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

CANON 8月19即將發表60D 7D 2000D T1

之前對50D是這樣覺得,不過,看了50D的反光鏡緩衝相對以往改善許多,覺得在一些細節改善,雖然規格看不到,但是也很重要!

更何況50D上面有1D壓制,無法成為APS機王。

發售日期又是卡在D90和5D2,很奇怪沒HD的50D無故挨打。 

而15MP CMOS打頭戰,後來又被調教過後500D堵到!

感覺到近年CANON中階機處境難堪!
diffusionless wrote:
之前對50D是這樣覺...(恕刪)


1D應該不是APS的片幅吧?

個人跟別人借過50D來玩也玩過500D

感覺50D只是比較重一點,可能CANON在50D的誠意非常之不足,

我並不會感覺50D特別優異,尤其在最大對手拿出優異的D90後,自家後來又出了500D接戰

這種半調子的中階機,會被吃掉也是很正常的事。






關於7D

只要C家守得住市場龍頭寶座,那一種機型賣得好或賣得不好,他們應該不用超心吧?

即便5D2真的遭到7D挑戰,Canon也不痛不癢吧?,反正不管買5D2或7D都是他們獲利

廠商競爭越激烈,消費者也是坐享魚翁之利

如果7D真的能跌破眼鏡搭載物超所值的性能,除了5D2用戶其他人都會很高興吧!

kiss129 wrote:
1D應該不是APS的...(恕刪)

廣義一點來講APS-"H"也算APS
meridian wrote:
廣義一點來講APS-"H"也算APS

不是『廣義』,是『本來就是』
APS-C的全名叫做『Advanced Photo System』
中文翻譯多采多姿,漂亮一點叫做『先進式影像系統』,白話點叫『進階照片系統』
不管怎麼樣,這都只是一種片幅的總稱(片幅=感光原件的尺寸)
是數位時代,相機廠商(以日本為主)共同制訂出來的一種片幅規格
而後面的C、H只是片福規格的一種代號
N、S、P家的數位相機系統統稱APS,其倍率換算就是大約1.5X
而Canon有比較多片幅的大小規格,目前主要發展就是『C』和『H』兩種規格
APS-C大家比較耳熟能詳,出現在450D、500D、50D等系列,倍率換算為1.6X
APS-H比較陌生一些,出現在頂級機種Canon 1D系列(後面沒有s喔,有s表示FF全幅系統)
其倍率換算是1.3X

所以APS-H是不是APS系統?
當然是阿~~~!!要不然前面APS掛心酸的?
那搭載APS-H的1D不是APS系統?
當然是阿~~~!!要不然裝載其中的感光原件,規格APS字樣是掛心酸的~?
專有名詞只是嚇人用的!令人感動的畫面和用語,才是最真實的
威小豬 wrote:
不是『廣義』,是『本...(恕刪)

先生太謝謝你了,上次我說NIKON是APS CANON的才是APS-C就有人翻出一大堆條例說,APS-C不是指CANON是指比135片幅還小的二比三片幅,然後說APS-H是十六比九的片幅,還問我從來邊學錯的,上網教壞大家,我說雜誌寫的,還被酸說雜誌寫的不見的正確,但是我忘記說,PHOTONET跟DIGIPHOTO都是這樣寫的
專門路過 [img]http://farm3.static.flickr.com/2408/2267155222_fb9c3bbc84_m.jpghttp:
iamina wrote:

先生太謝謝你了,上...(恕刪)

呵呵,也別這麼酸嘛,所以我上面才說不太想討論到片幅的問題,因為目前『片幅』還是各說各話的局面
我就我個人的認知,和綜合所有觀念,對於片幅最合理化的認知分享一下
當然可以不認同提出別的看法,畢竟對於片幅的定義,並沒有真的統一過

可能要再強調一次,APS是一種總稱,泛指著是一種數位感光原件的技術規範
雖然軟片時期有實際以數字「16.7*30.2」才叫做APS的片幅
SONY、Nikon、Pantax雖然都是使用所謂的APS片幅,但實際上每一家的感光原見尺寸都有些差異
甚至自家各型號的片幅尺寸也不盡相同,如D40 vs D40x,就差了一些
但是還是同樣需要乘以1.5X的等效焦距
所以實際上,在數位時代中的APS並不是制式的片幅規格,
而只是泛指著需要等效的一種數位相機感光原件大小的規範總稱

同理,『全片幅』實際上也不是個明確的片幅名稱,只是沿用過去135片幅尺寸下來的總稱
實際上Canon和Nikon的全幅尺寸,也有略干的差異,差一點點,沒有完全相同尺寸
但是統稱為『全片幅』。

事實上,各家也不會把APS這樣的規格掛在嘴上,因為並沒有實質的意義,他只是一種技術的規範總稱
以Nikon為例,他不稱為『APS』規格,而是稱為『DX』
同理Nikon也不稱全幅為FS或FF(Full Size),而是稱他為FX

APS還有一向特色就是當年做製作APS規格的相機時,一併支援片幅的比例可做調整
調整有三種模式,分別是2:3、16:9以及1:3
因此,不是這三種比例稱為APS系統,而是當年的APS軟片系統可支援這三種比例
所以換句話說,APS也包含這三種尺寸的規範。

因此為什麼Canon還要分出個什麼APS-C & APS-H?
就我個人的認知,只是區別在APS系統中兩種不同的尺寸,以代號作為區別而已
因為APS只是一種片幅的總稱(比135片幅小的新一代數位專用片幅),所以在這個前提下的兩種尺寸
分別就是C和H
所以才會說,不管是C還是H,都是隸屬在APS的規範總稱範圍之下。

so~~~
iamina wrote:
上次我說NIKON是APS CANON的才是APS-C

這句話我認同一半,如果我來解釋,我會說兩個都是APS片幅,沒有分誰是誰的
只是Nikon只有一種APS的尺寸(實際上不只一種,但因通通都要乘1.5X,所以名稱上就不分了)
而C家有兩種明顯不同的尺寸,一種代號C,一種代號H,
為了方面區別,所以特別附註C or H的APS片幅

或許有人會問:Canon幹嘛那麼大費周章還要刻意分出C和H?
因為片幅的大小差異太大,使的等效後的有1.6X和1.3X的差異
這樣分有兩個比較顯著的功用:
1. 換算焦段時,能有效計算出實際焦距
2. APS-C有專用的鏡頭(EF-S鏡),通用性高;APS-H無法用EF-S的鏡頭,通用性低
如果不區分,難保會有不喜歡作功課的朋友,以為通通都是APS系統,就阿殺力的買了EF-S鏡

所以Nikon是APS --> yes!但是他們自稱為DX
Canon的才是APS-C --> 也對,但是別忘記還有H兩種不同的片幅,但通通都是APS
同理,4/3規格也是一種片幅的規格總稱,只是剛好他們用比例作為命名
今天如果創造的人稱他為『Life-Power片幅』,那………他就是LP片幅
他只是一種總稱~ 如果有一天4/3也發展出不同尺寸,或許也會稱為4/3-C、4/3-H
不管怎麼稱呼,他就是4/3規格的片幅。

iamina wrote:
有人翻出一大堆條例說,APS-C不是指CANON是指比135片幅還小的二比三片幅,然後說APS-H是十六比九的片幅

這樣的說法也不能說錯,但也不能說完全正確
剛剛一直在強調,APS就是比135片幅小的新一代片幅規格,並且APS包含三種比例尺寸的規範!
所以第一句話講的也算對,但也包含APS-H,因為16:9也有在APS的規範中
因此:APS-H是16:9片幅 --> 也對,只是剛好他做的尺寸是16:9,也在APS的規範中,自然也算是APS片幅了

iamina wrote:
還問我從來邊學錯的,上網教壞大家,我說雜誌寫的,還被酸說雜誌寫的不見的正確,但是我忘記說,PHOTONET跟DIGIPHOTO都是這樣寫的


目前片幅的理論和說法眾說紛紜,我想規範是明確的,但是解釋在乎個人
或許不是很認同當初說你『錯』的那個網友(我認為對於定義不明的東西,沒人有資格談對錯)
但仔細看看他的言論,其實也八九不離十,精神都是一樣的,只是解釋上可能有些出入
如果發言的人主觀一點、強勢一點,當然就會有不一意的感受
i大也不用理會他,說您教壞大家實在有些過份了

總而言之,言而總之
小豬弟看了很多書、爬了很多文、查了很多歷史和資料,綜合起來對於片幅的定義就是:
『尚未統一』
長期下來,按照自己的吸收和整理,做出的一些心得分享就在上面
重點是:
小豬弟一直認為,片幅就是片幅,他只是感光原件的大小,一種技術的規格
全片幅有全片幅的優勢和特色,亦有他的弱勢和缺點,沒必要當成神一樣去膜拜,
全幅平價不平價也不是那麼重要,需要的人貴還是買,不需要的便宜也不買。

APS就是一種新一代的片幅,自有他的優點和缺點存在,成本壓低不代表他是二等感光原件
片幅就是一種尺寸,只要挑選自己適合、或是能力負擔的起的片幅,就是最好的片幅
至於片幅的規格,統稱APS,APS不等於某種尺寸的感光原件
各家有各家的稱呼方式,當然如果同樣的技術規格需要特別分出來,
就會像Canon一樣,發展出後面的代號。
代號是為了讓人輕易分辨,而不是在文字上做無限循環的討論~

以上單純心得分享,可以再討論


專有名詞只是嚇人用的!令人感動的畫面和用語,才是最真實的
Advanced Photo System(APS)
在底片時代,APS大小為 30.2mm x 16.7mm 。
其中可以選擇後面三種方式拍攝沖洗

H for "High Definition" (30.2 × 16.7 mm; aspect ratio 16:9; 4×7" print)
C for "Classic" (25.1 × 16.7 mm; aspect ratio 3:2; 4×6" print)
P for "Panoramic" (30.2 × 9.5 mm; aspect ratio 3:1; 4×12" print)

數位時代剛開始發展的CCD/CMOS大小比135還小,有點接近APS系統,把這些通稱APS,而和135底片相近泛稱FF全幅。

不過實際上並不像APS或135有制式規格,只是用過去較熟析名稱來稱呼。

500D 22.2x14.8 mm
1D3 28.1x18.7 mm
D300 23.6 x 15.8 mm

PS:
Full Frame Transfer 所指是為區別過去感光區塊需扣除線路的部分,使之成為所有區塊都可以感光。
=>4/3 官方或書籍中,都有聲明講解。

full-frame digital SLR : 指感光元件約和135相同大小,可用過去135系統設計鏡頭。
=> 這個就不曉得最早從哪時候開始有!
威小豬 wrote:
這位大哥,您的括號不...(恕刪)


小弟第一台DSLR就是40D
原因...人家叫我買的
後來摸一年
也摸摸別的
雀時40D對於30D來說是非常有不同的進步

當然
50D對於40D
感覺就是商業上的產品改善順便換名增加銷售新鮮感
要不50D的改善對我這還是門外漢來說....用不到

60D我還蠻期望的
可能或許有點更不同
若些許不同的話...我還是乖乖拿40D就好
不用一年換一台
就算2年換一台也很傷


至於到底會是啥機出現 啥名出現
就等吧
大家討論討論也是不錯

我是猜啦 7D沒有
名號或許5DIIplus(因為FF沒有改善進步很多的話可能不太敢推新號碼)

70D吧 60D直接跳過!!跳號純粹商業行銷手法
當然
可能也是乖乖的 7D 60D






5DII後當然還有機會出低階FF版...
用500D的body上FF...
價錢壓在5DII與60D之間...
這樣也可以鞏固5DII的價錢...等5DII價錢降到約下一等級就停產在出新版.
有新貨就要與大家分享..這是01的精神! http://www.wretch.cc/album/pokielin

個人覺得
若有出60D的話
應該會是新增
1.可錄影
2.25600高感光
3.更好的高ISO消橫紋
4.(我希望)19點全十字對焦
5.下一代核心運算

其他應該沒可能了

希望再輕個100克

(發言根據:500D規格的60D版本)


  • 1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4)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