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前輩好,目前有換機想法,想請問若撇開全幅片幅,R7整體性是否會比R6來的好,麻煩了,謝謝
0825snake wrote:
各位前輩好,目前有換...(恕刪)
撇開畫幅之間的差異,兩台算是同級機身,只不過R7比R6晚出,在連拍方面的表現是R7略為出色,且R7還多了車體追蹤對焦可選,追焦功能方面更加周全!也取消R6錄影30分鐘的限制,電池雖然一樣,但續航力更強!
R6較強的地方是較高的機身防震(8級 VS 7級)、較好的低光對焦(-6.5EV VS -5EV),以及較多的對焦區域(1053 VS 651)、EVF畫素也較高(369萬 VS 236萬)、原生鏡頭的選擇較齊全!簡單來說,以目前的情況、除非還是轉接EF、EF-S鏡頭,在廣角端,R7真的沒幾顆鏡頭可選,也缺超廣角鏡!
雖然樓主說不談畫幅之間的差異,但這些恰好都是R6表現較好的地方,包括較純淨的畫質,高ISO的表現,以及較能發揮全幅鏡頭100%的功力!
若非重度長焦鏡頭使用者、或求較輕便的攜帶體積重量、以及預算問題的考量,只買一部相機的話,建議還是以全幅機做優先考慮,電子產品買新不買舊,R6II會是比較好的選擇!
採用較大感光元件的相機,理論上拍出來的成像會比採用小感光元件的相機來得好。
畫素粒子存在於感光元件上,如果畫素越高,畫素粒子就要越多,而R7感光元件尺寸比R6還更小,卻要擠進3250萬畫素粒子,那麼就勢必得讓畫素粒子的體積變更小,才可能將這麼多的畫素粒子全部擠在R7這片感光元件上。
畫素粒子體積變小,能夠捕捉到的光線也同時減少了,最後就會導致拍出來的相片銳利度相對減低。
而且高畫素相機對鏡頭的解像力也更挑,拍攝的穩定度也更要求,電腦的運算能力及儲存空間也都要相對提升才能應付的了高畫素所帶來的好處,所以才說高畫素是雙面刃,畫素夠用即可,不然也是浪費!
R6 2000萬畫素就算印A3Size的相片也是綽綽有餘,除非你有海報等大圖輸出的需要!那在Canon也應該是要選擇R5而不是R7!
flody wrote:
R7唯一能稱優勢的是...(恕刪)
不止啦,Canon APS-C機身對需要長焦拍攝野鳥、野生動物等無法任意靠近的生態主體有增加1.6倍等效焦距且無損光圈值的優勢!
我的大白兔望遠端400mm接上R7,瞬間就變成640mm的小巨砲,而且還能保持手持拍攝的機動性,坊間超過600mm的鏡頭,最大光圈還能f/5.6以上的鏡頭,不是很貴就是又重又巨大,雖然畫質可能更上一層樓,但金額跟體力就不是人人負擔的起,在攜帶的便利性上R7可以取得一定的優勢!
由於現在我比較愛拍生態,因此我的全幅機EOS R反而變成我的副機,只有拍人像、風景時才會出動,偏偏現在又很少拍人像、風景,所以就不急著更新我的全幅機,為了讓R7可以應付更多拍攝題材,能更安心的只帶R7出門,我又添購了EF-S 10-18mm、RF16mm f2.8(其實主要是想取代用於EOS R的廣角端EF 16-35mm f/2.8 L II,但二代的星芒是無可取代的,所以不會放掉)搭配已有的EF-S 18-55mm kit鏡、 RF 35mm f1.8,這4顆鏡頭的價格、重量加起來應該比一顆RF大三元還輕;價格還便宜一半以上,有時搭配小小白出門,一個小背包就可搞定!
以往全幅單反動輒10萬起跳,所以較平民的APS-C機身還有很大的存在空間;現在入門無反全幅機3、4萬元就有了,RP還不到3萬,因此玩攝影的人,除了想拍野生動物、野鳥等生態主題或是想要更輕便、花費更少的人外,誰還會想買APS-C?
因此RF-S鏡頭往輕便、小光圈的方向走,是可以理解的!只是對於用慣大三元、大光圈L定焦的人來說,RF-S出的鏡頭就顯得寒酸了點,比較上不了檯面,出新鏡頭的速度也太慢了些!這點的確遠不如Fujifilm,一樣是APS,Fujifilm出的鏡頭的確有誠意的多,選擇也很多,當然,Fujifilm發展APS也有一段時間了,而Fujifilm除了中畫幅外就只有APS,當然會全力發展APS的鏡頭!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