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漸漸的再一張一張失敗的照片血淋淋的重創我的視網膜後,也慢慢的記得我現在拿的是要能一心三用~五用的相機,要對焦、構圖、看看光圈、檢查是不是在安全快門內、要小心不要被車撞的情況下拍照,而這張照片會讓自己的心裡會有一種 哇 ~ 花這錢 ~ 值得啦!的聲音出現。
前幾天在板上看到有前輩發表一篇文章:
http://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257&t=526104
{建議半業餘者只存RAW檔就好,因為RAW檔可以調整白平衡跟+/-EV,這兩個是相機自動功能很容易出問題的地方,與其給相機做,倒不如我們自己做。同一個場合拍的照片只需調整好一張,其它的複製就好,不會花很多時間的。}
裡面有提到存檔格式的觀念,建議存檔時使用RAW格式。心裡就覺得,是啊,這樣就不必為白平衡每次都搞不定,而整張照片的感覺都跑掉。亮度的調整也是可以再轉檔的時候再做一些的調整。拍照時盡量在短時間內將整體的亮度調好,若有差錯,至少還有後製可以救。不然為了要把光圈調到完全滿意,可能人也走了,鳥也飛了,太陽下山了,美女也不看你了。
9/24朋友的店開幕,聽說會有一些的馬豆和藝人會來現場,又是朋友的店開幕,當然要去拍拍照片啊。雖然有專業的攝影大哥會去,但…去練練功應該也會是很不錯的經驗。就將相機調成RAW格式出發去。
當時拍一張看一張時,可能是因為螢幕小所以不覺得有什麼問題,也就這樣啪嚓啪嚓的拍了100多張,但是當回到家將照片傳到電腦用DPP看時,忽然發現怎麼RAW格式的雜訊這麼嚴重。說真的,當時真的嚇了一大跳。因為之前都是使用JPG直出,但也都沒有發現有這麼嚴重的問題產生。
RAW轉JPG,只用裁剪和縮放,
450D+18-55 3.5-5.6IS
光圈F5.6,快門1/60,EV+1/3,ISO800,焦段55,出圖尺寸RAW4272X2848

裁切右上角

裁切中間

裁切主體

印象中450D只要是在ISO800以內的雜訊都很OK啊。
想請問各位前輩以下幾各問題 (所有問題的前提都是使用ISO800以內)
若是我的觀念不正確麻煩指教…謝謝
1. 使用JPG直出或是RAW格式,這兩種在儲存到記憶卡時,雜訊的處理方式是一樣的嗎?
2. 在不同的光源環境下,ISO不變,雜訊的大小顆會有明顯的差異嗎?
3. 畫素在L (4272x2848)時所產生的雜訊是否會比M或S來的多呢?記得之前爬文是有看到一個觀念,越高的畫素就要搭配越大的感測器,要不然都拍些雜訊進來。
4. 在使用DPP作後製時,雜訊大約都使用多少?(調高一點就發現會變的模糊)
麻煩各位有心人行行好..拜託了。
若有任何侵犯銷像權或任何照片版權上的問題,麻煩立即反應,會立刻刪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