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

微單趨勢

ww1234528 wrote:
>第一:沒有延...(恕刪)

4:47
這種延遲算嚴重嗎???
我是不能接受只有特定環境下沒有延遲...

ldw406 wrote:
不在意名詞的話,在台灣或許行得通,不過在英文裡,並沒有與微單相對應的詞,英文稱這類相機就是叫MILC,如果把微單直接譯成英文:micro single lens camera,老外八成會以為我們講的是針孔攝影機(micro camera);和微單最接近的詞大概是micro four thirds,但這也僅指M43系統的相機而已,所以若要和國際接軌,還是需要注意用詞,以免造成誤解。

此外,在這個討論串中,有人習慣以EVIL來指稱MILC,其實也不太對,因為EVIL指的是electronic viewfinder interchangeable lens(有電子觀景窗的可交換鏡頭相機),但現在很多MILC根本沒有電子觀景窗,所以EVIL並不能涵蓋所有的MILC。...(恕刪)


不好意思打個岔....

MILC 是 Mirrorless Interchangeable-Lens Camera 的簡寫
中文俗稱為無反相機。

另外,LCD 也算是一種 Viewfinder,所以 EVIL 並沒有一定要有上面那個 EVF。
中文也是俗稱無反相機。

英文中這個 IL 的部份,有點多餘。因為不能換鏡的早就都被叫 DC.....
所以又有 Compact System 這個名詞出現。可以譯做「小型相機」。
語意上就偏近「微單」。
雖然說直譯是「系統」,但在這部份 system 的意思較偏向廠牌包袱的用意。
而會有整組使用包袱的問題的,只有單眼相機有這困擾。

而中文俗稱的「微單」,事實上用意偏向於「小台但是有單眼實力的可換鏡相機」
「單」變成形容詞了。意譯上較接近 compact system 的感覺。
-= 散仙 =-
CSC = 微型系統相機 = 微單

維基查一下CSC, 就可以看到
Compact System cameras, also known as Mirrorless interchangeable-lens cameras

歐洲TIPA的相機獎項中, 也有Best CSC
inben2 wrote:
一個是拍照才通電、一...(恕刪)

恕小弟我不能同意這個論點,應該是所有數位相機只要一開機COMS就已經都是通電的狀態,因為每一片COMS前都有一個電子快門簾,而單反是反光鏡和電子快門簾在按下快門時是同時間動作的,而單電(半透反光鏡)是只有電子快門簾動作,至於現在大家所說的微單,是按下快門時才重新啓閉一次快門,還是....這個我還不知道,因為的手邊没有這類型的相機
我會這麼說是因為我有做過測試,將單反相機開機,將自動休眠調到最久(也就是不讓相機自動休眠)處於待機狀態,過幾分鐘後,用手摸螢幕後方(COMS)處,就會感覺溫溫的,如果說單反是按下快門時才通電的話,按理說是不會有溫溫的感覺才對(因為没按快門,只是純待機,如果没通電就不應該會有溫升)再者,如果說單反是只有按下快門COMS才通電,那單反就不需要再多一道電子快門簾了(增加成本)
我想不論電子的速度有多快,當COMS是處於斷電的情況下,就算所有參數都設好了,在通電的同時,所有參數也都必需同時一起重新運算,這不合邏輯,然而當相機一開機COMS就一直保持通電,所設的參數即已待命,就等著快門開啓載入影像,就如同我們用黑卡一樣,不知道我這樣說各位板大認為對或錯,有錯請指正,還有小弟没有冒犯之意,還您請見諒
Fu shih wrote:
過幾分鐘後,用手摸螢幕後方(COMS)處,就會感覺溫溫的

其實我也是用猜的 ..

不知道您的單反是哪一台?
那個溫溫的,會不會是螢幕的溫度(沒關機)?或是機版的發熱?
或者,錄影五分鐘之後再來摸摸看,是否是一樣的溫度?

因為單反給我的感覺是比微單省電 ...
才會這樣去猜的!
網路發言嘛... 多是隨便說說!別太認真..
inben2 wrote:
其實我也是用猜的 ....(恕刪)

我的螢幕關閉著的,還有我的螢幕可以掀起來,所以測試時螢幕和機身是中空的也沒錄影,就純開機測試,是不是機板的熱?這我也不知道,但如果是因為機板所產生的熱!我想也不太可能,因為在同一個位置,也會影響COMS使得COMS也一起發熱
半透反光鏡和微單會比較耗電其實有很多原因,像我用a77如果對焦設為全時對焦就真的很耗電,因為不管鏡頭對到那或沒拍放在桌上,只要有物體移動就會一直對焦(沒按快門也一樣),不過有時候真的很需要這個模式,一般我會關閉

ssword wrote:
CSC = 微型系統相機 = 微單


我第一次知道CSC這個詞,感謝提供訊息,長見識了
不過我有個疑問,compact指的是小型,但要多小才能算compact呢?
因為實際上,E-M1就是比100D還要高、還要寬、還要重,那為什麼不稱100D為CSC?因為100D比較厚嗎?
但即使100D比較厚,其體積約為735立方公分,E-M1的體積約為769立方公分,還是比較小啊
而且比Nikon J1還小的Pentax Auto 110是不是也可歸類在CSC?
還是CSC只能指稱數位機,不能用來指稱底片機?
區分的標準到底在哪?
這也是我一直覺得用體積來區分相機類別奇怪的地方


在思考過以上疑問後,我得出以下結論:
微單(Compact System Camera,CSC),專指無反光鏡可交換鏡頭的相機,是相對於數位單眼反射式相機(DSLR)而產生的名詞。
定義的要素在於"無反光鏡"及"可交換鏡頭"。
可是以上要素沒有一個和"微"有關啊,沒辦法,因為實際上就是有比微單還小的數位單反,更不用說還有更小的底片機了,所以無法將小型這個特點納為要素之一。
既然如此,為什麼還要叫"微"單,我想原因是:
1.微單剛出現時,的確明顯比數位單反小,所以直覺地這樣叫,叫久了也習慣了,幹嘛要去在意這些有的沒的名詞,反正大家聽得懂就好了。
2.目前"大部份"的微單還是比數位單反小,而且"大部份"的微單專用鏡頭也比較小。
3.和無反這個詞相比,微單聽起來比較響亮、好聽,所以不管大小,就是要這樣叫。就像大部分人不太講單反,只講單眼一樣,總之那個"反"字就是不討喜。
就像「類單」 ..
就字義來看,SLR Like ... 是指長得像 SLR 的 DC

早期這類大 DC 都很貴,定義上沒什麼大問題!
不過現在不少專業 DC 都做得比砲筒相機還小 ..
感覺上,這個名調很少人在用了!
網路發言嘛... 多是隨便說說!別太認真..

ldw406 wrote:
在思考過以上疑問後,我得出以下結論:
微單(Compact System Camera,CSC),專指無反光鏡可交換鏡頭的相機,是相對於數位單眼反射式相機(DSLR)而產生的名詞。
定義的要素在於"無反光鏡"及"可交換鏡頭"。
可是以上要素沒有一個和"微"有關啊,沒辦法,因為實際上就是有比微單還小的數位單反,更不用說還有更小的底片機了,所以無法將小型這個特點納為要素之一。


所謂的 System, 如我之前所描述,應要當做以「接環」為指標的系統。
具有小型化設計的接環,主流是這些無反相機的接環:Sony E, m4/3, Fuji X... etc.
相對之下 Canon EF, Nikon F, Pentax K, Sony A, 4/3... etc.
使用這種接環的相機,普遍較大台(以中階機身論、不考慮極端例子),

無反、微單一詞,通用習慣是指沒有反光鏡的可換鏡頭相機。
就結果論,跟 CSC 一詞是一樣的意思...
(甚至起源也一樣,是市場上亂糟糟、各說各話的最終約定成俗用語)

若要嚴格解釋,沒有意義。反正就只是網上人閒著打嘴砲,不用理會。

而 Pentax K-01 這種怪咖特例,永遠都會有。
俗稱用詞不會講究到這種地步。要講究就讓學院派的人自己去爽就好....
-= 散仙 =-

ldw406 wrote:
如果你指的是Sony...(恕刪)


所以我說何必硬逼自己要把名詞定的精準?

半透鏡也有反射效果我當然知道,所以他就可以叫反光鏡嗎? 這樣也還是籠統阿...

現在國際並沒有類似微單這個詞沒錯,但是難保以後不會有一個新的詞出來,事實上很多名詞都是玩家或廠商自己發明的..

最後我想說的是,大大您前面舉的幾個例子很好,以目前相機玲琅滿目來看,絕對會有相機在定義之外,我覺得輕鬆點就把它定義為"例外"就可以了

其實以大大所要求的精準度而言,真的是沒有什麼名詞可以一言以蔽之的,何不輕鬆看待就好〜


講句認真的,當版上的人講出"微單眼"時,難道大大您真的會往100D那裡做聯想嗎...?
  • 1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2)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