的A6000,
這些都是技術落差的跡象。
dean720721 wrote:
兩台根本各有所長~ 硬說 哪台一定比哪台好 還真的蠻無言的
沒人說哪台一定比哪台好,
不過目前看來A6000的性能大多是優於7D2的。
Kotaro wrote:
・a6000 一顆電池可拍攝的張數只有 7D2 的一半,還沒有電池手把
但A6000電池便宜又輕便阿,換個電池也不用幾秒吧?
真的不想換電池,A6000還可以用行動電源充電,
7D2電用完就只能乖乖換電池了。
Kotaro wrote:
a6000 的 EVF 遲滯,永遠也追不上 7D2 的光學觀景窗
不用到一模一樣,只要低於人眼辨識能力就夠了,
0.005秒的延遲你看的出來嗎?
Kotaro wrote:
更不要說 SONY 總是不敢提的快門遲滯
A6000快門遲滯是0.022秒,
而1Dx是0.064秒,
幾乎比1Dx快3倍阿
Kotaro wrote:
a6000 AF 的安定性?夠不夠專業用
之前"The Camera Store"有測試A6000的連拍追焦能力,
評論是幾乎達到了D4s的水準。
7D2能否達到這種水準目前還是個問號。
Kotaro wrote:
・a6000 只有單 SD,不過被 SD 卡搞過的人應該還是會乖乖花錢買 CF
現在高品質的SD也很可靠囉,
被CF卡搞過的人是不是也應該要乖乖花錢買SD卡?
joseph211 wrote:
您是指A011嗎? 有沒有光圈再大一點的選擇?
有喔,
提示你一下,SONY出的鏡頭A6000都可以接。
剩下的功課就自己做吧,
別一直當伸手牌...
Kotaro wrote:
SONY 死忠粉絲難溝通真的不是浪得虛名
我不是SONY死忠粉絲,
我只是說真話而已。
前面一直被打臉的人突然跳出來喊對方是鐵粉,難溝通。
這不是給人笑話嗎?
ssword wrote:
1) 有推斷很好, 但需要證明
放射狀圓圈圖四個都看過, 看不出端倪
在能證明之前, 7D2的RAW高ISO看來的確比A6000好
ISO提高的過程7D2中心模糊區域增大較明顯。
另外,輸出沒有A6000好,只有RAW"看起來好"沒意義阿。
ssword wrote:
2) 請舉一實例說明C家曾有RAW雜訊低, 但實際訊躁比差的案例
7D
ssword wrote:
3) A6000沒有長焦段(等效315mm打鳥不夠長), 比望遠可說未戰先敗
可以接Tamron SP 150-600mm阿,你下一點不是把自己打臉了?
ssword wrote:
A6000轉接上Tamron SP 150-600mm, 畫質如何? 光圈如何? 連拍速度是否不變?
畫質基本上會比7D2+同鏡頭好。
光圈就看你調多少囉。
連拍速度跟鏡頭無關喔。
ssword wrote:
想跟7D mark II排在一起, 還要多努力
如果是比畫質、解析力、連拍速度,
那就變成7D2想跟A6000排在一起, 還要多努力了。
且7D2不如A6000的還有:
輕便、LV對焦速度、價格、轉接能力、快門遲滯、
觀景窗放大對焦、反光鏡震動、多框除噪、行動充電...
Octanol wrote:
......這不是廢話嗎?
不管什麼焦段都一樣,跟廣角、望遠完全無關
害我還跟你認真orz
但我們討論7D2的1.6X焦段優勢就是這個喔。
Octanol wrote:
照你的說法,望遠解析能力是D4<7D2<D5300<<Nikon V3也沒錯吧,所以D4根本超爛?
沒錯,
每種器材本來就各有優缺點,並不是只要是機皇就什麼都強。
Octanol wrote:
你用過嗎?還是只是腦補?
以前都沒仔細看,現在才發現你超離譜的
哪裡離譜?
用光學觀景窗就能看出有無準焦比較離譜吧?
還是你對準焦要求比較低啊?
Octanol wrote:
APSC高ISO雜訊本來就不可能贏全幅
解析度你硬要拿D800來說嘴的話,D800的高ISO跟其他的FF比也是輸到脫褲
高ISO至少比6D、5D3、A99強了,有輸到脫褲?
Octanol wrote:
這更好笑......你拿一台無反要跟一台SLR比連拍速度,不如說Padfone 35fps是性能之王
35fps還是沒有V3的60FPS快阿,
而且Padfone也無法接Tamron 150-600mm之類的鏡頭。
Octanol wrote:
現在誰care低ISO了?有的測試文都直接從ISO 400開始測了......
常用低ISO拍的人啊,
前面不是有位仁兄說他99%用ISO100?
Octanol wrote:
同樣的說法,低ISO下的解析力不管誰都贏不了Nokia Lumia 1020
手機的問題都一樣,很難接高品質的長焦鏡,
這前面都提過囉。
Octanol wrote:
(在這裡我們單純討論感光元件的表現,請不要把鏡頭扯進來)
接不了長焦鏡要怎麼跟人家比望遠解析力。
Octanol wrote:
我最近一直在注意市售版7D2的高ISO測試,完全沒看到有已經完成的系統化評比
7D2高ISO雜訊和解析力也不如同片幅的A6000和D5300請問您是在哪邊看到的資料,還是又腦補?
A6000我不清楚,D5300就算是拔掉低通濾鏡,高ISO表現也沒比早大半年的700D有什麼明顯優勢
沒錯,可是你念茲在茲的望遠解析能力連自家D5300都輸,更不用說解析度之王Nokia Lumia 1020
dpreview已經有實拍對比了,
Nokia Lumia 1020解析度雖高,但不若我提及的相機可以接高品質的長焦鏡,
所以就不納入比較了。
Octanol wrote:
打這麼多,真累
我不太喜歡看拉張飛打岳飛的戲碼,兄臺您請自便
拿無法接長鏡頭的手機來跟人家比望遠解析力,
你才是張飛打岳飛吧?
Octanol wrote:
首先請教"望遠解析能力"是...?
同樣的鏡頭接不同相機,
在相同的拍攝距離下,
可以取得物體細節的能力。
在低ISO下主要是由像素密度決定,
以7D2、D5300、Nikon V3來說。
望遠解析能力是7D2<D5300<<Nikon V3。
Octanol wrote:
請問您是否有大光圈長焦鏡頭的實際使用經驗?
對我個人而言,那1.6X的可貴之處在於可以即時的確認對焦點的合焦精準度並適當自行調整
這個工作要在FF的觀景窗中進行,太吃力了
想在光學觀景窗中用肉眼確認合焦精度本來就是吃力的工作,
就算1.6X也沒有差多少。
想即時確認合焦精度用電子觀景窗比較適合。
Qantas wrote:
所以你講這麼多
只是想表達,買全幅拍回來裁切就好
你在canon版強調N家機身很強
並不是,
我要表達的是7D2的望遠解析能力並不算頂尖,
所以不認同7D2有1.6X焦段轉換就是望遠首選的邏輯。
Qantas wrote:
也對啦
難怪N家要棄守APSC的市場
N家啥時棄守APSC市場了?
Qantas wrote:
其它家用APSC或M43都是苯蛋白痴吧....
我沒這意思,小片幅還是有很多存在的理由,
我只是不認同7D2有1.6X焦段轉換就是望遠首選的邏輯,
畢竟同樣的實體焦段下,
7D2高ISO的畫質和解析力都不如全幅,
連拍速度和低ISO下的解析力則是遠不如nikon V3,
高ISO雜訊和解析力也不如同片幅的A6000和D5300。
Qantas wrote:
阿對~用手機拍就好~手機也兩千多萬畫素阿~密度更高
連拍也很強阿.....
錯了,
手機的鏡頭都太短焦,
除非你可以土砲上高品質的望遠鏡,
不然解析力是沒法勝過nikon V3+大砲的。
Qantas wrote:
另外7D2連拍性能目前只有1D系列可平起平坐
如果我需要拍砲彈出砲管
FF除1DX之外有哪台可以滿足我?
Qantas wrote:
您自己也講到重點了
我自己拍十幾年的飛機~99%都開ISO100~~~~
我自己也有5D2~
如果靠裁切就可以獲得相同的細節~那我用60D幹麻
如果99%都開ISO100,
那建議用nikon V3,
像素密度相當於5000萬畫素的APS-C,
同焦段可以拍到更多細節,還有60FPS連拍。
ingantai wrote:
大哥您可能搞混了,畫質不等於細節
假設全幅機拍一個人,他占畫面的1/5,使用了400萬像素來表現這個人
換成 APSC 可能變成640萬像素來描述這個人,您認為哪一部機身拍的細節會比較多?
Qantas wrote:
裁切後的畫質或細節呈現可接受度因人而異
且裁切後畫素變少
有輸出需求的該如何?
不是每個使用者都是縮圖貼網路的
像素高也不等於細節多喔,
除非是用低ISO拍攝。
Qantas wrote:
搞不懂勒
喜愛FF就去買FF用FF拍給他爽就好
一直在酸貼多少就有XXX~終究還是APSC怎樣的又如何?
孰不知對愛拍遠的人來說~這1.6X是很重要的嗎?
吉姆林 wrote:
若是有望遠需求的話那7D2更是首選,因為等效焦長的倍率轉換,7D2還有1.6x的望遠端優勢。
有望遠需求的話,
拿全幅機裁切1.6X通常畫質會更好喔。
diffusionless wrote:
不是說了,大感光元件的熱雜訊部分,造成大感光元件的畫素密度進展比較慢。
這只是你個人臆測,並沒有證據支持。
diffusionless wrote:
再來就是在比較時候,大片幅的放大率是比較高,所以如果比較同樣區塊,是等於縮小區域去比,'相對小片幅是等於要放大局部影像來比。
目前就算FF用裁切模式來比,高ISO雜訊表現也是較優秀的。
diffusionless wrote:
否則按照你的言論,中片幅系統的高ISO應該更好,但實際上並不是!
否則你可以說說你所謂一個35mm的影像裁切之後,仍會有較好高ISO的原理是甚麼?
因為廠商沒有用相同的技術去做。
godhand5 wrote:
那是因為Nikon的1600萬畫素APSC,都是$ONY舊製程。
說得更精確點,
不論產品新舊和畫素密度,
現在根本沒有一台APS-C以下的相機能拍出比D800好的畫質。
yzchen wrote:
你不認同不代表這不是事實
所以我後面解釋了這不是事實的理由。
CUFOX wrote:
同樣的實體焦段下,
7D2高ISO的畫質和解析力都不如全幅機,
連拍速度和低ISO下的解析力則是遠不如nikon V3,
高ISO雜訊和解析力也不如同片幅的A6000和D5300。
yzchen wrote:
世界不是繞著你自以為是的邏輯運轉的
當然,想鑽牛角尖也可以自得其樂就是了
就是因為世界不是繞著任何一個人的邏輯運轉,
我才會提出這樣的看法阿。
當然,任何人想鑽牛角尖也可以自得其樂就是了。
如果有人硬是要認為7D2是拍望遠鏡頭的最佳相機,
那也是他的自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