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

RF14-35 F4 台灣不知何時上市?

Daniel Guo wrote:
討論被裁掉多少畫素比...(恕刪)


為什麼不是實際物體的距離去計算,而是畫數
ken902 wrote:
為什麼不是實際物體的(恕刪)


例如邊角一塊區域, 假設本來在感光元件上只有70x70畫素, 在做完數位修正後被拉成100x100畫素, 這時候解析度就會下降. 變形越嚴重, 數位修正的程度越高, 解析度就越低.

目前看評測 14-35 在最廣角端邊角外圍 10-20% 解析度有減損, 就是外圍區域數位修正較嚴重帶來的影響. 要看修正後對比圖的話可以看 TDP, 也可以和 EF 16-35 等鏡頭比較.
整體來說修正後畫質和其他 RF 和 EF L鏡比並不差, 例如廣角在 f/4 光圈時比 EF 16-35mm f/4L 畫質好很多, f/8 畫質也只略差 EF 16-35mm f/4L. 只是大家覺得Canon可以做到更好.
Daniel Guo wrote:
整體來說修正後畫質和...(恕刪)


視角跟畫質有和關係

何謂視角,角是怎麼來的?
為什麼lml640707大大要拿出hologon 16出來,
不就是因為底片時代就有接近零變形的鏡頭,
底片時代可沒有什麼數位修正,
以前可以做到,
為什麼現代做不到,
sony 的12mm變形少,nikon的14mm變形也少,
為什麼就canon可以那麼大的變形跟裁切?
真的如各位所講的,Rf是超廣角甚至是接近魚眼,
我們可以理解圖像不是直線,是圓弧。
那正確的校正,
應該會得到中間開始縮小,
兩側放大,最終比例相同且會寬於原圖的照片,
而不是變窄。
T之歌

另一個貼有看到NIKON和CANON修正量一樣,但修正的取景範圍不同

2021-09-29 18:03
ken902

修正後的取景範圍不一樣,不就是其中一個是裁剪嗎

2021-09-30 10:52
ken902 wrote:
磚寬就是距離
照大大講法,現在是磚寬會不等比嗎


你還是沒看懂
我就跟你說我的公式
磚寬是常數
看的是視角增率變化
都還尚未考慮到鏡頭邊角的拉伸(相當於裸視的階段)
"November Rain"
elfwong wrote:
你還是沒看懂我就跟你...(恕刪)


大大是你沒看懂
我用的是吉姆林大大的圖
為什麼他是拍磚,
不就是因為他是等寬的格線,
格線不就是用來現實像場扭曲跟比例的指標,
一格磚就是一個比例尺,
24格磚就是24等分,
現在少了2到3格,請問如何去換算比例。
一個三角形,點跟對線兩端連結成為三角型,
點跟兩端的線形成一個角,
對線就是就是視角寬,
什麼叫廣角,不是就視角寬更長嗎
點的對線如果是100,角度是114
請問現在對線改成87.5,角度還是114嗎?
是更寬還是更窄?
nikon的鏡頭標注是,14mm,
就終圖像是有裁剪0.05,也還是14.7mm
sony的12mm
更廣,但是裁剪更少
兩家的原始圖像可以理解就是照鏡頭上的標註,的確是光學量。
為何canon,就可以不一樣,可以是有等效標註的情況?
T之歌

只看中間的格子的尺寸就可以了CANON的一樣大小,NIKON的稍稍縮小

2021-09-29 18:04
ken902 wrote:
格線不就是用來現實像場扭曲跟比例的指標,
一格磚就是一個比例尺,
24格磚就是24等分,
現在少了2到3格,請問如何去換算比例。


你一直搞錯方向
超廣角鏡頭的最兩端
最好不要用線段比例乘以焦距算

因為"邊際視角增量遞減"效應
在超廣角的四個角端會累積起來顯現

邊際視角增量遞減的效應下
在超廣角端
"實際視角"會比你"按橫向長度比例計算"還來的大
"November Rain"
elfwong wrote:
你一直搞錯方向超廣角(恕刪)


如何比較大,可以麻煩大大演示一下算法嗎?
ken902 wrote:
如何比較大,可以麻煩大大演示一下算法嗎?


精確來說
最好用三角函數與反三角函數去推算視角
高中數學, 就不多說了

另外發現一點
用"短邊"或"長邊"比例去推估視角
不太精確
應該要用"對角線"的比例來算才精確
"November Rain"
  • 1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2)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