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一心想著要去京都走走,
但機票費用過高,反倒曼谷機票有優惠,
隨意google跟自己有空的時間,恰巧有個水燈節,
搞不懂水燈節在做什麼,反正是泰國重大節日,
能出國散心任何地方都OK
於是就出發了!!
機上拍拍雲海,跟台灣說聲再見~

既然是攝影器材版
先分享個這趟帶上的器材
這趟兩人成行,跟友人一同共帶了
5D4機身*2、鏡頭*6、腳架*2、閃燈*1,
16-35 F2.8 II、24-70 F2.8 II、百微、
70-200 F2.8 II、Simga 35 F1.4 art、
Simga 14 F1.8 art
好家在幾乎全都有用上,
只有閃燈曾在拍食物時出動兩次,
但拍得太差刪掉了....
Canon EF 16-35mm f/2.8L II + 腳架
出國玩怎能沒有超廣角鏡頭跟腳架,
鏡頭應該無庸置疑的必備,
倒是腳架這工具,總是讓人遲疑,
反覆考慮重量以及使用率,
帶上吧!沒得用時會很嘔。

Canon EF 16-35mm f/2.8L II + 腳架
徹夜清邁的大街小巷遊客四處穿越,
城中每座廟宇寺廟,點滿燈籠,熱鬧非凡,
天空無時無刻,飛著熠熠天燈。
(((好多飛天垃圾....)))

Canon 70-200mm F2.8 IS II
天,灰矇矇的,
水上市集滿滿的遊客,
船隻絡繹不絕,擠滿整個河道市集,
人被侷限在船上,怎拍都不對,
換上長鏡頭,縫隙中找到了不少驚喜!!

Sigma 35mm F1.4 DG HSM Art
好棒的一顆鏡頭,
可惜定焦鏡在旅行中,
總是難免有種進退不得的尷尬,
不過適用在一個地方待超過幾天的行程,
第一天使用變焦鏡,把定點的風景大概都拍好,
第二天或第二次到景點,就能換上定焦鏡,
慢慢的重新挖掘不同的視野,
大光圈在夜間更是超好用!

Canon EF 100mm F2.8 L Macro IS USM
我的超級愛鏡,怎能沒帶上它,
不管是爬山、出國都想帶上,
可以拍生態,這趟雖沒安排拍生態昆蟲行程,
但還是默默期待是不是在哪個公園巧遇驚喜,
不過GG就是囉...
100MM的焦段,而且重量超輕,帶著也能當中長焦段使用,
所有的人全聚集廣場放天燈,
第一輪先用廣角鏡,回程就可換上這鏡頭,
打打不同的角度視野!

Canon EF 24-70mm f/2.8L II USM
同行友人的鏡頭蓋,
有時我們會交換鏡頭使用,
不過這趟我用到的機會不多,
但畫質跟鏡頭焦段的便利性,
無庸置疑超棒的!

Sigma A 14mm F1.8 DG HSM Art
超猛的一顆鏡頭,
可惜使用率爆炸低,
只使用拍攝一輪,
不過超大光圈跟變形控制,
超棒的!

每逢泰國佛曆12月15日月圓之時,即是這個傳統慶典粉墨登場的時候了,
水燈節在泰國人心目中,重要性僅次於潑水節,
因此,每年不僅當地人瘋狂歡聚慶賀,
更吸引了來自世界各地的旅人一同共襄盛舉。
其中尤以曼谷、清邁及素可泰三地最為盛大知名。
以我到訪的清邁,全城家家戶戶以及廟宇都會掛上燈籠,
夜間更是有重頭戲,放天燈及水燈,
天燈施放的數量非常驚人,
天色一暗,徹夜清邁古城滿天的天燈飄揚。


世界各地的旅人聚集


祈福法會



該夜街邊隨處可見販售天燈的小販,
聽大陸口音的路人說,一個好像40塊泰幣
看著一群大陸年輕人,一次買一堆瘋狂施放...

到清邁避免不了,
總是要於古城中走逛數個廟宇,
滿個廟宇各有各色。
非常有特色的盼道寺,
恰巧等到僧侶走過!

入廟要收費的柴迪隆寺







金碧輝煌的素帖寺/雙龍寺


奉獻樹,四處可見夾滿紙鈔的裝飾物。

獻花,未開的荷花,繞三圈祈福。


擺蠟燭,這比拿香祭拜的人多很多,跟我們就很不相同。

貼金箔,每個廟都能花幾十塊泰幣,買一小包金箔,幫佛像貼,每個佛像都金光閃閃。
(向佛像貼金箔祈福的人,為下輩子貼金招財)

添油,大概是某種含意的祈福吧,我也搞不懂。

香,也是有,但不像台灣的廟宇,四處點滿且人手數支,較少看到泰國人拿香在祭拜。

石板貼錢幣,立起50公分平分大小的石板,上面好像塗滿蠟之類的東西,信徒把錢幣貼黏在上。

另外拍了不少佛像




交通工具
居多都是搭乘嘟嘟車跟雙條車,
清邁幾天下來,讓人感覺非常舒適,
十一月的時間去,天氣很棒,又涼爽,
對我來說唯一的缺點,他們居多使用柴油車,
街道上佈滿讓人不舒服的柴油味...


坐在雙條車上看雙條車

這次沒騎腳踏車,路邊看到拍一下

街道上看到蠻妙的景象,
有不少這樣的店面,
讓人進去泡腳,坐在魚缸上,讓魚咬腳皮

清邁是個佈滿廟宇的古城,
至今仍保存尚完整,
古色古香的,有別曼谷那樣繁榮景致
僧侶穿梭大街小巷,
真是個放鬆的好地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