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LR 的設計瓶頸真的就是那個反光鏡...1. 連拍的 FPS 被反光鏡的動作限制, 難以超過 12 FPS 天險, 不然就是成本太大2. 對焦模組的覆蓋率無法上去是因為法蘭距問題, sub mirror 無法做大, 導致 full frame 都只有中間部分可以使用自動對焦模組3. 跑焦問題, 感光元件焦平面不吻合對焦模組的對焦平面等等我在想, 是不是犧牲 OVF 的覆蓋率就能換對焦覆蓋率了呢, 只要把 main mirror 給對焦模組用就好?但這個很違背常理, 構圖很重要或是能重新設計 main mirror & sub mirror 的物理結構呢?把對焦模組放到上面, 進去的光路在上面分光這樣就不會出問題了這是我這幾天的思考....
衝撞人生 wrote:DSLR 的設計瓶頸(恕刪)3. 跑焦問題, 感光元件焦平面不吻合對焦模組的對焦平面等等(恕刪) 觀念怪怪的...跑焦問題並非是 DSLR 才會發生,連 無反相機 配 原廠鏡頭 也可能會發生的可以參考近來發生的例子...請問SELP18105G F4 G OSS拍攝人像眼睛模糊??
ever7070 wrote:觀念怪怪的......(恕刪) 確實,問題根源是在於相位對焦,並非DSLR。相位對焦基本上是讓鏡頭中鏡片,移動到虛擬合焦相位位置,因此,任何一個偏差造成虛擬合焦相位偏離,就會產生移焦。對比度對焦則是根據畫面對比度是否爲最高對比度位置,作為合焦判定,因此,他不會移焦,但可能會搞錯對焦,對於景深越明顯的,搜尋時間就越快。因此,不管有反或無反,只要片幅越大,想要快就是得用相位對焦,但相位對焦就容易因偏差造成移焦。
diffusionless wrote:確實,問題根源是在...(恕刪) 這裡還要注意幾件事,對焦行程的問題,一般來說對焦行程是和焦距成反比,A.對焦行程越長,對焦速度會變慢,增加搜尋時間,但是精密度比較高。快、狠、準只是一種對焦系統進步描述,但在實際作業上,要提高更高準確度,通常是需要更對焦時間或行程,本身是對立面。因此,合焦判定寬容度越大,對於器材內偏差問題較不敏感,他可以增加在動態上命中率提高,但是穩定度因此下降。B.相位對焦因為有固定合焦相位,所以可以反推物體距離與預測移動軌跡,即使是在反光鏡上抬狀態,系統仍在計算與移動鏡片。對比度在對焦過程,由於每次最高對比度數值並非固定或者是固定,所以每次都需要進行前後鏡片移動才能知道是否處於最高對比位置,因此作動態連續對焦是差很多。
個人有 Canon 5D3 + Sony A7III, 並沒有偏好無反或單反, 或戰廠商品牌, 只是就光學來討論~ 理工精神 ^^為了維持 OVF 的設計, DSLR 對焦光路lens —> main mirror —> sub mirror —> autofocus lens —> autofocus modulewhere, main mirror —> sub mirror 20% intensity; ~40% coverage at center這個光路限制是因為反光板, 所以我上面才會這麼說.1. coverage, 提升要機構跟光路要重新思考.2. intensity, Ricoh 有電子可控透光率的反光板, 或許可以應用在這邊讓對焦的時候, 對焦模塊進光量上升, 其他時候減少.上面有提到 phase detection autofocus 跟 contrast detection autofocus, 就我所知 DSLR 在非 liveview 的時候是只有 phase detection 才對, 所以也不是光學限制點而無反失焦例子是軟體問題, 跟硬體物理上的先天問題倒是沒法比. 當然 DSLR 移焦在正確的矯正上也不是問題.
衝撞人生 wrote:個人有 Canon 5D3 + Sony A7III, 並沒有偏好無反或單反, 或戰廠商品牌, 只是就光學...(恕刪) 無論有沒有要戰廠商品牌,在下都先感謝您的發文,讓沉底好文再次浮上來!
其實有關您在103F 提到將 "對焦模組放到上面"我就想起多年前手中的 Sony A55、A77,或許您想到的和前人已做過的一樣,抑或是不同?建議是否可畫張簡圖,再拍後上傳,也許更容易讓人了解您想表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