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自己都拍風景居多,也常常覺得鏡頭不夠廣
所以在把450D雙kit鏡納入標準裝備後
終於也狠下心來購入這支超廣角鏡
以下,就 一起來欣賞這支號稱紅色圈圈的超廣角鏡吧!
簡單紅白配色紙盒內,裝著準備帶我開啟新視野的新鏡頭

10-22mm 搭配40D,還是必須乘上1.6

包裝盒頭尾端以紅底白字標示規格,更加顯眼也更加引人注目

適用配件及適用機型標示

彩虹保證書,目前使用的裝備除了機身外,都有這張....


包裝內頭尾端都有保麗龍蓋固定著

主角現身,旁邊附帶一本多國語言說明書

單薄的塑膠袋包裝

主角已經呼之欲出了


對焦尺,最近對焦距24mm,不過因為焦段關係,放大倍率只有0.17x

環型超音波馬達,用過的都會上癮


日本製,這部份的塗裝採用類似烤漆的塗裝,不知道久了會不會容易刮傷或脫漆


CE標章/回收標誌與鏡頭編號,新鏡頭都加上了前兩個符號

有沒有覺得哪裡怪怪的!?77mm鏡頭蓋上面放著58mm的鏡頭蓋,收納又是個頭痛的問題了


"偽"大眼睛,10-22mm跟17-55mm同為77mm,不過鏡身直徑就差很多了,17-55mm鏡身外徑
83mm,而10-22mm不過才72mm,所以才會稱為"偽"大眼睛

換個角度來欣賞

接下來又發現一個更好玩的功能
10-22mm規格屬內變焦鏡,也就是變焦時鏡身長度不會改變,不過10-22mm這顆鏡頭,內變焦時
第一片鏡片會跟著動,並非是在第一片鏡片內變焦,若不加保護鏡對於防塵功能應該提升不多(雖然
EF-S不具備防塵功能,但提到內變焦優點,防塵卻是其中之一)

來看圖示,10mm時,內部鏡組推至最前端,距離最前緣3.8mm

17-20mm時,內鏡組會退到底,距離最前緣9.7mm

22mm時,內鏡組會再稍稍往前推一點,距離最前緣7.5mm

金屬接環,這顆鏡頭第一次接到機身時被它的緊度嚇一跳,有種轉不過去的感覺,難道是


01傳統疊疊樂時間,由於55-250mm跟另一部DC外借,所以只能跟50mm 1.8玩疊疊樂

17-55mm 留下的UV鏡與CPL,準備流用至10-22mm


今天收到鏡頭時已經傍晚了,所以也沒出去試鏡,隨手拍了幾張,先參考一下
超廣角到底有多廣呢?比較一下
17mm端,以前用過最廣的視角

10mm端,10-22mm提供最廣的視角,差異是顯而易見的

除了視角的差異,超廣角因廣角變形所產生的"深度感"也是我想要的

對焦在小花朵,結果花卻被風吹的直搖頭


亂拍

亂拍

這顆也可以拍大頭狗效果!?


以上就是今天與10-22mm短暫的第一次接觸感想,這幾天再找機會出門多拍些
照片與大家分享

今天外出試了UV跟CPL暗角
UV=SCHNEIDER UV
CPL=MARUMI CPL
首先把加上UV,單獨加UV不會有暗角產生
10mm

12mm

14mm

17mm

換上CPL試試,不過這個測試有些豬頭,居然三個角落有陰影,不過12mm以後左下角還可以參考啦

10MM時有一些暗角產生,12mm以後就沒了
10mm

12mm

14mm

17mm

最後用UV+CPL來試
10mm,暗角非常明顯,可以用成像圈來形容了

12mm,還是有暗角

14mm,暗角已經不明顯了

17mm,

看來以後要用CPL還是得乖乖拆UV,幸好我不常用

接下來看幾張試拍
彰化扇形車站,要拍這個景沒超廣角不行


忘了拔UV,所以右下角的耀光不知是誰的



列車輕鬆入鏡

鐵道傳奇CK101


超廣角在近距離拍攝時還算好取景,但以較遠距離取景時(風景)就必須慎選地點跟取景技巧,否則會因有太多雜景入鏡,很難突顯出主體
像這種有前景可以帶的話還好一點

遇到這種就必須再找地勢高一點的點拍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