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猶記得在2008年,Sigma推出了50mm F/1.4 DG,為50mm的自動對焦鏡市場,投下一枚震撼。不僅用還不錯的價格,換來了當時相當好的50mm畫質 散景以及畫面表現。
也正是這一棵鏡頭,開始了我愛用鏡的序列
愛用鏡一號:SIgma 50mm F/1.4 DG
隨著韶光的流逝,也終於到了一款手上的鏡頭,因為科技進步等等原因,改朝換代的時候了。對我而言,顯得格外有特別的意義。
2012年起,Sigma推出Art系列鏡頭,第一顆為Sigma 35mm F/1.4 Art,改寫了自動鏡頭中35mm的世界,優異的表現,為Sigma的新世代奠定了雄厚的基礎,將自動鏡頭的光學,往上帶了一個層次,漸漸,人們開始了解到色散控制,光學的重要性。

2014年,Sigma 將自己過往的Sigma 50mm F/1.4 DG改款,推出這篇接下來要談的50mm F/1.4 Art。

體積和重量提昇,是許多人的第一印象,但換來的是巨大的光學進步。有Otus這先驅在前面作為領頭羊,我想讓Sigma可以更無後顧之憂的去追求極致的畫質。



即使是和自己相同Art家族的S35相比,我個人覺得,無論是在微對比的控制,色彩的詮釋,我個人都有好上一點點,至於許多人認為對焦有所精進,對我而言,似乎都差不多的好,因為我在使用S35也沒遇上什麼對焦的問題。




而因為焦段的關係,50mm在散景的營造上,自然會顯得比35mm來得迷人。



35mm和50mm之間,都有各自的擁護者,焦段的轉換也著實讓我多花一些時間適應。
800 多克的重量確實無法輕易的忽視,然而,每當看到優良的畫質表現,控制良好的微對比。內心就更心滿意足一些。




最近也嘗試讓自己出遠門時只帶50mm,其實拍照這麼久,也只是第一回強迫自己用FF下的50mm。
反而漸漸能體會為何有些人總是鍾情於50mm。
或許因為焦段的關係減少景色的描繪,但是50mm的泛用性也是相當好。





且對於人像拍攝時的所表達的感受更為強烈。



隨著高畫素時代的來臨,對於鏡頭畫質的岢求也會越來越高。無論是OTUS,FE系統的Zeiss 55mm F/1.8ZA,抑或是這篇所討論的Sigma 50mm F/1.4 Art。 都開創自己的風采以及客戶族群。

想要好的畫質又兼顧體積重量,我想入手一台FE系統搭配55ZA是最棒的選擇。(看那精美剛上市的A7R2)。


如果還是無法忘懷DSLR所賦予的信任和扎實感,又想用完美化植重現50mm這從以前到現在始終迷人的焦段


擁有極致畫質的Sigma 50mm F/1.4 Art就是個值得的選擇。




同文刊登於我的網誌
六號愛用鏡 Sigma 50mm F/1.4 A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