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然有個想法:既然機身等級差這樣多為何一定要用相同的鏡頭打而且只取其中一台一部份的CCD面積的圗像?400D+50F1.2 VS 5D2 85F1.2這樣打同樣目標物佔滿框誰佔便宜?十個打一個也不錯阿!!XD
jacksonlu wrote:不多說也不爭論如果各...(恕刪) +1記得要拿到印刷廠出圖喔,如果 ISO 12233 chart 本身印刷的解析度太低,也是會影響實驗結果甚鉅。小弟沒有這些相機跟鏡頭可以參與實驗。。。
Lulumi wrote:...相同視角才是比較解析度的國際標準...(恕刪) 從相同視角的角度去看,像素密度就不是變因,總有效像素高的佔便宜.感光元件大的更佔便宜,可以塞入更多像素,每個像素還可以維持一定的感光面積.
ks_stone wrote:從相同視角的角度去看...(恕刪) 的確,尤其在超望遠的領域中,如果兩者的實體焦長相同,當視角相同時,就意味著APS-C機的物距為FF機的1.6倍,此時受水氣等外在因素干擾的程度也較大。簡單的說,如果要追求最好的畫質,實體焦長還是要長,物距還是要短,最後再搭配上總畫素高,但畫素密度不高的機身。
魯獅 wrote:http://www.dxomark.com/index.php/eng/DxOMark-Sensor/DxOMark-metrics 其實個人覺得,dxo 測試的是單一點的顏色純淨度,乾淨度。所以如果有人做出全片幅,1畫數的 (R/G/B各一顆) 的感應器,那有可能會在dxo測試上得到直接破表的分數...參考dxo之前,最好先自己替想要比較的相機做一下加權分數,然後配上dxo的分數來比較會比較合乎實際使用的效果。
R6.2 wrote:再次說明,這個論點是完全錯誤...畫素多寡不代表細節多寡... 沒錯,不然 Canon G10 轉 G11 也不會降低畫素了。其實比畫素多寡而沒有比實際單一點畫素就好像比誰的錢多但是沒有用同樣的錢幣來比。好像拿辛巴威幣去跟英鎊比一樣... 真的會變成懶X比雞腿。
leolee543 wrote:忽然有個想法:既然機身等級差這樣多為何一定要用相同的鏡頭打而且只取其中一台一部份的CCD面積的圗像?400D+50F1.2 VS 5D2 85F1.2這樣打同樣目標物佔滿框誰佔便宜?十個打一個也不錯阿!!XD...(恕刪) 這個問題您不如不問還比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