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

Sigma 12-24mm f/4.5-5.6 DG EX HSM 停產一代鏡

這一篇沒有用Sigma 12-24mm.我想試試看用 Canon 100D + 40mm STM 來作樂團演出記錄.一到現場拍兩張就後悔了,40mm裝在100D上相當於64mm,根本沒辦法拍場地空間,只能拍拍角落,且2.8光圈室內拍攝快門不太夠快,特寫演奏時的晃動很容易模糊.只好以我的隨身機 Sony RX100 為主,穿插幾張 100D+40mm 意思意思.

經過這一次,體認到我用超廣角來作記錄還是比較順手的.(無註記的是用Sony RX100拍)


1. 市民大道停車場出口:


2.(100D+40mm) 表演場地的咖啡店進出口:


3. 咖啡店外的露天座位:


4.(100D+40mm) 戶外庭園:


5. 庭園一景:


6. 庭園另一景:


7.(100D+40mm) 咖啡店外演出海報:


8.(100D+40mm) 整理場地:


9. 開始彩排:


10. 彩牌.台下團員說:聲音很悶...:


11.(100D+40mm) 樂團首席:


12. 右邊的樂團總監支援低音:


13. 前團員也來幫忙拍照:


14. 拍拍照:


15. 首席很辛苦,主持還要彈鋼琴:


16.(100D+40mm) 豎笛 Solo:


17. 吹奏"天空之城"配樂:


18.(100D+40mm) 支援螢幕投影:


19. 彩排完休息:


20. Bass單簧管:


21. 排觀眾席座位:


22. 咖啡店窗外景色(不會撞車啦):


23. 吃完午飯玩自拍,等待下午兩點演出....(接下來演出要專心,不拍照了):


24. 下午演出後合照完畢,耶!收樂器:


要是有帶超廣角,對整個事件的記錄會更具體,更完整.

Canon 6D + Sigma 12-24mm , Sony RX100 工地記錄
幫自辦重劃區畫了一些涼亭,去看看完工後變成什麼樣子.

1.兒童遊戲場旁的涼亭:


2.(RX100)


3.


4.應該要擺室外桌椅的,附近居民自力救濟放一張椅子:


5.(RX100)未加入重劃的老房子:


6.(RX100)路旁的花:


7.(RX100)


8.路角休憩小棧:


9.


10


11.(RX100)


12.帆船造型,兼具眺望功能的涼亭(原規畫頂端還要再加一枝旗竿):


13.地上垃圾不少,很多年輕人都跑到到這座亭子混:


14.


15.眺望台上一景:


16.規畫的時後想到杜拜的帆船飯店.沒有命玩大的,玩玩小的過過癮.


重劃區裡還有幾座亭子,因為趕時間,下次再記錄.
這個周末,一樣星期六體育場,禮拜天小學.

1.( 6D 12-24mm )體育場:


2.( 100d 40mm )


3.( 6D 12-24mm )


4.( 100d 40mm )


5.( 6D 12-24mm )體育場外環頂:


6.( 6D 12-24mm )


7.( 100d 40mm )


8.( 6D 12-24mm )星期六下午看電視,李連杰的大頭:


9.( 6D 12-24mm )星期天,暑假中的小學,落葉沒有整理:


10.( 100d 40mm )幻相從頭掠過:


11.( Sony RX100 )拿出第三機,電子變焦拉到最遠:


12.( Sony RX100 )戰鬥機真難打,實在不知道會從哪裡過來,一下子就過了:


13.( 6D 12-24mm )找到廣角一個沒有用過的角度:


14.( 100d 40mm )換標準焦段:


15.( 6D 12-24mm )洗手台高度被放大10倍的感覺:


16.( 100d 40mm )


17.( 100d 40mm )操場上其他人:


18.( 100d 40mm )狗狗和主人實在很像:


19.( 100d 40mm )再照一張,瞇眼:


20.( 100d 40mm )再試一張,表情還是一樣:


21.( 6D 12-24mm )


22.( 6D 12-24mm )


23.( 6D 12-24mm )


24.( 100d 40mm )佛教講"成住壞空".這張照片,中央有一隻死掉的黃蜂,溝裡有一群螞蟻(現場看,照片照得不清楚),下方是落葉,上方水泥縫又有努力長出來的小草,生命就是接力完成的一個小循還.這張照片這一景,就是一個"太極"吧,上方的活裏有死,下方溝中死裏有生:
幫建商看地去.我不看好買這塊地,但建商興致勃勃.
近海舊聚落窄巷,很有防禦性.
老合院廢墟,剝落紅磚的內側是土塊,即使倒得只剩幾面牆,還是很漂亮,以前的工匠真是厲害.
照相留下曾經存在過的痕跡,再過幾年,沒了就是沒了.
偶爾不小心再翻出這些相片,是不是又活過來了?
於是想再多按一些快門.

1.這種窄巷內,正是12-24mm鏡頭發威的地點:


2.


3.那個電表,說著巷弄的故事:


4.


5.我很喜歡這張照片,有種說不出的時空凍結的感覺:


6.


7.好有感覺的窗:


8.


9.破壞的表面磚瓦,露出土塊:


10.據說以前有人把牆壁內的夾層作成是藏寶的空隙,那一塊塊的土磚如果是金磚...:


11.


12.總覺得土磚和紅磚結合的泥漿填補不夠紮實,造成整面脫落.算不算偷工減料?


13.


14.我突然好想把書架作成是這個樣子:


15.站在這個屋角看,想像著當年房屋正興旺時的模樣.突然感覺到自己站在一個與先人重疊的地方:


16.逝者已矣:


17.( Sony RX100 )生命短暫:


18.( Sony RX100 )求什麼呢?



後記:因鑑界又到現場,和鄰地住戶聊了幾句.原來那幾面紅磚牆據說是日治時期"保正"的住家,人非常兇.那掉落的部分,是有人特意去挖走那百年紅磚,應該不是偷工減料,是偷竊.
星期六下午,到芎林逛逛."文林古道"健行路線沒走過,就去走走.走到傍晚六點回頭,沿路沒有路燈,路邊有陡坡還有樹根,不能摸黑,於是就原路折返.

1.放眼望去,應該是芎林最高的建築吧:


2.從"紙寮窩"的方向走,路上大鐵牛:


3.


4."環塑木"階梯:


5.其實一路上很少人為步道設施,卻反而更有古趣:


6.


7.


8.


9.


10.


11.荒廢涼亭:


12.


13.


14.走出古道.排水圳長滿浮萍:


15.走到老市區:


16.道路鋪滿石材,逛起來很舒服:


17.整條街只有我們幾個外來人口:


18.


19.


20.走去著名的蛋糕店買幾個蛋糕:


街上吃完麵後,再去吃冰(有夠渴),順便帶幾袋冰店自製"枝仔冰"回家.

這次只走一段,還搞不清楚整個狀況,但感覺很值得住新竹的朋友來走走.
蘇迪勒過後的台北.
樂團辦為期三週的單簧管夏令營,地點還是在上次演出的咖啡店.
8月9號成果發表,這次記錄就是以12-24mm鏡頭為主,Sony RX100為輔.
早上先讓學員再練習,下午兩點開始正式發表.

1.表演場地中庭:


2.被颱風蹂躪:


3.灰熊組:


4.咖啡店化身教室:


5.大象組:


6.白兔組,咖啡店門口動線克難就練起來了:


7.集合彩排去,留下椅子:


8.彩排:


9.


10.吳大哥,表演欲破表,甘拜下風:


11.


12.


13.


14.


15.


16.下午正式演出,老師團先表演兩首完,換學員表演:


17.台下親友團喝著下午茶,悠閒看演出(人多上茶點稍慢,桌上還是空的):


18.咖啡店和表演場地兩個空間聯通:


19.


20.中場休息,到中庭透透氣:


21.整理乾淨了:


22.


23.回到場地:


24.我最喜歡的一張:


25.團員沒有壓力,休息時間搞怪:


26.音控室,這張氣氛有點嚴肅:


27.下半場開始:


28.(Sony RX100)老師現場即興與吳大哥對吹起來(伴奏的首席表情很詭異):


29.(Sony RX100)家屬捕捉畫面:


30.(Sony RX100)結束大合照:


31.留下回憶:


32.美好的一刻:


幾乎是一整天的紀錄:

1.(Sony RX100)早上九點開始鑑界,我拖到九點半才到(少曬太陽).對面樹下老人好悠閒:


2.(Sigma 12-24mm)漫草加廢棄物(那個太陽能熱水器很新,可能是颱風吹來的):


3.(Sony RX100)地政測量員嗡嗡嗡的工作(都很年輕,基層人員換血):


4.(Sony RX100)噴漆作記號(土地仲介做的記號很明顯,但也很礙眼):


5.(Sony RX100)年輕女性測量員較少見,工作手腳很快:


6.(Sigma 12-24mm)訂出基地轉折點:


7.(Sigma 12-24mm)穿梭於舊庄仔頭:


8.(Sigma 12-24mm)看鑑界完回到辦公室樓下,隔壁正在正式宣布參加里長補選:


9.(Sigma 12-24mm)太太也跑來吃湯圓麻糬(客家人真的很會弄這些米食,好吃):


10.(Sigma 12-24mm)傍晚下班要走回家(距離約二十公尺),相機在身上,就順便按按快門:


11.(Sigma 12-24mm)鐵橋:


12.(Sigma 12-24mm)夕陽中的巷口鄰居:


13.(Sony RX100)晚上被我們樂團總監call去新竹長老教會看管樂表演(連三天到監獄義演傳福音):


14.(Sony RX100)有很多視障的團員,最吸睛的就是這隻盡心工作中的導盲犬(主人的左腳就靠著狗打拍子,是不是怕待命中的狗狗太無聊,順便教教怎麼聽音樂).狗對主人的奉獻,我無法想像牠的主人會有多愛牠.這種感受,只能用台語的"疼"來形容:


15.(Sony RX100)國家交響樂團長笛首席的獨奏,不管懂不懂樂器,就是好聽到不行:


16.(Sony RX100)回家經城隍廟進去買個魚丸湯,戲台上的表演在謝幕,超級本土,親切:


睡覺前整理一下照片,驚覺這一天所見還蠻奇特的.
把為重劃區(農村社區)畫的6座亭1座廁所的記錄補完整.
這些照片分兩次去拍,1-7張陰天,第八張以後晴天(熱).

1.這座亭原設計為尖頂,且斜頂應該換不同材料,很可惜沒有按原設計呈現(本來設計是想像成一枝削到剩很短的鉛筆造型,應該用更活潑的色彩):


2.


3.


4.這座亭其實是一座廊道,將廣場分割成兩部分:
一邊是有牛雕塑的草坪綠山坡;另一邊是階梯式硬舖面的戶外表演廣場:


5.面向草坪部分造型,取農村合院造型意象:


6.廊道內一景:


7.面向戶外表演廣場側,形塑舞台背景高牆:


8.這座亭拍照時剛好躲在太陽陰影下:


9.主體暗背景亮,實在不好照相.隨隨便便拍,回家拼命拉暗部:


10.與重劃區外,原有住宅的關係:


11.這座小建物是甚麼?


12.建築外觀已經有解答:是廁所.


13.這片廣場是留給旁邊土地公廟辦活動的:


14.男女請勿搞錯:


15.


16.延伸到舊住宅的兒童公園:


17.亭子擺上桌椅,讓家長可以看顧幼童:


18.(24-70mm f4)重劃區街角小廣場,這座亭像候車亭,有"家人在等待"的感覺:


19.在落日下更有fu:


20.(24-70mm f4)這座是花最多精神打造,社區邊緣地勢最高點的"瞭望亭:


21.(24-70mm f4)跑到重劃區外照相:


22.(24-70mm f4)帆船"桅杆"的造型:


23.小東西大企圖,希望塑造農村社區具有"地標性"的地景:


24.我喜歡這些照片:


25.


26.歸於塵土後,守護土地的意念仍會繼續挺立:


塑造鄰里間的共同生活記憶.
最近一陣子的照片挑一些出來:

1.更接近交屋狀況:


2.還沒到交屋狀況:


3.樹倒:


4.出入口:


5.樹倒二:


6.根底下是長這個樣子的:


7.小學:


8.下雨了:


9.大門沒鎖,把車倒進來,這樣就不會淋到雨了:


10.老湖口:


11.老街:


12.老街:


13.吃晚飯的地方(暗部調亮出現一些怪怪的顏色,反而變成是畫面的特色):


14.天黑了,左後方的汽車還主動開出來幫忙打燈:


15.(Sony RX100)以下自己看自己想:


16.(Sony RX100)


17.(Sony RX100)


18.(Sony RX100)


19.(Sony RX100)


20.(Sony RX100)


有些狀況是嚴肅,不容許我這種蜻蜓點水式的過客瞎掰的.
從小就喜歡挖土機,吊車. 星期六遛狗看到吊車在工作,就不管三七二十一,拼命按快門.

1.(Sigma 12-24mm) 這個噸數的吊車機動性還不錯:


2.(Sigma 12-24mm) 吊臂跨過馬路:


3.(Sigma 12-24mm) 籃子載人安裝LED燈:


4.(Sigma 12-24mm):


5.(Sigma 12-24mm) 吊臂水平延伸,光自重就有翻車的危險性:


6.(Sigma 12-24mm) 可以看見吊臂彎曲:


7.(Sigma 12-24mm) 如果翻車的話,那前端籃子裡的工作人員該如何應變?


8.(Sigma 12-24mm):


9.(Sigma 12-24mm) 吊臂收回來移車:


10.(Sigma 12-24mm):


11.(100D+40mmSTM) 不同的相機和鏡頭,拍出來的感覺不同:


12.(100D+40mmSTM):


13.(100D+40mmSTM):


14.(100D+40mmSTM):


15.(Sony RX100) RX100用Jpg檔拍,感覺又不同:


16.(Sony RX100):


為了增加吊車黃的顯目,將顏色調得更濃一些,加上01縮圖上傳再銳化一次,看起來有點假假的.不過吊車看得清楚就好,反正這種主題的相片,應該百分之九十九的人沒興趣.

唉,越來越習慣唱獨角戲了.一直貼,只是想維持拍照的多元性,不是大家拍照都是一樣的想法和目的.

回過頭來看看這一頁,從6月29日第91樓貼到8月30日第100樓,共貼了212張照片,大概就是這兩個多月來的生活回顧.
相片能呈現的,只是這兩個多月來生活中比較"活潑"的一面,真實的生活中,更大的一部分是:重複,僵持,單調....
很矛盾,我比我遇到的人更堅持,活得更認真,賺錢也比別人更辛苦(命不好),照理說,我的奮鬥歷程應該是很精彩的.但在01上看別人po上的文章,多是休閒,旅遊,美食,美女等光鮮亮麗的生活享受,相較之下,我的日子竟顯得乏善可陳.
這是一個生命價值的問題,我在想能傳遞甚麼經驗給下一代,這麼辛苦的歷程能夠是一個典範嗎!
還是我就是該被棄之如敝屣,淹沒在時間洪流裡一個沒沒無聞的小角色.
一生一個女人,一個信念,這樣不停地走一輩子.五十幾歲了,我錯了嗎?現實是就算錯,也只能挺到盡頭,才算是完成一件事.但是,這樣的執著,有值得傳遞下去嗎.
拍照,是不是會成為人生苦行的一部分?不想再給自己壓力,愛拍就拍,轉了念便收.
  • 1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4)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