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9

afon的的佳記日記------再續前文之上高地(2020年11月10日更新)


afon wrote:
遇仙記剛開始鳥攝時,...(恕刪)

這隻在台灣叫"黃腹琉璃"
真的是隻非常漂亮的鳥兒! 拍的也很棒呢~
讚!
jf1163 wrote:
這隻在台灣叫"黃腹琉...(恕刪)


其實"棕腹仙鶲"與"黃腹琉璃"不一樣

借一下kingidiot大的圖(因為敝人在下我沒有.)

棕腹仙鶲


黃腹琉璃


辨認頸部的三角形.便是黃腹琉璃!!!

當初我也不知.謝謝kingidiot大為在下解說

這些鳥都跟俺無緣......無法去鳥點拍~

濟在我心 wrote:
其實"棕腹仙鶲"與"...(恕刪)

原來如此! 受教了~
多謝兩位的圖文。

初看您們所說的鳥名黃腹琉璃,我真不知是哪種鳥,就索性從牠的外型找吧。

牠有三角形的嘴,嘴基有剛毛,是鶲科特徵。

再看兩位在說棕腹仙鶲,明白了,原來是棕腹藍仙鶲Vivid Niltava,

學名Niltava vivida(學名真是超好用的)。

據資料顯示,兩種棕腹差異很少,藍仙鶲胸部的棕色上延至喉間,並形成一個

三角形。還有一點,藍仙鶲腹部羽色橘紅,而亮藍部分較棕腹暗淡。然而,

雄性未成鳥卻未有這個喉間三角。此外像港澳地區出現機會不多,要認真比較

可說是難上加難。

由於從未見過棕腹藍仙鶲,所以在棕腹的帖文內就不列舉兩者的差異。

然而,為識別棕腹,我確實花了點時間在網上圖庫比對,又向資深鳥友求助。

因此,這次信心比較充足。

雖然大家都是使用中文字,但鑑於使用習慣略有不同,鳥名確實是鳥友之間

溝通的一個障礙。幸好還有學名,所以希望鳥友多加利用。

afon

jf1163 wrote:
原來如此! 受教了~...(恕刪)
有空請到我的afon工房:https://afonsworkshop.blogspot.com/

afon wrote:
多謝兩位的圖文。初看...(恕刪)


摁摁.學名真的很好用

黃腹琉璃 學名:Niltava vivida 又名:棕腹藍仙鶲

棕腹仙鶲 學名:Niltava sundara
對,世上各種語言有不同鳥名,但學名就只有一種。

雖然不能全懂所有語言文字,但使用學名對鳥名的歧異

就可減至最少。

afon

濟在我心 wrote:
摁摁.學名真的很好用...(恕刪)
有空請到我的afon工房:https://afonsworkshop.blogspot.com/


神奇的草地

這裡是塊直徑約50米的圓形地,位於幾條馬路的交匯處,其實就是個迴旋處。

附近是塊放置建築廢料的堆填區,所以只要稍吹微風,這邊就會沙塵滿佈。

圓形地上長滿青草,也有幾株小樹。這裡經常有大型貨車駛過,不過卻總有

雀鳥停下來覓食。奇怪的是每當鳥季,圓草地常會引來數量不多,但卻罕有的

鳥兒。因此,鳥友都不介意帶備口罩來這裡當〝人肉吸塵機〞。




01.在接獲鳥訊後,帶了器材(當然少不了口罩)去拜訪這隻首次見面的新朋友。




02.前後三次拍攝,確定牠是隻灰林即(鳥)。




03.從牠的黑臉罩及喉間的白色三角,肯定牠是隻雄鳥。




04.然而,所有資料都顯示出,灰林雄鳥是黑白色的,而現在這隻卻混雜有棕色的。




05.懸而未決的問題令這輯遲遲躺在硬盤內。




06.春節休拍了幾天,偶然瀏覽了OBI/東方鳥會圖庫。呵呵,抓到了......




07.首先確定這是隻雄鳥,不過是處第一年冬羽的。




08.灰林是澳門的冬候鳥及過境鳥。

灰林即(鳥)Grey Bush Chat,學名Saxicola ferreus,分類為:

雀形目>鶲科>石即(鳥)屬

雖然鳥攝不是甚麼劇烈運動,不過卻經常要上山下海。勇往

直前是大部分鳥友的信條,然而,無論如何要切記安全,否則雖拍得美照,但弄致

鏡毀人傷就不划算了。

afon
有空請到我的afon工房:https://afonsworkshop.blogspot.com/


一點看法

自開始鳥攝,就有一點看法。經歷了幾個鳥季,當中雖有些不如意事,但對這點

看法我仍堅持著。就不同的對象/主體,攝影分開不同的類別。鳥攝當然是以雀鳥

為對象,也因此有拍友對待鳥攝就如人像攝影等相同。我打從開始,就覺得鳥攝

應是環保事業的一部分。

每年春節,雙蛇公園內全城僅有的數株山櫻都有約半個月的開花期,緋紅的山櫻

花會吸引數隻叉尾太陽鳥來吃花蜜。今年或因管理單位照顧失當,山櫻花像饑民

般瘦弱。連續去了兩次,叉尾只出現了幾秒鐘。抱著既來之則安之的心態,我會

去一邊拍灰背鶇,有鳥友/拍友卻似乎全心全意在等叉尾。從他們交談中,都將

叉尾稱為太陽鳥。我常說拍鳥最緊要是自己開心,但我不認同一些人對鳥攝的

定義。

胡亂說了一大堆,我一直盡力提供途徑幫助有需要的鳥友,但看來鳥攝途上會

同行的卻並不多。




01.這隻白鷺體型頗大,細看其口裂過眼,喉間有結。




02.這些都是大白鷺的特徵,正在降落的大白鷺右腳少了節趾節。




03.在猛烈陽光下拍白色雀鳥一直都是自己的弱點,這次嘗試另一種後製方式,效果

似乎較為理想。




04.再貼兩張半年前的習作,雖然拍攝距離較近,但對光線的控製就很差。




05.雖在後製方面盡力挽救,但這隻小白鷺背部仍是白朦朦一片的,所有細節都

消失得無影無蹤。




06.去年廣州行時,曾到過動物園。在紅鸛池一角有隻池鷺般大小的鷺鳥,初看以為

是小白鷺,但從牠的胸及頭部的黃色看來,這隻應是牛背鷺。




07.公園的養鳥都會帶著用以識別的環誌/腳環。

大白鷺Western Great Egret,學名Ardea alba;小白鷺Little Egret,學名Egretta garzetta

牛背鷺Eastern Cattle Egret,學名Bubulcus coromandus。以上三種的分類均為:

鵜形目>鷺科>鷺屬

3-8月是雀鳥繁殖季節,牠們可能會因為受到騷擾而放棄回巢育雛。

為避免爭相仿傚而導致慘劇發生,請各位勿在這段時間內貼出有巢、雛幼鳥、親鳥

抱卵及餵飼的照片。

afon
有空請到我的afon工房:https://afonsworkshop.blogspot.com/


光線與鳥攝

相信就是不懂攝影的人都知道,光是攝影的最關鍵因素。然而要怎樣才可以掌握

光?開始了鳥攝不久就感覺到,陽光愈猛烈,雀鳥的羽毛細節就愈難顯現,這情況

在白色、黑色及黑白混雜的羽色尤甚。常聽到鳥友說,明朗的天氣下拍鳥是最好的,

但我反而最怕這種天氣下拍攝。




01.拍攝當日是個陽光燦爛的大藍天,對象是隻白鶺鴒,背景是反映藍天的水面。




02.從背部羽色是黑色這點看來,這隻應是雄鳥。




03.由於反差太強烈,加減EV是個辦法,但牠羽色剛好是黑白混雜,在顧此失彼的

情況下,嘗試在後製時提高對光暗的控制。對象效果似乎可以騙騙人,但背景卻

有點糟糕。




04.這是另一個有陽光的外拍,或許光線並不太猛烈,效果反而較易接受。翻閱

OBI圖庫時,發現有多張與我這張相同的伸展運動,莫非這是白鶺鴒的習慣?




05.接著是兩張去年10月所拍的,拍攝當日是個有雲的日子。




06.兩種光線情況下的照片,最大分別是羽毛細節方面,光線太猛令每根羽毛都

出現陰影,感覺就像變粗了一樣。此外,雲的作用就像是閃光燈的柔光罩,令

白色羽毛不會白朦朦一片。

白鶺鴒White Wagtail,學名Motacilla alba,分類為:

雀形目>鶺鴒科>鶺鴒屬

各位鳥友拍完美照後,記得帶走一切廢物。

afon
有空請到我的afon工房:https://afonsworkshop.blogspot.com/
afon wrote:
我打從開始,就覺得鳥攝
應是環保事業的一部分。

非常贊同afon大的想法,我也相信許多前輩都是同等認知的
保育如果不重視,生態即不在,更不用說有鳥可以拍了!
也希望有更多人能保育這塊僅剩的淨土了!加油~

afon wrote:
我常說拍鳥最緊要是自己開心

我想這跟我的心路歷程是相似的,先前和一位喜好攝影的前輩討論,雖他不是以鳥攝為主攝
以前也曾想跟我去拍鳥,但告知他拍攝的地點後,他說他不拍普鳥,後來反而讓我更喜歡拍攝普鳥,
常覺得為了追求某樣東西,反而失去了當初喜歡鳥的心情,這也是我一直在告誡自己的,莫忘初衷!
去年鳥運不佳幾乎拍普鳥為主角,才發現其實普鳥要拍的好看,也很難耶!!
拿麻雀來說,現在我還拍不出一張滿意的

鳥攝的點滴,或許也是自我訓練技術和心靈的一種方式~
也希望afon大能繼續堅持對的事情~加油!!!
也感謝您分享許多鳥類美圖和知識,受益良多!

願生態永存!
  • 179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79)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