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evelee1203 wrote:
是不是這樣我真的不知...(恕刪)
stevelee1203 兄:
大概小弟寫太囉唆!
後面那個背景部份您就沒看!
背景是
NIKON這支配的是 D2上,CANON最多只能配30D上!
還有別以為L鏡在APS上,銳利度可以幹掉17-55IS!
17-40是一顆便宜大碗L鏡,但在APS上很抱歉,明年再來!
小弟一開頭也說過NIKON企業產品形象,向來是大貴重,至於您能不能接受,您也早已經做出選擇!
會選N家也不是看到缺點,就像C家也不會只看到自己缺點一樣!
diffusionless wrote:
aston兄:
CANON和NIKON這兩家全球大廠,在這歷史之中,兩家都是有些零零散散出包,只是現在電子產品問題與網路資訊傳遞,CANON確實問題機率比其他家都還高許多!
在追求自動對焦速度與數位,一些過去精準度逐漸被放大!
像是移焦問題,除了各家在對焦運算執行上一開始就有差異,另外以DSLR來說,結構上就會產生太多生產誤差,像是APS和 FF的焦深不同,模糊圓不同,雖然說感覺好像APS景深比較大可以比較精準,但實際上FF可以容許誤差是比較大,所以APS實際上製造精密度要更高!
而卡口距越長些可以容許誤差也比較大些,所以像LEICA R一開始就定47mm,NIKON 定46.5,但相對在鏡頭製造上是比較不利,所以一般副廠在設計通常是預設較長卡口距作為標準,在對應各家卡口比較好!
像 SWC和N膜,都是種減少光線通過鏡頭的反射,減少鬼影耀光!
NIKON是在2005年在300/2.8 VR N開始,後面2006就接105mm VR N,再來就是2007年大三元與炮鏡群,後來就是PC-E鏡群,60 MICRO N,之後就是今年小三元和一些大光圈鏡頭包刮砲鏡群!
CANON是在2008年 在24/1.4 L2代,在2009年發表TS-E 24和17mm,後面就是今年2010 8-15 F4,乙及砲鏡群也都加上去!
這個部份NIKON身為半導體設備商龍頭是比較有利,至於差多少,有些是不需要100%檢視就可以看到差異,有些整體畫面會比較均勻通透點,有空可以去南京東路NIKON旗艦店試試!
不過,曝光就要更精細控制些,否則有時候整個對比會比較低些!
aston wrote:
因為"mmppeegg"說C17-55沒有SWC鍍膜,所以我就將鏡頭C17-55(2006)與SWC技術(2008)推出時間說明。
即使要用,時間上也搭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