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數位相機最昂貴的元件,大家都一致認為是感光元件,因此一個浮動的感光元件機構會否容易損壞,目前機身防手振的產品上市都只有一年,個人比較傾向再多觀察。
雖然鏡身防手振機構也會有故障的可能,但至少降低感光元件損壞的機率。
2)DV攝影機大部份都內建電子防手振,但效果和光學式防手振差很多(實際使用經驗),而機身防振的原理目前看來和電子防手振的原理很類似,只差在電子式的防振是利用多出來的感光區域,選擇不同區域來顯示,而機身防振則是將感光元件移到偏差位置來取像,這要實際使用過才能評斷效果,但目前我也是持觀望的態度。
3)長焦段的鏡頭最需要防振,依據不同焦段設計不同效能的光學防振組,以個人的邏輯來思考是較為合理的作法,但也只是個人的淺見。
一點淺見,還望各位大德給予指教討論。
ATs_yankee wrote:
小弟第一次發言,提供...(恕刪)
ccd耐用度剛剛提過了,D7D出了近兩年,出問題的基本上都不是AS部分
CCD防手振和電子式防手振基本上是完全不同的技術
而CCD防手振的效果好不好,用過的人不少,相信不需要懷疑
而防振需不需要依焦段個別設計,我想"應該"是不需要
不然18-200VR和28-300 L IS這種高倍變焦要如何?
VR/IS/AS各有優劣
沒有一家廠商打遍天下無敵手的
1)數位相機最昂貴的元件,大家都一致認為是感光元件,因此一個浮動的感光元件機構會否容易損壞,目前機身防手振的產品上市都只有一年,個人比較傾向再多觀察。
雖然鏡身防手振機構也會有故障的可能,但至少降低感光元件損壞的機率。
不好意思...還是來抬槓一下...D7D上市距今幾年了...兄台最好是去詳細查一下喔...
KM的AS系統目前看來還算可靠...
具有鏡身防手震機構的鏡頭高價者多, 還是具有機身防手震的機身價格高?
(參考A100, K100D的價格, 即便是相對價格高的D7D, 對比於高價的鏡頭, 當然也有便宜的
但是到底還是價高者多)
<blockqoute>
2)DV攝影機大部份都內建電子防手振,但效果和光學式防手振差很多(實際使用經驗),而機身防振的原理目前看來和電子防手振的原理很類似,只差在電子式的防振是利用多出來的感光區域,選擇不同區域來顯示,而機身防振則是將感光元件移到偏差位置來取像,這要實際使用過才能評斷效果,但目前我也是持觀望的態度。
各大網站評測的結果無論哪家的防震技術至少都有3級以上的幫助, 兄台所謂的觀望...@@"
(不過新的VR/IS 好像能到四級的樣子)
<blockqoute>
3) 長焦段的鏡頭最需要防振,依據不同焦段設計不同效能的光學防振組,以個人的邏輯來思考是較為合理的作法,但也只是個人的淺見。</blockqoute>
這點, 小弟同意兄台的看法...只是所花費的成本跟相對於能獲得的效果的問題.
還是C/N要搞個機身+鏡頭雙防震, 雖然以前有討論過好像不可行, 但是Panasonic L1好像就
把OIS同時作在鏡頭和機身上(MODE1 /MODE2)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