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紛爭,回到主題:到底新手需不需要接觸M模式?
我的看法:要,而且不只M模式,所有模式通通都要,但是從M模式開始的好處是,只要弄懂M模式,其實A跟S跟P根本不用學,所以如果要選擇一個「學習」的起點,M模式會是一個比較好的選擇。
我特別括號「學習」兩個字,就是要跟「實拍」分開,實際拍攝,你沒有理由故意放著相機的自動功能不用,但是如果是學習,你也沒有理由讓相機去幫你代勞,除非你要永遠開著半自動,然後用曝光補償去修正。
讓相機自動挑個測光值,然後人工作曝光補償,感覺上,似乎跟用M模式一樣:對,就實際拍攝來說,沒什麼太大不同,可是對新手來說,有一個很大的問題:當你用光圈先決時,調整曝光補償,變動的不是只有快門,實際上還有ISO值。
決定曝光的三要素,光圈,快門,感光度ISO,新手除非刻意去將ISO固定,否則在光圈先決時,曝光補償加1EV,實際上,快門跟ISO會同時變化,可能是快門放慢,也可能是ISO提高,更可能是兩者一起變動。
所以半自動模式我不認為適合學習,就像學手排車不會一開始就教換檔一樣,一定是先固定檔位,從放離合器開始,然後踩油門,然後加速,然後再到一氣喝成地「鬆油 -> 踩離合 -> 換檔 -> 鬆離合 -> 加油」。
如果真的有心搞懂快門、光圈、感光度三者的關係,切到M模式,固定ISO值,甚至使用定焦鏡(因為除非恒定光圈,否則又多一個變焦時最大光圈會變動的變數),對新手來說會比較單純。
找一個非常暗的場景,光圈調到最小,快門拉到最快,ISO設到最低,開始逐步加大到最大光圈,過暗,接著嚐試開始放慢快門,還是過暗,接著逐步拉高ISO,直到曝光正確。
然後找一個非常亮的場景,光圈開到最大,快門放到最慢(非B快門),ISO設到最高,一樣的,先逐步縮小到最小光圈,還是太亮,接著嚐試加快快門,還不行,接著逐步降低ISO。
兩個步驟,全程盯著測光表的變化,只要有熟手在旁邊說明,不用多少時間就能讓原本對單眼完全沒概念的人完全理解三者的特性,接著只要重覆一樣的程序,分別拍人跟拍流水,比較拍出來的效果,就算是新手,我想到此也已經掌握了三者的基本概念。
還需要特別教A或S模式嗎?我想到這裡,點一下,其實根本也不需要去解釋太多了,往後便是逐漸建立自己的拍攝習慣和累積經驗,但至少可以作到不用上網問「淺景深怎麼拍」「流水怎麼拍」「車子要怎麼拍才有流動感」「拍小寶寶會模糊怎麼辦」這樣的問題了。
真的,不要覺得新手根本沒必要從M模式開始,如果今天是要負責帶新手入門,坦白說,要我選,我寧願選一台全部都是手動、而且接的是定焦鏡頭的相機,不然光是要在光圈先決模式下,用變焦鏡講清楚「為什麼一樣的光圈,曝光補償加1EV快門會是1/30、ISO是400」這種ISO跟快門如何換算的問題,以及「為什麼轉個變焦環,光圈快門ISO三個都在跳動」的問題。
坦白說,我真的覺得一切照古法,手動加定焦,反而簡單。
這篇快變成大戰了

其實我覺得都各有利弊耶XDDD
今天這幾天大家的討論&私下向某些高手請益之後
我實際操作了一番
因為我先從M模式下手
有很多書上寫的設定&之間的關連
我都可以清楚的按表抄課
對於之後再使用其他模式
可以說是簡易上手.......

如果我當初是從其他模式下手
可能會需要再翻說明書~

但是如同前面樓層的大大所說
這是"學習"
知道Av&Tv拍照模式&實地操作後
我發現
除非一些刻意要表現出"特殊"效果的圖,使用M模式
(ex:畫面故意要暗一點的那種,營造神祕的感覺?)
剩餘的照片用Av&Tv
對"新手"而言
會比較快速照到相片XD
有些美麗的瞬間
"咻"一下就過去了
這樣我沒時間在調M模式拉!
這應該是"拍攝"
我想"學習"&"拍攝"都是不可或缺的吧!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