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ON的M系列不論是鏡頭或是機身CP值都很高,但就是缺少一支具有代表性(鏡皇地位)的鏡頭,看看今年SONY這隻E 16-55mm f/2.8 G的問世,真的很希望CANON的EF-M也來一隻!
我自己從M1、M2、M3、M6用到M50,終究還是在今年完全放棄EOS-M系列,投入了SONY A7系列的懷抱,原因就是M系列一直缺少讓我能夠放心只帶一隻出門的鏡頭! (除非要用轉接環接EF-S鏡頭),所以我認為M系列的問題其實一直不再機身上,真的是要出一支類似16-55 F2.8的鏡頭才能帶起機身的銷量!
v5jxlnt wrote:
要買到30000以上的aps-c鏡頭
真的不如捏一下上全幅...(恕刪)
16-55 F2.8 $34880
24-70 F2.8 $61980
這算捏一下嗎?
A6400 $26980
A73 $59980
這算捏一下嗎?
70-300 G $35980
70-350 G $23880
這是價差最小的但價差也達1.5倍,也不是捏一下就上
上述對比,兩組背出去,疲勞程度也差很多
加上10-18跟16-35的差距那更驚人
捏一下直上全幅,到底是怎麼捏的
如果你拿過季機身、二手機身或副廠鏡比,那要比什麼,乾脆拿轉過10手的中片幅機出來比好了
我覺得APSC跟FF系統在價格、重量以及畫質上,都有區分客群,每個都捏一下上RTX 2080 Ti嗎..真奇怪
非常同意你的話,想當初從第一代開始,就關注C家APSC微單很久,直到M5上市覺得有希望了就買一台,但後來我仍是轉接單反的鏡頭來用,因為M根本沒一顆好用的鏡頭...因此前陣子我也把C家 6D2 & M5 全出清,跳到S敗了a73 & a6400,現在覺得開心,尤其是重量體積減輕很多,讓我玩得更滿意。如今看到RF系列那種不怎麼長進想和對手認真競爭的成品(機身不怎樣,鏡頭又重又大顆),依舊是嘆氣與無奈,好歹也是相機界龍頭。
說實在它們經營時間也夠久的了,如今Canon還是出不起,也不願出一顆方便好用的鏡頭給消費者。
M系列從 2012年發表至今已過了7年,好用的鏡頭依舊只是那幾顆 22mm , 11-22mm , 以及近期又在刷存在感的32mm,讓大家以為"我們有在努力經營 APSC的無反喔"的節奏。
前幾天剛好也有去試玩到 M6II,快門聲還不錯聽,性能上感覺有進步了,但看看那些鏡頭群,又看看已經過多久了,還是無奈。老實說 C家的APSC無反握把很難握,Sony的握把握持感相對更棒,相比之下讓我覺得他們依舊不願想認真經營APSC無反。
還是不要浪費自己的"青春,時間,金錢"期待Canon會端出什麼好料,等下去只會錯過更多。
潛出水面 worte:
16-55 F2.8 $34880
24-70 F2.8 $61980
這算捏一下嗎?
看到這位四處傳教的傳教士又出現了......當然在來聊聊吧
您不是老愛說等效散景
APS-C 16-55 F2.8 大約等效24-70 F4左右
照您一天到晚各區的言論來說...比的是這一顆吧 24-70 ZA
16-55 F2.8 $34880
24-70 F4.0 $24980
看看還便宜一萬呢
照您片幅永遠大於一切理論....怎麼會如此呢....萬能的索尼除了A73架上可是還有A72跟A7
A6400 $26980
A72 $29980
A7$28980
這樣一來整個FF買起來.....還省了10000呢 根本連捏都不用捏
這可是您最愛的索尼啊...怎麼您就把A7 跟A72給放生了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