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gasitori wrote:這要看多大的口袋啦,...(恕刪) 哈哈哈~~這事情我也幹過,在300D+kit的年代~~外套鼓起一大坨,旁邊的人會行注目禮,走起路來會一直撞身體,最後我還是拿出來用揹的,我超懶得啊~~~~
ks_stone wrote:外套鼓起一大坨,旁邊的人會行注目禮...(恕刪) 礙於DSLR的架構,100D大概已經很接近小型化的極限了。真的非要支援EF鏡,又要能放口袋,還是得選EOS M。不過比較過100D跟M之後,就會發現100D真的是徹底追求輕量化。EOS M則因使用金屬材質來提升質感,導致體積雖小,份量卻不輕。另外,同樣是18-55 STM KIT,EF-M明明小很多,卻跟EF-S一般重,理由同樣是採用金屬材質所造成的。假如在剛性上沒有疑慮的前提下,捨金屬用塑料來把EOS M的機鏡再進一步輕量化,不知道市場的反應會如何?
nagasitori wrote:假如在剛性上沒有疑慮的前提下,捨金屬用塑料來把EOS M的機鏡再進一步輕量化,不知道市場的反應會如何? 預料屆時 01 的討論:塑膠?Canon 節省成本廉價沒質感不耐摔又沒防塵防滴~Canon 又輸人家好幾年~人家 Pentax Q 幾年前就塑膠機身了~超輕~等等 XD
nagasitori wrote:礙於DSLR的架構,...(恕刪) 其實Canon要微縮這兩項產品技術上應該都不是問題,但來的都太晚了.機身+鏡頭這種 T 字型結構,目前科技上再怎麼微縮都注定跟上衣褲子口袋無緣.Pentax Q,Nikon 1系列都是很好的例子.而EF接環44mm的鏡後距也註定機身就是那麼厚了.砍掉鏡後距跟反光鏡跟觀景窗的100D 就等於 EOS-M 了.所以倒是期待CANON出個類似Ricoh GR的大底DC,或是EOS-M可以出個縮陽入腹的鏡頭,讓便攜性可以到達塞口袋的目標.....不過照Canon的創新的速度來看,等到死吧......
ks_stone wrote:所以倒是期待CANON出個類似Ricoh GR的大底DC, Canon 大底 DC 有傳聞,APS-C 和變焦鏡,放大版的 S110http://www.canonrumors.com/2013/05/a-new-large-sensor-powershot-coming-cr1/能小到什麼程度是關鍵,當然在 RX200(←有的話) 上市前能推出是最好…
ks_stone wrote:其實Canon要微縮這兩項產品技術上應該都不是問題,但來的都太晚了....(恕刪) 對CANON來說,就算遲遲不推EOS M跟100D,其他的百位滴還是能賣得嚇嚇叫。搞不好他們根本不覺得晚,反正市佔率跟營業利益最重要,一次就讓顧客太吃飽,他們反而沒油水撈。之前EOS M上市時規格普普,但價格高貴,果然銷售就不如預期。沒多久CANON在日本就搞現金回饋,馬上銷售量就上去了。畢竟CANON的零件自製率高,加上產量又大,所以要打價格戰的空間也大。早先還以為SONY能靠DSLT確立三強鼎立的局面,沒想到對手還沒被打掛,他們自己又不打算用半透鏡了...*如果CANON能夠幫EOS M出個電動餅乾ZOOM的話,攜帶性確實會比現行的18-55好一些。只不過礙於片幅,這顆餅乾ZOOM的塊頭可能會跟1.4X差不多大
nagasitori wrote:早先還以為SONY能靠DSLT確立三強鼎立的局面,沒想到對手還沒被打掛,他們自己又不打算用半透鏡了... SONY 會放棄半透鏡的原因很簡單....內塹對焦模組的 CMOS 成本壓夠低了,要拿出來用了。半透鏡稱之為過渡性產品不為過。
cchangg wrote:內塹對焦模組的 CMOS 成本壓夠低了...(恕刪) 可是這種混合式AF的技術目前幾乎大家都有,繼續改良DSLT說不定會更有勝算。之前看A99的測試影片,EVF的表現已經比A55進步多了。尤其是像消失時間很短,感覺已經不會輸給中階SLR。
nagasitori wrote:可是這種混合式AF的...(恕刪) 去年某些機緣下同時用了a57跟650D兩周的時間,只能說DSLT除了在錄影贏面較大外,其他有很多隱性的問題不是表面數字上可以呈現的......之前看新聞印象中Canon跟華晶科是DC的兩大代工廠,在相機微縮的實力上絕對是沒有問題.不過的確就算是沒有100D,憑藉的鏡頭群跟百位數機身還是可以爽爽賣,所以猜測是為了更有效的CostDown的產物,畢竟百位數機身可是Canon Dslr銷售的大宗.乘數效應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