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

5D3 ISO 10000 的王者之姿


製一杯好茶 wrote:
用問的,不見得是自己...(恕刪)

確實~我也不見得一次到位
鏡頭寧可分次買好鏡
好過貪小便宜
買來倉儲
說到600閃
其全名是?
再者如何避免被攝者臉部出現油光
有方法嗎?

binglien wrote:
客氣了優質討論! ...(恕刪)

是您客氣了
我在這反客為主
才是汗顏

新手因甚麼都很新奇的喜悅
倒有點沖昏頭
真抱歉


是600EX-RT,大多數都拿來補個光,或背光時壓一下光
臉上的油光
方法1 叫他自己擦
方法2 自己幫他擦
方法3 閃燈力道出小一點
方法4 拿著你說的照片給大家撩解原因

製一杯好茶 wrote:
是600EX-RT,...(恕刪)

這個超好笑的~
真讚

kameya wrote:
是您客氣了
我在這反客為主
才是汗顏

新手因甚麼都很新奇的喜悅
倒有點沖昏頭
真抱歉


哈哈 偶我是新手啦 才接觸一年多啦

大家一起研究 比較好玩啦
玩攝影嗎?歡迎來 iCanon 交流喔! http://www.icanon.asia

binglien wrote:
哈哈 偶我是新手啦...(恕刪)

我從菲林時代就一直拍不好照片
上一架d70s 2005年入手也不得其法
至今仍與新手無異
b大的作品程度
我還沒那本事呢

taiwan23175 wrote:
其實說真的別...(恕刪)


哈.....同意您提到的!同時附註一下,高iso也是會影響到照片的通透感,和"沈悶"的程度(樓主的範例就看得出來)
這些也直接影響到數位影像是否可以成為作品

當然,畫面中各元素之間的律動、張力、和諧程度也影響到這張照片是否有足夠的活力升格成作品。再來還必須在畫面取得難易度、時代意涵、創新、作者主觀想法與議題性等方面切入而脫穎而出,否則只是拍爽的數位垃圾而已。

至於樓主用高iso得到的"悶"的feeling, 還必須輔以剛剛上面提的要素去加分才ok. 高iso不是不能用,是用下去以後要能得到更多,才會去用(ex.1DX官方那張PUB的照片)

而樓主,什麼是RAW?我懶得回你。你去查一下什麼是斷階和曲線,不會雞同鴨講後我們再一起討論。

kameya wrote:
還有一支呢? (恕刪)


另一隻我所提到的是Canon 17-40L f4
這隻主要是用其廣角段 以這支的17至40中的17-24來擬補24-70所照不到的廣角段 以後想要升往上再跳一級的話 可以看canon 16-35L f2.8 II , 16-35這支中心點成像比較好 他最厲害的地方是角對角成像要比17-40 高很多 f2.8方面 個人覺得以取之廣角段來用的話 f2.8 真的只會用在非常低光 又不能下腳架的地方才會用到 (例:教堂) 所以小弟我個人建議以後真的很認真去找風景廣角 在上都不遲 要不然17-40已經很夠用了




製一杯好茶 wrote:
用問的,不見得是自己...(恕刪)


這裡面其實有兩種買法(再設定一個預算的情況下)

首先我們的前提是 以20w預算 我們可以怎樣買

這裡的兩種買法
1.投資在機身為高比重者
2. 投資在鏡頭為高比重者

小弟本人照了這幾年相所得的經驗告訴我 我會偏向以2為選擇

在這裡我想借一下taiwan23175大說的那句話

"有拍到
總比拍不到要好"

5D3做到的5d2大部分都做得到 但是在缺乏某隻鏡頭的情況下 多好的機器也沒辦法 我的這種拼法 是以預算內 以達到最高的實用性為優先條件

所以 鏡頭雖然可以慢慢買 但是鏡頭的預算與機身的預算如果可以做得好的話 總比買了機器後才發現很需要用某些鏡頭 但是因為預算問題而無法購買這種情況來的好

不過攝影是很個人化的興趣 不會只有一種對的答案 所以最後還是要K大自己決定
kameya wrote:
確實~我也不見得一次...(恕刪)


在打光後 臉部會出現油光 其中一種情況是因為光源太過集中 導致光暗臨界太過分名甚至過曝而造成 這種情況很長在小顆的閃燈上發生(對600ex是小顆的 Alienbee Einstein 640ws那種才能開始叫大顆燈頭)

既然知道問題的原因 那解決就變得比較簡單了 只要可以把光源柔化 那主體的光暗臨界就會變得比較自然
所以 柔化光源的三種最有效方法:

1. 在光源前用某種物體把光柔化
2. 增強光源的體積
3. inverse square law

1. 在光源前用某種物體把光柔化
a. 在光源前用某種物體把光柔化 一般我們會用小型的柔光箱
b. 或者 在有助手的情況下 在燈前拉一塊白布 以做到柔光的效果

2. 增強光源的體積
把小光源增加體積的最有效方法就是用反射作用 以牆為反射物是一種非常常用的方法 因為光是以直線原理射出與反彈 所以從牆所反彈的光線 就好比一顆很大的燈 把光射向主題. 不過有一點要注意的是 反射物件(例: 牆)的顏色會主導/改變反射出來的光的顏色

3. Inverse Square Law/反平方定律
燈源在火力夠足的情況下 越遠 燈光的光與暗間的fall off, 也就是光慢慢變暗的效果越自然 所以在可能的情況下 把燈源設在遠一點的地方

例子: 以牆作反射 因牆為反射物 所以牆為光源(非燈頭) 主題站的離牆越遠 光越柔

以這三種方法 一般都可以解決光所產生的問題

有興趣的 可以讀一讀我的一篇有關汽車攝影的回答 裡面也有提到一些燈的運用

http://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248&t=2910499&p=2

喔! 還有有一點差點忘提K大了 有時間也留意一下剛公布的 Nikon D600 如果有興趣的話我在解釋nikon那邊的鏡頭拼法

Inagawa Photography wrote:
另一隻我所提到的是C...(恕刪)

妙極
稻川大的策略
確實完備
在有限的機器上
達成泛用的最大性能
讚~
  • 1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4)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