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柏油路到紅石子路>
我想在上一篇的介紹後,大家對於肯亞應該比較多認知了,
馬賽馬拉國家公園之所以這麼受歡迎,在於這些動物,
每年會從東非的坦尚尼亞的Serengeti(賽輪蓋提)區域,大舉移動到肯亞的Masai Mara(馬賽馬拉),
短暫的停留之後,再回去Serengeti,所以肯亞可以看到最多動物的地方,
絕對就是Masai Mara了!
但要到馬賽馬拉,有錢的人可以選擇從奈洛比直接搭小飛機,一人大概台幣8000左右,
另外一種,就是要接受長途的拉車,當初在選擇前往方式時,因為自己極度會暈車,
所以很想搭小飛機,但最後還是決定要去體驗都市到村落變化的軌跡,我還是決定搭車前往,
總距離大約是4-500km左右,前面的300km我們睡的跟死豬一樣,因為是平坦的柏油路。

到了馬賽馬拉保護區之後,此時我在遠方看到了紅石子路,覺得並沒想像中誇張,
但司機 JOB說:"Very very bad road coming.''
此時惡夢開始了,大家如果有坐過六福村的西部牛仔馬的話,
大概就是這種感覺,你會覺得好像從來沒有停止搖晃,更諷刺的是我們走在政府搭建的道路上,
行駛了大約幾公里後,聰明的司機開始走旁邊的草原小路,這些路是國家公園的這些導遊司機們,
所行駛出來的軌跡,就這樣我們在途中慢慢看見了一些動物,也進入了馬賽部落。

<馬賽小孩的打劫>
進入馬賽部落後,JOB告訴我們此刻開始不要對著窗外拍照,也盡可能不要打開窗戶,
行駛了約莫一小時,路上鋪滿了一堆充滿刺的樹木,不遠處站著4-5名馬賽小孩,
年紀大約8-10歲之間,許多人手上拿著饅頭大小的石頭,與我們進行勒索,
JOB在出發前不斷告訴我們說:"Maasai are troubles",也驗證了他這番話,
最後在跟馬賽人討價還價塞了點錢給他們後,JOB聰明的作勢要去撞他們的牛,
才好不容易離開了那個地方。
<原始的馬賽人生活>
馬賽人是遊牧民族,數量接近100萬人,他們拒絕政府改變他們的生活,也因此
只有馬賽人,可以生活在馬賽馬拉保護區之內,而每個小部落都會由一個酋長來管理。
我們來到了一個願意讓觀光客參觀的部落,起初他開口要錢時我們覺得奇怪,
後來才知道,原來一個人進去馬賽部落參觀,必須要繳35塊美金,
當酋長與旁邊的人手上都拿著刀的時候,你只能乖乖掏出你口袋的錢。
酋長首先讓頭戴公獅頭皮的男人,手持羊角製成的道具響起了號角,在古早的時候,
是利用這個通知鄰近部落的人一些消息。

接著,一群馬賽人跑了出來,開始跳著迎賓舞,每個人會輪流到中間然後立定往上跳,
而馬賽人因為經常需步行數十公里至聚落交易,也造就了他們優異的腿力與彈跳力,
這也是為什麼目前肯亞黑人這麼會跑步的原因。
而他們最喜歡穿著鮮紅色的衣服,據說是為了與野獸抗衡,火焰般的紅色是力量的象徵,
這個顏色今年也被LV拿來當作流行的元素在市場上流行著。


跳完舞之後,接著換婦女們出來唱歌,馬賽的女人擔任家庭的重責大任,砍柴煮飯帶小孩,
甚至蓋房子都必須要由他們扛起,男人呢?則在樹下納涼。


講到蓋房子,進入村落後我聞到青草屎的味道,沒錯!他們用牛糞蓋房子,而且蓋的房子可以
撐10年以上沒有問題,甚至連擺飾品的架子,他們都用牛糞來做
(同事拿到我的禮物,都有牛糞的成份)。
房子白天完全無法進光,裡面很小且牲畜也養在一起,一個老婆住一間房子,
有幾個小孩就都塞進去,馬賽男人沒有限制老婆數量,只要你的牛夠多,你就可以娶好幾個老婆。


馬賽人早上只喝牛血混牛奶,晚上則會生火煮肉來吃,他們並沒有主食,主要就是靠牛來維持生活,
最令人驚訝的,馬賽人還保留在鑽木取火的階段,這不是幾千幾萬年前的人,他們活在西元兩千年,
他們拿起木頭後迅速旋轉,大約30秒左右就把火種製成,且可進行燃燒。

<因為不曾擁有過,所以知足>
在馬賽部落中,我看到了克難的生活,但對他們而言,我想是甘之如飴,拒絕改變不去遷移,
或許是因為他們不知道外面的世界有多便利,但也因為這樣,這裡的人看起來其實很滿足,
只要有觀光客偶爾來參觀參觀,生活可以過得去,維持現狀對他們而言並不是壞事。





註:馬賽人7-8歲會將耳洞塞進木棍,想盡辦法撐大耳洞,越大則被認為越美麗





<未完,待續>
下一次的分享動物們就要出來啦 : ) 多給我點時間我會盡量加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