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

搞不懂的鏡頭「放大率」?


tracer1000 wrote:
因為看到有人提出"等效放大率"or類似的說法,小弟才會好奇...(恕刪)

以後把這句話當成廠商的「話術」即可,混淆視聽之用。

tracer1000 wrote:
1:1放大率的鏡頭在FF sensor上塞滿的畫面,
那在APS sensor上若只有FF 1/2面積, 只看到50% (大約)

所以若是與FF同樣畫素(detector的密度比FF高)的APS,由於只看到50%的小面積,APS就能看到更細微(小)的部份

是這樣嗎? 量化得出差別嗎?...(恕刪)

您要討論這個也無妨,但這個跟鏡頭放大率無關,因為每一顆鏡頭都這樣。
是機身的感光元件解析能力,就算都是 APS-c 的機種,不同畫素也會有不同的效果。
也跟最後出圖的大小有關。
不然我拿古早的 2M 畫素 DC 剛好夠洗 4x6 相片,那如果叫店家洗成 8x10 ,這算放大幾倍?
有人規定不准洗超過畫素的照片嗎?我用差補點方式咩。

diffusionless wrote:
所以一個超高畫素只是讓您接近原本那個,但不會等於原本!


diffusionless 兄

sensor的超高畫素直接關係到resolution

而鏡頭的quality也關係到resolution (解像力)

這樣沒錯吧...
tracer1000 wrote:
那在"放大"這件事上面呢? 感光元件大小不會改變鏡頭放大率,那整體的放大效果,有沒類似"等效焦長"的概念

好比100mm實焦在APS是150mm or 160mm等效焦長 (就是150mm在FF的同樣構圖)

那鏡頭的 1:0.66 放大率在APS會不會在FF要用1:1微距的等效 ? (就是APS用1:0.66放大率的鏡頭相當1:1在FF上同樣的構圖)

"放大"這件事讓我頭有點昏,
1:1放大率是指拍一張"正片"(FF),1cm的物件,在正片上面也是1cm,
在APS承上也是1cm,所以是1:1,
如果APS拍的呈現為FF大小,1cm將變為1.6cm,放大率是1:1.6。
http://blog.sina.com.tw/ysrl/

martin0215 wrote:
您要討論這個也無妨,但這個跟鏡頭放大率無關,因為每一顆鏡頭都這樣。


畢竟拍照時,鏡頭是要跟機身一起運作的

小弟不覺得談鏡頭放大率時,機身的sensor就不能一塊來討論,

初衷也只是想知道sensor size的差異在同樣一顆微距鏡下帶來的好壞罷了...

tracer1000 wrote:
所以若是與FF同樣畫素(detector的密度比FF高)的APS,由於只看到50%的小面積,APS就能看到更細微(小)的部份

是這樣嗎? 量化得出差別嗎?...(恕刪)


還是跟"放大率"無關阿!
很多人都講了 放大率m = 像高 / 物高

看得到看不到細微部分跟"放大率"無關,
與鏡頭"解析力"有關!
可以"輸出"尺寸最大多大, 也與鏡頭"放大率"無關,
與你的感光元件有關!
解析力等相關的測試photozone, dpreview等都有量化了!
(還要大家將測試結果貼上來嗎?)

你這個題目實在不應該放在"鏡頭放大率"這邊提問!
弄到最後只會變成鬼打牆!
大家都在講定義,
聽得進去的聽, 聽不進去的繼續問些跟定義無關的問題~
大燕麥片吃起來都黏黏稠稠、沒有味道:(
為什麼等效放大率沒什麼人要用?因為實務上比較想知道「最小拍攝範圍」。有了最小拍攝範圍,就容易估算用這棵鏡頭能把多小的東西拍成一張照片(注意!這才是微距鏡真正的需求)。

而得出最小拍攝範圍很簡單,就是片幅除以鏡頭放大率(也就是樓主在做的實驗)。拿 1:1 的鏡頭用在 135FF 就知道最小拍攝範圍是 36mm x 24mm,用在 4/3 系統就知道是 17.3mm x 13.0mm。片幅也都會明明白白寫在規格上,相當方便。

那請問等效放大率的意義是? 拿一顆放大率 1:1 的鏡頭,用在 4/3 系統,與 135 系統視角等效會是 2:1。所以最小拍攝範圍要怎麼算? 因為是與 135 系統等效視野的放大率,所以拿 135 系統的片幅算。
36/2mm x 24/2mm = 18mm x 12mm
很明顯,這完全錯了,最小拍攝範圍可不容許這種程度的誤差,多少 mm 就該是多少 mm。

等效原本的意義是要簡化,簡化的缺點就是可能會有誤差產生。結果,最小拍攝範圍不太容許誤差,計算上還繞了一大圈,更加麻煩。


等效放大率真得無用嘛?有用,只是意義不大。當用來比較不同相機、鏡頭組合的放大率是相當不錯,因為這時候不太需要很精確的「最小拍攝範圍」。譬如 4/3 系統用 1:3 放大率高,還是 135FF 用 1:1.6 放大率高。這計算起來相當簡單。 1/3 *2 大於 1/1.6,所以 4/3 配 1:3 放大率高。這麼簡單的計算,廠商標不標示都沒關係,人手動算一下就好。

鏡頭放大率的用途是能把多小的東西拍成一張照片。至於照片多大張、清不清晰都不是考量範圍內,不在鏡頭放大率的討論範圍。

ysrl wrote:
在APS承上也是1cm,所以是1:1,

如果APS拍的呈現為FF大小,1cm將變為1.6cm,放大率是1:1.6。



@@
ysrl兄,您可別害我
我沒說"放大率是1:1.6"喔

放大率永永遠遠都是1:1....我從來沒說過sensor size會"改變鏡頭放大率"

我前文一直強調"同樣構圖"..

ysrl wrote:
如果APS拍的呈現為FF大小,1cm將變為1.6cm,放大率是1:1.6。

NO!!
放大率說的是鏡頭光學的特性 1:1 就是1:1 不會變成 1.6:1 (你上面寫的1:1.6也不對)

你所說的1cm 變成 1.6cm 是因為類似你要把小圖放大.
所以與放大率無關

當然你用APS-C的機身, 你由相機的觀景窗或LV對焦構圖看起來就跟FF機身用1.6:1的鏡頭看起一樣.

你自己要認為就像用55-250的250端拍起來就像FF機身的400端一樣, 我想你自己要用"等效" 或是 "轉換" 都OK.

APS-C 的好處就是對焦時
FF機身對臉, APS-C機身可以對眼
FF機身對眼, APS-C機身可以對睫毛
tracer1000 wrote:
畢竟拍照時,鏡頭是要跟機身一起運作的
小弟不覺得談鏡頭放大率時,機身的sensor就不能一塊來討論,....(恕刪)

此言差矣,我可以在原本放感光元件的地方用一個磨砂玻璃取代、然後用筆來瞄。
跟畫素高低一點關係都沒有。

tracer1000 wrote:
初衷也只是想知道sensor size的差異在同樣一顆微距鏡下帶來的好壞罷了......(恕刪)

sensor 的差異不用鏡頭也可以在實驗室用製程來得知好壞。
放大率只跟成像有關
跟輸出無關

一堆人把自己在螢幕上100%檢視當做放大率的標準
真是不知所云
先看看100%在不同pixel密度的螢幕上有什麼變化再來說嘴吧

簡單的說放大率就是成像在焦平面上的物體大小
輸出到螢幕上或是相紙上則完全無關係
請明鑑

flickr.com/photos/henrie/
  • 11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1)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