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

17-40 L 發色到底讚在哪裡 ???

史提克菲斯 wrote:
L鏡的銷售量就靠這位...(恕刪)


詹姆士的意思應該是

L的水準是穩定的

非L則反之
海男 wrote:
詹姆士的意思應該是

L的水準是穩定的

非L則反之

穩定之餘
信賴感也是L的價值

只是L貴鬆鬆
總之器材之餘
照片好不好才是重點
17-40L與24-105L 只能說為用機在FF上面方便又實惠的鏡頭,並沒有像135L那樣特別神。

在APSC上,用過17-40L、EFS 18-55、A16,發色差不多囉,
不過不知道是個人技術不足或是紅圈心理作用,
使用17-40L時,對焦成功率給我的信賴感似乎好些,見到景物,相機順手拿起來,快門按下去逼一聲後,
無須特別去檢視有沒有準焦,回家放在電腦上看,都能自我感覺良好的會心一笑。

小弟我也回一下文(第一次回文,用詞非常的粗淺請多體諒)
之前使用 500D 18-55Kit 50 F1.8
再來因為出國旅行關係買了旅遊鏡 canon 18-200 IS(有這真的很方便)
回國後看了照片心理總覺得有甚麼事情無法紓解~~
之後朋友建議加上文章看太多結果就買了這一顆17-40L(文章的威力大過朋友)
(~~~以上時間1個多月~~~~)

拍完後我跟我女友(她都一直是用C牌數位相機)一致感覺,
這個L鏡 跟之前那三個比起來拍攝物體或是活體 會讓東西有活過來的fu
(對於所謂發色我們其實不是很懂,讓我有體會是,比起其他三個鏡頭,
它給我們的感受是真實把所見的畫面抓下來,這是旅遊鏡對技術不好的我無法辦到的事情)


也因為這樣原因~入手沒超過一個月的旅遊鏡就決定要賣掉,因為已經裝不回去了~
(保固居然還到2011/08/30 ~~以後買東西前要好好mobile01 一下)

比較的抽樣類型是以好天氣戶外拍攝(北角雞蛋仔,鶯歌陶瓷博物館)VS(內湖隨便路上拍,高速公路隨便拍)
室內光源不足的拍攝(晚上香港映月樓飲茶,下午避風塘炒蟹)VS(台灣火之舞燒肉店)
室內照完後馬上就想買閃燈的念頭.這又讓我痛苦了一段時間..


hoyaani wrote:


還沒有那麼多閒錢...(恕刪)


小弟剛好有 旅遊鏡 跟 17-40L

拍起來感覺沒後製就真的是有差~~
差在哪裡..自己很粗淺的感覺 畫面的物體有活過來的跡象
一趟香港之旅回來後,對照在香港用旅遊鏡以及在台灣L鏡的結果
讓我的旅遊鏡當場就裝不回去機身上,步入賣出的這條路(保固到明年八月底,我才用兩次)

sean0929 wrote:
17-40只有一點點...(恕刪)

建議您玩看看200L,再說一下顏色,建議您玩看看小白,再說看看顏色
我從來不覺得每隻L都是濃郁的,大家卻把L講的濃得跟什麼一樣,這是什麼情形...
Canon機身鏡頭年份持續整理 ericanon.blogspot.tw
很久之前我就玩L鏡了,那時在底片上更明顯,之前也用CONTAX,什麼是濃也看了不少
便宜旅遊鏡換成L鏡,看正片顏色就知道變了,找個路人來看就知道明顯不同了,這沒什麼好炫耀
LEICA R我就沒用過,應該永遠也不會去用,沒資格說這部份
我說過,顏色這樣子好不好見人見智,也不是濃就是好,但是便宜旅遊鏡和L鏡有顏色上的變化是事實.
沒人說每支L鏡都濃的跟什麼一樣,也不是只有你見過濃是怎麼回事,CONTAX我也玩過正片一陣子
之前底片時代拍的時候,在正片上就很清楚可以看到從便宜旅遊鏡換成L鏡時有顏色的變化,L的色濃有些是不輸CONTAX的,這個變化好不好要看人而定,濃也不見得就好,也只是照片中很小的一部份,當然LEICA R我就沒買過,應該永遠也不會去用,也沒資格說什麼了.

sean0929 wrote:
很久之前我就玩L鏡了...(恕刪)

說的很棒
總之見仁見智
會買L鏡的還是會買
花錢嘛
花的開心就好
sean0929 wrote:
沒人說每支L鏡都濃的...(恕刪)

所以...L鏡=/=畫質好,L鏡=/=色彩濃郁,這樣你我都有相同共識了
Canon機身鏡頭年份持續整理 ericanon.blogspot.tw
  • 1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2)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