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7

什麼是5D的通透感,那5D2、5D3、1Dx、6D、7D該叫什麼感呢?

看到最後您這麼說似乎也把"通透感"又推到"玄學"的邏輯去了。

套用您的話,因為凡事
絕對可以利用數據來佐證
只是學問太深
問題的廣度太廣
也很難三言兩語說盡

所有非科學類的學問不也都如此~!

有點抬槓了,抱歉~!

小葉叔叔 wrote:
絕對可以利用數據來佐證
只是學問太深
問題的廣度太廣...(恕刪)
還是希望能有夠多具有「通透感」的照片來分析,
資料多了,總是可以從裡面找出關鍵的要素出來
我是結果論的想法,因為不管相機的特性為何?最終的反應在顯色上。

就像螢幕以RGB色光的併置混色,印刷彩採色料混色,兩者再CIE色度中的有差別,RGB延伸廣,印刷色度窄,有機會同個條件用色度計測試一下就知道了。12bit具通透感或晶亮感在CIE的分布一定比較廣,14bit則偏窄,但連續性較好,以上只是個人假設。

Lucose wrote:
還是希望能有夠多具有...(恕刪)

cyh6662002 wrote:
我是結果論的想法,因...(恕刪)

我比較好奇大家對這二張有什麼想法?
拍得好不好,md優不優就不要評論了



1. 新的感光元件為增加寬容度, 增加高亮部細節, 高光部位表現比較平緩

2. 動態範圍增加也會看起來比較平, 除非你的螢幕對比增加.

3. 畫素密度增加影響感光元件開口率

4. 畫素密度增加與低通濾鏡間關係, 未來DSLR 朝向廢除使用低通濾鏡



我用校色過的EIZO SX2462W,仔細看兩張照片並沒有過大差異,只是下面那張彩度較高,較有亮麗的感覺~!



msooting wrote:
我比較好奇大家對這二...(恕刪)
Lucose wrote:
還是希望能有夠多具有「通透感」的照片來分析,
資料多了,總是可以從裡面找出關鍵的要素出來

其實請擁有5D、5D2(or 5D3)雙機流的朋友同時照一下水面(最好是晴天)、金屬或者玻璃材質的東西, 就能看出來了啦.
cyh6662002 wrote:
我用校色過的EIZO SX2462W,仔細看兩張照片並沒有過大差異,只是下面那張彩度較高,較有亮麗的感覺~!

基本上第二張比較鮮豔,不過細節第一張比較多。
不過建議拍金屬、水面或玻璃會比較容易比較出來。


leon-ex wrote:
其實請擁有5D、5D...(恕刪)


是啊,小弟的確也想多了解其中的差異,無論是感光元件造成的還是不同世代的 DIGIC 處理器的差異。

所以還請前輩們多貼些有「通透感」的照片上來,大家一起看看囉。
msooting wrote:
我比較好奇大家對這二...(恕刪)

木眼~一樣
硬要分別下面那張皮膚比較嫩~大概少0.1年齡
chiang名言 : "如果覺得01變了也不相信我,那就離開吧..." 01不過就是這麼玩意兒~ http://zh.wikipedia.org/wiki/
  • 27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7)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