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Canon 1Ds mark II 經典大兔全自然光人像攝影

科技日新月異 電子產品也是發展迅速
從20年前的底片機到數位單眼再到現在的無反時代
相機變得更人性化 更好更快更準的對焦 還有高iso寬容度
現在真的很少人願意拿這又重又難操作的老相機了
這次拍攝是全自然光的情況下拍攝
也讓我滿意外的拍起來畫面還是保持清新自然
大家覺得如何?比起現在的無反相機有何不同呢?

Canon 1Ds mark II 經典大兔全自然光人像攝影

Canon 1Ds mark II 經典大兔全自然光人像攝影

Canon 1Ds mark II 經典大兔全自然光人像攝影

Canon 1Ds mark II 經典大兔全自然光人像攝影

Canon 1Ds mark II 經典大兔全自然光人像攝影

Canon 1Ds mark II 經典大兔全自然光人像攝影
2023-09-19 23:08 發佈
曾經擁有這台器材幾年的時間
除了重量之外
幾乎完全沒有缺點
拍攝完在機身螢幕看
再放到電腦螢幕上觀看
會有“哇”的視覺衝擊
跟現在的器材完全是相反詞
是一台精典的神品
感謝分享啊
e04e04song wrote:
科技日新月異 電子產...(恕刪)


看到1DsII的作品分享,不禁想起怪兵器论坛的Kent 大分享。 那些立体细节,层次与人像肤色绝对比当今佳能机子有过之而无不及。。。。除了那45点对焦系统。
e04e04song wrote:
也讓我滿意外的拍起來畫面還是保持清新自然
大家覺得如何?比起現在的無反相機有何不同呢?

放大後看得到MD手臂上的血管
其實就是早期開發的CMOS主要著重於忠實呈眼前所看到的,使用者要求要高ISO的訴求當時也沒那麼多,所以製作的工程師只要專心製作忠於呈現光影效果的CMOS即可,不用再分心去管ISO要多高,因此自然光下的油潤感也就能更趨於CMOS所能呈現的最佳光影效果。但後來的消費者愈會不滿足於原來的ISO表現,要求愈高愈好,那麼為了補這個不足,只好犠牲感光元件中一部份用於自然光的畫素來呈現高ISO下的感光效果了。魚與熊掌不能兼得,如果是高ISO下的不自然光,我本人寧願選擇低ISO下的自然光表現。
其實如果不是重量真的無法長時間負荷,不然我也想弄一台1Ds mark II來玩玩。
這機身色彩真的很棒,我現在還在使用,配上35 1.4讓我流連忘返!
vi11340301 wrote:
這機身色彩真的很棒,...(恕刪)

我最近也想買35mm的鏡頭
但是聽說Sigma 40mm f1.4 ART 畫質贏過
canon 35mm f1.4 II 是電影鏡頭等級的
所以想買來試試看
e04e04song wrote:
大家覺得如何?比起現在的無反相機有何不同呢?


新機除了 DR / ISO 進步外.

主要是無反相機數碼修正比較重. 而舊機比較忠實反映原本鏡頭光學能力.

另外是發色上的玄學感覺.. 老機配老鏡有較強色彩過渡層次, 立體感

而新機新鏡是數碼味

在色彩過渡層次上, 過往十年基本上沒多大進步.. 甚至是倒退
leon-ex

還有細節的清晰度,遠看其實看不出來,一放大都會被細節嚇到。不管是髮絲、毛線衣的編織紋理及皺摺、還有裙子的皺摺、甚至是血管分佈,都非常清晰,界線分明。當初這台就是靠這些細節毒到一堆人的。包括在下[XD]

2023-09-21 9:36
1DSII其實也是當年Canon技術力的展現(後面的1DS系列都只是尾隨規格稍做提升在做而已),所以用料似乎都用上當時該公司最好的。其實發色不會差距5D太多,色彩過渡跟暗部細節也近似5D。但似乎用上了上等低通濾鏡,通透感更勝5D,所以照片細節看得更清楚.內建RIT系統,想看那個可以讓人中毒的細節直接拍完照就有了,原始直出色彩就是最佳色彩模式,不需要有標準、中性、風景、人像等等一堆色彩模式(有點類似當時Pentax家的K100D,直出就是最好的色彩模式了),要有好的細節不用再進入RIT軟體內轉檔,不用去改成中性模式才能有細節,不用浪費太多調校色彩的時間。畢竟它當年一台單價也是百萬日幣起跳的(5D四十萬日幣,其實就是它的Cost Down版本而已),以CD隨身聽來舉例,有點類似當年Sony 的 D-Z555、D-777、D335這類,是當年該公司在剛發展CD隨身聽時,一種實力展現的精華產品,即使時間過這麼久了,還是一堆人念念不忘,大概是這樣吧?
crossmatch

還最常見一句, MD 先決, 拍長腳絕對領域的 like 比用什麼多相機關注更多 [大笑]

2023-09-22 11:10
leon-ex

一般喜歡攝影的男生,會喜歡看細節。但女生喜歡拍出的照片有磨過皮的,太多細節會被嫌到爆。當然手機愈來愈強,只要顏色能自動調整到多數人愛看的鮮豔色彩,DR又強就行。一般人已不太會去Care細節了吧?[囧]

2023-09-23 9:27
crossmatch wrote:
新機除了 DR /...(恕刪)

沒辦法,現代相機市場大多追求 DR 和 Sharpness,相機的CMOS 的風格取向在這世代已經改變了。
不過我覺得 Canon 新機的色彩過渡層次和數碼味之間,還算是做得平衡了。
leon-ex

對,C家在色彩過渡層次和數位感上,至少掌握的方向比較能平衡。S家的照片,一直有微光之下白色會偏灰藍的情況,連帶其他色彩也會跟著受影響。用過N家的Z5,數位感太重,景深變得太平面,用沒幾次就拋售了。

2023-09-27 10:09
kachanhk wrote:
kachanhk 2023-09-27 1:54 9樓
沒辦法,現代相機市場大多追求 DR 和 Sharpness,相機的CMOS 的風格取向在這世代已經改變了。
不過我覺得 Canon 新機的色彩過渡層次和數碼味之間,還算是做得平衡了。

大大說到重點了。所以一堆人怪C家的DR做的不好,但我想,那是為了取得色彩過渡層次跟不要有太重的數位感所必須要有的取捨。如果色彩過渡層次也變差、那有再強的DR功能又有什麼用?數位感很重的感覺,消費者反而不會買單的(個人判斷,N家的排名下降,有一部份跟這個原因有關,你就算出了台復古全幅機對銷售量的影響恐怕是短期的,長期影響不會太大)。Canon可以在Sony經營無反全幅單眼多年之後才跟著出,並且還能迎頭趕上Sony,我想不單是技術進步,而是連色彩依舊也沒有走調太多才是主因。在下也是因為這個原因,才繼續留在C家觀望Canon有沒有出其他比較適合自己的機身的。雖然對S家的發色不滿意,但尚在觀察名單中(畢竟自己主要還是拍景,不常拍人)。N家我是直接放棄了。原因留言裡有說,因不想引戰。
  • 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