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升級CANON R8有取代11-22mm的方案嗎?已購買

Canon工程師回電M6II不建議修了,建議升級R系列啦!就這樣毅然決然趁今天活動下訂了EOS R8、RF 16mm F2.8、RF 35mm F1.8,偏偏三項都沒現貨,其中R8缺貨被貴了1張,好家在銀行活動刷卡跟優惠再折七千。

綜觀前輩達人的提議,事前跑過法雅客再衡量工作+生活,用排除法:

Sony:開機不快、機身握感欠佳、MENU反人類。
Fuji和LUMIX:對焦系統現階段無法信賴。
Nikon:體積重量大、錄影規格剛起步。
Canon:全C家最後剩R8體積最輕巧、史上最有感下放功能、對焦系統非常讓人振奮、電池和閃燈(希望)又通用。

等不及Sony A7C二代,決定買R8繼續蹲在C家了,在這之前鏡頭也是天人交戰,想想工作廣角只會最廣端所以選定焦,再來還有第二顆要取代22mm/F2.0就盤查以下。

RF 15-30mm f/4.5-6.3:體積和畫質還有小光圈,放棄。
RF 24mm F1.8:工作廣角不夠、生活用又太廣,放棄。
RF 28mm F2.8:最超輕薄,原打算頂RF35mm,偏偏近攝23cm很難近拍美食又容易變形,最後放棄。

鏡頭決定這兩顆:
RF 16mm F2.8:工作輕巧跟畫質達平衡、泛用大光圈又可13cm近攝,重點價格便宜。
RF 35mm F1.8:體積雖然比22mm/F2.0長,卻自帶微距和防手震我就妥協了。

真心感謝大家,祝福各位平安喜樂

***以上7/26更新***

我的工作需要持廣角到處拍,等效視角約17mm左右一天要拍2至3處,身上還得扛不同器材,因此設備體積盡可能輕量化,剛好EOS M系列非常勝任,體積小+畫質好操了10年以上出國也超好攜帶,旅遊、生活、工作一路M1、M3到M6mark2直到M6最近送修,才認真思考該不該升級設備?可惜M系列難產後直接被判死刑。

既然要升級有考慮輕量化、高CP的R8,M系電池LP-E17等周邊還能繼續戰,考慮全片幅還有個主因,環境常有高反差畫面,每次回來處理上百張圖會厭世,雖然M6mark2的高動態範圍在APS-C中已是高檔次,卻也達物理上限了只能轉向全幅機。

升級CANON R8有取代11-22mm的方案嗎?已購買

回到挑選廣角鏡,我似乎找不到可滿意取代11-22mm MTF和體積取之平衡的解決方案?功課了國內外資訊,也細看原始RAW,初步結論:

EF-M 11-22mm f/4-5.6 IS STM:現役中,畫質優異、體積輕巧。
RF 16mm f/2.8 STM:體積最合適、中央銳利,但影像校正後邊角過軟。
RF 15-30mm f/4.5-6.3 IS STM:體積稍大,畫質接近16mm,室內光圈小可以撐ISO或IS。
RF 14-35mm f/4L IS USM:畫質最接近11-22mm,就是體積巨大也價格數倍。
RF 15-35mm f/2.8L IS USM:體積恐怖大無法考慮。

升級CANON R8有取代11-22mm的方案嗎?已購買

不知道還有沒有我疏漏的盲點?感謝高人指點
2023-07-19 15:38 發佈
RF 15-30mm f/4.5-6.3 IS STM
就是11-22的全幅昇級版呀
也就是你說的 取代的解決方案
視角都更廣了些,使用上也是一模一樣的應用

光圈更小? 若以APSC到FF的昇級而言
可用ISO高個兩級以上,光圈小個1/3級,幾乎可以不計的

光圈F4以上,以室內不上腳架而言,ISO6400以上幾乎是常態了
硬要用ISO1600以下,就是張張都要停止呼吸拚防手震
ISO12800可說是常常遇到的
FF在這個ISO範圍,拍完直接PO個文,畫質都是可用的
APSC就要用手機修下圖,去個雜訊了

所以糾結畫質與MTF,那是同級別才需要糾結
不同級別,在室內手持,絕對是輾壓的
Leonarka wrote:
RF 15-30mm f/4.5-6.3 IS STM
就是11-22的全幅昇級版呀
目前是猶豫16mm和15-30mm沒錯,以實際RAW樣圖和MTF觀察真心覺得11-22與15-30還有落差?整體銳利度最接近紅圈RF 14-35mm,但是體積和售價卻是超級大翻倍



haporider
haporider 樓主

感謝Leonarka前輩提醒。請問evadodoya前輩,好奇您最後16換15-30是甚麼主因?

2023-07-20 10:10
evadodoya

因為方便度有點低 我幾乎是拿出來拍一張就收起來  1530是為了焦段方便度  除非之後有錢換1435f4 不然會這顆打天下

2023-07-20 17:44
1. Canon不管是APSC還是全幅,動態範圍都輸別家啊

2. APSC應該要用48條的標準才能對比全幅30條,這個沒測不知道

3. 1530是唯一解,不然就是跳家

S家配顆兩萬多的Sigma 16-28mm F2.8,畫質好,體積重量只比1530多15%,但光圈卻是F2.8恆定,內變焦,日本製,防滴防塵

N家配原廠14-30mm F4,平輸也是兩萬多,畫質更頂,漢草跟1628差不多,光圈是恆定F4

你疏漏的盲點就是只在C家裡面挑,而外面世界很大的
以上選項在C家是空集合,可以考慮放棄緣木求魚,R8除了便宜找不到什麼必買點,機身連防手震都沒有
順帶一提,S的A7C跟N的Z6II機身也都是四萬多,都有防手震,都用大電池
assis1123

APSC應該要用48條的標準才能對比全幅30條,這個依據在哪裡?我怎麼從來沒看過這種推算

2023-07-25 12:50
yaynyics

z62重量700克跟r8.a7c比差蠻多的

2023-08-11 10:26
moeshug wrote:
1. Canon不管...(恕刪)

其實各家公司都有各自的優缺點,連拍速度R8最高每秒40張輾壓A7c、Z6II的最高10張;追焦Z6II也不是R8的對手,Z6II雖然用大電池,但續航力沒比R8多多少…,但R8沒機身防手振,所以還是看個人的需求去做選擇吧!

在我看來RF16mm f2.8是輕便的廣角端最佳選擇,光圈夠大,夠輕便,夠小巧,價格才8900,近攝能力強,最近對焦距離才13公分,可拍出超廣角端特有誇張的大頭狗效果,至於邊緣畫質不佳?我是沒特別留意,總之正常看照片時,並不會覺得是個大問題!若不在意這顆鏡頭的變形抑制是數位修正出來的,仍算是一顆相當實用CP值高的鏡頭!
haporider
haporider 樓主

這點我也想過,正是這個數位修正才有高CP,依賴光學勢必得物理體積+成本推料[笑] 我個人傾向技術>成本>器材,體力也是成本呢。

2023-07-20 10:34
我從M6ii升級R6, 真心建議你電池也賣一賣,跳往Sony APS系統或Fuji中階機型,所有問題迎刃而解
moeshug wrote:
Canon不管是APSC還是全幅,動態範圍都輸別家啊
但是數據很清楚。當時C家M3換M6II差距頗有感,APS-C小機身N家S家其實也伯仲間,未來指望上FF可以再有感加分。


moeshug wrote:
你疏漏的盲點就是只在C家裡面挑,而外面世界很大的 以上選項在C家是空集合,可以考慮放棄緣木求魚,R8除了便宜找不到什麼必買點,機身連防手震都沒有
感謝前輩精準點出,其實我自己也清楚+無奈,除了體積重量盡可能輕量化,還有個考量是週邊沿用、和MENU UX設計,不然SONY很早就觀望了。

moeshug wrote:
1530是唯一解,不然就是跳家
moeshug wrote:
A7C跟N的Z6II機身也都是四萬多,都有防手震,都用大電池
SONY A7C就是口袋名單之一外型體積我很喜歡,只是順位較後面,傳言今年會發表二代有機會等看看,S家不優先考量~還有開機慢吞吞的問題,這點很難接受、再來就是上面提到的MENU UX反人類設計。

大龍1235 wrote:
在我看來RF16mm f2.8是輕便的廣角端最佳選擇,光圈夠大,夠輕便,夠小巧,價格才8900,近攝能力強,最近對焦距離才13公分
報告前輩有的,目前RF 16mm順位第一,我在室內外99%都固定11mm端工作等效約17.6mm,想想不如掛定焦RF 16mm還稍廣一點,然而從MTF和樣圖觀察發現:

一 RF16縮f4~5.6可大幅改善四邊解析,用起來跟目前11端沒區別了。
二 縮光圈後的畫質明顯超越11-22和15-30的色散。
三 f2.8還可手持夜間用,至少不像11-22只有f4配IS。
四 定焦體積+重量小完全符合。
五 台幣5萬2可解決,其它配套恐怕不只?



以上CANON R8 + RF 16mm是優先方案之一,N家還要找時間功課,個人對傳言的SONY A7C II也非常感興趣,希望能改善我上述缺點?

crazydiamond wrote:
我從M6ii升級R6, 真心建議你電池也賣一賣,跳往Sony APS系統或Fuji中階機型,所有問題迎刃而解
唉...還有老閃燈等等賣也不值錢,其它活動和棚內也還會用到,M6ii打算當二號機。請問crazydiamond兄,M6ii升級R6後有沒有甚麼痛點可以分享?感謝前輩。
跟你差不多,過去小弟也擁有M, M3 M6mkii. 但如果想輕裝的話,用APSC 機的話,建議轉用Sony, Canon RF 鏡頭選擇比較少,也沒有副廠鏡,反觀Sony 給APSC 的鏡心比較細小,又多選擇. 要取替11-22mm 的話, 用Sony 的SELP1020G 就可以
haporider
haporider 樓主

感謝同道人!沒意外的話應該會升輕量的全片幅(主要工作關係)。Sony A7C型我就很喜歡、還有鏡頭群,可惜開機反應慢這點讓我很卻步,希望傳言的二代會改善。

2023-07-20 17:59
haporider wrote:
唉...還有老閃燈等等賣也不值錢,其它活動和棚內也還會用到,M6ii打算當二號機。請問crazydiamond兄,M6ii升級R6後有沒有甚麼痛點可以分享?感謝前輩。


痛點就是鏡頭尺碼小不下來...以前用40D時, 不知道Canon出EF 40/2.8是在沖三小, 等到自己升上全幅, 就知道真正差異不是在機身, 是鏡頭大小, 所以我自己是很希望RF 28/2.8可以早日入手當旅遊隨身鏡, 用全幅的高ISO純淨度硬扛, 不然就是等Q3接下來的RF-S超廣角發表, 搭配R50當旅遊的選項, 至於FF超廣角, 我自己是鎖定RF 14-35/4L

這邊不專業說一下, 你可能要了解一下, R8的熱靴做還可以接Canon EF時期的舊閃燈嗎? 我自己是沒有研究, 因為我當初買二手R6也是因為閃燈/引閃還可以用, 新一代R6ii/R8的熱靴座如果還要轉接什麼的...我看是不是您的閃燈也賣一賣跳家?

最後提醒一下, 進入Canon RF的世界後, 你會發現連一些L鏡都靠數位修正, 還靠不少...雖然我自己是不在乎, 但這不一定每個人都可以接受
funnyboy11044

可以直接用哦,我是580 exii,只是就沒有防塵防滴

2023-07-21 10:10
haporider
haporider 樓主

感謝回報,我看熱靴座明明一樣能向下相容才對。手上是430EX II如果E-TTL支援不全也沒關系,能打光就好

2023-07-21 11:33
crazydiamond wrote:
痛點就是鏡頭尺碼小不...(恕刪)

沒錯!全畫幅固然畫質較純凈,散景較漂亮,但鏡頭一顆比一顆重;一顆比一顆貴,若只是小旅行真是太貴重了,難免也要承擔攜帶的不便利及多費一點心思去保管!

如果還是用APS-C,也不排斥使用轉接環的話,轉接EF-S10-18mm f/4.0-5.6 、EF-S18-55mm f/3.5-5.6 ,以及EF-S 55-250 f4.5-5.6就變成APS-C的旅遊(窮人)三寶,輕、便宜、銳度都不錯,放在車上逛街吃飯去,就算被偷也不太心疼!

若轉接環選擇插入式濾鏡轉接環,也不用擔心各鏡頭濾鏡的呎寸,節省換濾鏡的時間!
haporider
haporider 樓主

國外自助行我很習慣22mm/2.0一鏡到底最長7天過,未來上全畫幅要比照這種輕便確實難

2023-07-21 7:58
大龍1235

所以M50以及包括22mm f/2.0的4顆M鏡我也還都留著!賣也賣不了多少錢,上週試了它的連拍及追焦,雖比不上新的RF相機,但每秒最快7.4張照片,日常生活也夠了!

2023-07-21 12:43
  • 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