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

Canon自製感光元件已落後SONY?

很多人的回應都是"文不對題"

作者是表示因為Canon的製程技術落後
導致新相機的動態範圍也跟著落後

但並不表示Canon就不是"好的相機",
更與"專業人士拍出精彩照片就是好相機"無關

很多網路的回應都是這樣奇怪
只要證明它是好相機,所以一切功能都沒有問題,都是好的.
這跟某人不貪汙,清廉就是好人,所以他不會有道德瑕疵或能力不足的問題?

http://www.flickr.com/photos/li202/

pokie wrote:
有差嗎?
小第當初是希望有SONY能早一點把低價全幅早一點普及化..結果..告到現在還是CANON,NIKON在對抗..
SONY...有一定技術,CANON也不是笨蛋啦,
希望CANON..走自己的風格堅持自己的路才對,
像當初也是一堆人沒看好4/3片福,現在還不是一樣發光發熱.
或許讓NIKON跟SONY壯大好了,
CANON來當小眾市場!
)



鏡頭包袱canon還能撐一陣子,但3~5年內,我想會豬羊變色,拭目以待

marcowuu wrote:
路透社2012年最佳相片機種統計

講專業
路透社夠不夠格?
特約攝影遍部全球的範圍夠不夠廣?

CANON再怎樣擺爛, 馬四 5DII 5DII三台相機就包辦了快3/4
我看這老油條的算盤
還想靠過時的製程混好一陣子

至於別家,
請繼續跳出來說嘴........(恕刪)


就知道會有人拿這個出來說嘴, 好笑的事情是沾沾自喜了半天, 卻沒發現Sony H5把Canon自家所有APS-C機種給全滅了...

請先搞懂這些照片是"少數照片樣本"的統計, 而且記者用的多數是是雜誌社提供的機器, 跟機器專業度/ 製程的無關.
^^A 請多多指教~

E93KING wrote:
鏡頭包袱canon還...(恕刪)

這裡好奇怪,消費者是股東嗎?
認為c家好就用canon
認為n家好就用nikon
倒是有一件事是小弟不解,為何大部分都是n家的人過來說三道四呢
若是相片拍輸人家沒別人好,隨時多可以跳啊
至於dox mark的評比方式好像只有它再用,小弟認為看看就好

MUS wrote:
就知道會有人拿這個出來說嘴, 好笑的事情是沾沾自喜了半天, 卻沒發現Sony H5把Canon自家所有APS-C機種給全滅了...
請先搞懂這些照片是"少數照片樣本"的統計, 而且記者用的多數是是雜誌社提供的機器, 跟機器專業度/ 製程的無關.


講到說嘴,N家老是提NASA用F機上太空才是說嘴吧?
難道那些F機也是太空人自己掏腰包買的?不是NASA統一採購的?

路透社那個統計是從票選最佳照片的拍攝資訊統計出來的
當然是少數照片樣本,就這麼巧剛好最佳照片絕大多數都是C家拍出來的?
你去看國家地理年度十大照片,用的機器也是C家佔多數,
難道國家地理攝影記者的機器也是雜誌社提供的?玩笑開大了~~

講到SONY H5統計結果超越C記的APS-C機種也沒什麼好訝異的
什麼時候A99、A77能榜上有名,我就覺得SONY真的強到爆了
還有,老是拿DXO的數據說嘴
想佐證N記的感光元件DR有多大
我都開始懷疑是不是N迷最自豪的的測光系統有什麼毛病
好像老是會拍出OVER或UNDER好幾格的照片需要動用到寬廣的動態範圍來拉回一樣
我手上的D7000沒這個毛病啊~~

E93KING wrote:
鏡頭包袱canon還能撐一陣子,但3~5年內,我想會豬羊變色,拭目以待...(恕刪)


有見解,EX1的發色及ISO讓C家用戶知道天外有天,SD1低ISO細節讓全幅機也汗顏
到現在還能存活的廠商都有研發畫時代技術能力,已經不是10年前剛跨入DSLR C家
壟斷時代,那時沒電子廠進來,全幅市場也沒N家競爭,CMOS這塊目前看到的Canon
好像沒有Fujifilm,Sony積極

portrait wrote:
路透社那個統計是從票選最佳照片的拍攝資訊統計出來的
當然是少數照片樣本,就這麼巧剛好最佳照片絕大多數都是C家拍出來的?
你去看國家地理年度十大照片,用的機器也是C家佔多數,
難道國家地理攝影記者的機器也是雜誌社提供的?玩笑開大了~~...(恕刪)


沒辦法, 很多瞎粉會"選擇性看不懂"
你講攝影記者, 他會搬文字記者出來跟你扯皮....

說到樣本數...路透社對100多個國家發稿
一年要從全球收多少張?
2012最佳相片只不過萬中選一
這整"坨"攝影記者都不在乎寬容度? 都沒人上DXO?
媒體公司大量採購都被CANON塞紅包?
這已經超出什麼發色 寬容度差1/10 光圈全開準不準焦之類的基礎範圍
很可能是"帶哪一台相機上戰場" 或是 "帶哪幾支鏡頭去非洲" 之類的選擇

職業攝影挑系統不是光盯著一個點就好...

MUS wrote:
就知道會有人拿這個出來說嘴, 好笑的事情是沾沾自喜了半天, ...
請先搞懂這些照片是"少數照片樣本"的統計, 而且記者用的多數是是雜誌社提供的機器, 跟機器專業度/ 製程的無關...(恕刪)


真不知道路透社出版的雜誌是那一本,您可以介紹來瞧瞧?

又有的人連文字記者(李濤之流)跟攝影記者都分不清楚,是在討論啥?


我個人是兩年前跳來C家,自從用上L鏡,後來就也只買L鏡了.
因為色澤,解像,機構,都是超水準,其實C/P值是很高的!
但這一年來Canon是真的輸很多,價格還訂得高高的,這是事實...
換新機我希望,動態範圍能更進步,拍風景後製的彈性可以大點.
連動測光可以讓構圖輕鬆點.放個內閃可以方便點.
更高ISO高解像,可以讓裁圖或生態或風景攝影更有彈性.
當然新機身的進步只是輔佐,重點還是攝影的人本身.
但是如果只是把舊機身翻新,家一些別家早有的功能,
還訂各市場最高價,就要消費者買帳,可能嗎?
我認為這或許就是5D3價格不斷降的原因...
  • 1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3)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