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三月後就開始了我追燕之旅,老實說一開始還滿挫折的,跟本就沒有辨法跟上燕子的移動速度,忽然加速,忽然轉彎,一開始即便大量的燃燒快門,常常還是沒有什麼收獲,不是模糊一片就是主題沒對上焦,於是這中間開始跟機子培養感情,去嘗試了很多設定,邊拍攝邊修正,機身的設定真的很重要,尤其是對焦的靈敏度跟追踨速度的設定至關重要。















燕子算是比較小形的鳥類,常常我會搭配RF1.4X下去拍攝,在拍攝鳥類時老實說500MM還是非常的短,在購入RF1.4X後拍鳥幾乎都是掛上的,我想應該有人會想問,加了1.4X後對焦速度會不會變慢,畫質會不會下降,裝上轉到最遠端光圈來到F10夠用嗎?

















RF100-500加上1.4X後全區的追踨畫面範圍,會尤原來的100%降至80%,但這個範圍還是很廣,基本上我是覺得沒有什麼影響,接上RF1.4X在對焦上依然是非常有水準的,在一般的使用下對焦速度你並不會感覺有所差異,但在非常近攝燕子的正面衝刺時,就會力不從心,畢竟越近移動的幅度就越大,差那零點幾幾秒就優關成敗,畫質方面在接上RF1.4X最遠端700MM光圈來到F10,ISO始終都會高上許多,自然無法跟低ISO的畫面相比,在拍攝飛行的鳥類快門速度的極限大約就在1/3200秒,不過仰賴R5的高ISO表現,只要高ISO時能吃到足夠的光,細節的保留是非常棒的,處理起來非常可用,所以我在拍攝時寧可ISO拉高一點吃到足夠的光,也不要硬壓低ISO,拍出暗暗的照片,如果造成死黑沒有顏色數據就真的沒救了。
以下幾張較為較高ISO照片,個人是覺得非常不錯

ISO 10000

ISO 10000

ISO 10000

ISO 10000

ISO 12800

ISO 16000

ISO 20000

ISO 20000

ISO 25600
也有同好可能會好奇用什麼對焦模式下去拍攝?
R5的動物追焦一定要開,只要在能辨識的距離,一定會最快找到要攝的主題,拍攝飛行的鳥類,想都不用想了,全區開下去就是了,只要你能追得上,機器就能咬得上,全區動物追焦在拍攝鳥類幾有85%以上的實用性,但還是要因地制宜,去調整最適和的對焦模式,不要一眛硬幹,了解機身的功能、設定跟極限對拍攝時是非常有幫助的,能使成功率大大提升。













在拍攝燕子的過程當中,也遇了幾次驚喜,在公園的生態池發現翠鳥的踨跡,當天兩隻翠鳥互看了一眼,又偷瞄了我一眼,結果接下的畫面讓我驚嚇了一下,下一秒不管三七二十一,快門按下去就是了




公園裡的翠鳥真不好相遇,也不知會從那裡飛出來,往往都是衝出來後才發現,有時真的會手忙腳亂,常常衝出發現時,已經利落的衝下水,只能補捉牠起身後飛翔的身影。




在四月的某天,下午醫院回診,想說鳥點就在附近就去逛逛,想不到遇到了黑枕藍鶲餵食,真的是很好運!


很萌的雛鳥










隔天心想在去碰碰運氣,果然沒有碰上,但意外的白頭翁飛來我前面的樹枝餵食幼鳥,雖然白頭翁是普普鳥,但畫面也是非常溫馨,預料之外的畫面總是特別美!



自然界充滿了生命,燕去燕來,花開花落,老的凋逝了,新的又生,細細觀察其中,大自然就是您最忠實的心靈導師,可以給您非常豐富的啟示,科技日新月異,R5的全區動物追焦真的是實戰等級,RF100-500的對焦反應也另人驚訝!這個組合確確實實的降低了鳥攝的門檻, 即便加上RF1.4X後也有一定的水準品質!
分享也在此告一段落,也感謝您的耐心賞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