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

全片幅跟APS-C片幅相機的差別到底是什麼呢?

arclen wrote:
很少人會"放大"看一張照片的...(恕刪)


不好意思 我就是你所謂的很少人....自從入手FF 拍攝風景題材

放到100%檢視 爽度...

之前APSC 不管如何調整 沒有那種遠~中~近 那種層次分明的感覺

細節也沒有FF來的好(APSC百分百檢視 根本是開始糊掉)

當然 如果你是縮圖看看就好 那對於拍景 APSC 跟 FF 幾乎沒有差別..

FF花大錢的價值就在這裡..!!

jack.f3f wrote:
物理光學上的"鑑別率...(恕刪)

jack.f3f兄 :

儀器分析可是小弟材料出身必修科目,其中那個是極限解析力的式子,那個式子是繞射像差作為最高解析限制說明。
也就是在光學上發展,很早就知道波長大小是達到極限解析限制,因為最短可見光波長也是高達380 nano-meter,所以後來才會發展電子顯微鏡。


所以要說物理光學鑑別率是固定,這句話恐怕您琢磨一下!
一般只能說,極限或理論解析度最高只能達到多少!


不管像是電子顯微鏡或光學鏡頭,基本上,解析力是由內部像差來決定最高解析值。
只是在電子顯微鏡,色像差很容易由電壓穩定 engergy filter等控制,像散由STIGMATOR八極電磁透鏡控制,基本上理論分辨率是由球面像差與繞射像差,通常主要還是在於球面像差校正是影響這台電子顯微鏡極限解析力來源。
在光學鏡頭,問題較為複雜,就會有根據不同光圈焦距,其光學像差分布也都不一樣。
也就是實際上,不管電子顯微鏡或光學鏡頭,每一台或每一顆解析力都是會隨著光圈與設計而有所不同,通常一般攝影光學鏡頭是很難達到顯微鏡極限解析度,但是可以說每顆鏡頭大部分都是繞射像差決定最高解析力的光圈。




另外要談感光元件的畫素問題,您應該是要談<Nyquist frequency>問題,那個是討論解析條件邊界狀況。

但是在現實拍攝時候,不同感光元件大小的鎮真正差異,是在於兩個一開始光學投影在成像面的放大率就不太一樣。

也就是同樣一個畫面,實際上,光經過鏡頭投射的的大小一開始就不太一樣。


過去底片時候,人們很容易從底片就知道實際投影畫面大小就是不一樣,現在只是因為數位感光元件可以把這些資訊用數位信號記錄下來,但是概念是沒有變化。

arclen wrote:
看了一下,風景的差異真的不大,不過拍人差異才會真的顯現
很少人會"放大"看一張照片的


所以比例上 "很少人" 買全幅機啊...

如果甘願為大多數其中之一 無特別之畫質需求

就不用管全幅機了 好好用自己的腦袋拍照

至於用全幅機的人 有沒有用腦袋 實在也無須浪費時間去了解啦...

畢竟只是一小撮人在用的...
玩攝影嗎?歡迎來 iCanon 交流喔! http://www.icanon.asia
會覺得FF跟APS-C沒差的人,倒也不是說買不起

只是不知道因為什麼原因,可能是覺得不需要,不值得

又或者捨不得花錢...XXX等等原因而換不下手..

全幅越來越便宜01版上討論FF越來越多而APS-C越來越式微

那些人心理不是滋味,想發動文章說服大家"不要再討論FF了,其實我正在用的APS-C跟FF沒差的"

這篇根本可以不用討論了,自己喜歡用什麼相機開開心心用就好,幹嘛發這種挑起戰爭的廢文




我覺得未來全幅會很便宜(6D),
可能再等個半年一年,就不用四萬了(水貨),
那時候,大家就比較好入手,就可以用看看了呀~

唐小牛 wrote:
會覺得FF跟APS-...(恕刪)

i.mike wrote:
我覺得未來全幅會很便...(恕刪)


所以我才說FF越來越便宜,版上一整個討論FF文

大家別戰了...APS-C FF 根本不一樣有什麼好浪費唇舌


唐小牛 wrote:
所以我才說FF越來越便宜,版上一整個討論FF文

大家別戰了...APS-C FF 根本不一樣有什麼好浪費唇舌


沒辦法

話說腦袋都放到相機後面去了


鍵盤前面沒有擺
玩攝影嗎?歡迎來 iCanon 交流喔! http://www.icanon.asia
diffusionless wrote:
jack.f3f兄 ...(恕刪)


感謝指正,哇您真專業,小弟班門弄斧了,請大師多多分享讓我們這些門外漢多多了解
唐小牛 wrote:
所以我才說FF越來越便宜,版上一整個討論FF文

大家別戰了...APS-C FF 根本不一樣有什麼好浪費唇舌


有差一定是有差,但有一些不放大會看不出來,或者根本看不出來
有時裝上的鏡頭愈好,差異愈小
不過上FF絕對是免不了的一件事

jack.f3f wrote:
感謝指正,哇您真專業...(恕刪)


有興趣可以參考Ray<Applied photographic optics : Imaging systems for photoography>這本國內外都是做基本鏡頭光學觀念書,Kingslake<Optics in photography>則是涵蓋成像面 曝光值等基本攝影觀念。


之前國內也出<光學元件精密製造與檢測>也介紹相當多基本光學與材料觀念,包刮一些光學設計軟體介紹。

光本身是沒有顏色,是因為人類錐狀細胞對於在一範圍內波長產生反應,而我們底片與感光元件也都是根據這樣想法去設計。



了解這些並不會對拍攝照片有所影響,只是不會對現象所迷惑,就像看到紫禁城時候,知道建造來龍去脈和不知道的感覺是不太一樣。

在物理實驗中,到羽毛與鉛球自由落體,看到是重物較高的現象,但知道人會曉得其實是因為有空氣流體阻力等影響,否則應該一樣速度。




  • 1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4)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