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目前使用5D2+100L,在拍微距時總覺得對焦及景深,總很難拿捏請教有7D2的前輩是否能提供看法及建議.是否換成7D2在對焦能力及APS-C(1.6X)搭配在100L是否有更好效果.如景深控制~對焦能力強大謝謝
請服用手動對焦鏡頭自動對焦方式就是從最近距離到無限遠來回尋找出清新的焦點一般鏡頭對焦行程短,來回跑一下下就跑完了微距鏡頭對焦行程長,一來一回的時間比一般鏡頭多好幾倍,所以自動對焦在微距鏡頭會覺得對焦很慢的問題對焦換7D2也沒用,至於景深控制也沒多大幫助,景深就跟5D2一樣唯一優點是可以得到相當於5D2的1.6倍的放大效果
以前底片機時代,也就是135全幅機,我買有60mm和100mm的微距鏡頭,當翻拍照片,拍不怕生的昆蟲時,60mm微距鏡非常的好用,當拍攝怕生的昆蟲時,改用100mm微距鏡,發現在最大放大倍率下(1:1),還是無法達到昆蟲認為的安全距離之外,當把相機放在昆蟲不會嚇跑的距離時,拍得的主體就變得很小隻了,根本沒了微距鏡的效果.後來改用100-300mm加3個一組的近攝環去拍,發現效果如同微距鏡般,有時還甚至於超過1:1的放大倍率.後來就把毫無用處的100mm微距鏡給賣掉了.換過數位全幅機(5DII)後,那顆60mm微距鏡經過轉接環繼續使用,拍怕生的昆蟲,就改用Canon 70-300mm或400mm加3個一組的近攝環去拍.大部分都是手動對焦或移動距離對焦.
如前面大大所說的,微距是靠慢工出細活,所以就算拿對焦再強的機子還是得靠LV手動微調,如果是上腳架則是靠XY軸可微調的快拆板會比轉對焦環或是調整雲台來得精細然而APS-C在有需要裁切需求時還是有優勢,因為可以裁出相對較高畫素不過APS-C的弱點還是高ISO,這時打光就是十分重要小弟也算是新手,一切都還在學習中,只會說還不會實踐剛好在回的同時魯師大也提了延伸管小弟初接觸微距時,太早買了Sigma APO Macro 180mm F2.8 EX DG OS HSM其實後來發現微距要越克難玩越有趣,像是延伸管、鏡頭反接、近攝鏡、DIY燈罩(小弟才疏學淺,只知道以上),反而器材愈好愈沒意思
ben1016 wrote:因目前使用5D2+1...(恕刪) 拍微距本來就是一件累人的事,這個跟你的機身無關。景深過淺本就是微距的必然光學原理,因此務必要縮光圈,以拍昆蟲為例,光圈有時要縮到f11或是更小才可以接受。在放大倍率1:1的狀況下,AF是很難抓到拍攝者要的細節,所以用MF真的會比AF抓得到焦點...既然是用MF,那像7D2那種自動對焦功能強的機身,也占不到絲毫便宜了。我是用6D,會一邊轉動對焦環,一邊半按快門或AF-on鍵,只要準焦下,對焦點一就會亮紅嗶嗶一聲,按下快門OK~因為光圈實在很小,手持拍攝又在安全快門下,如果你不愛用閃燈,那FF機在高ISO下雜訊抑制會比較好。至於用APSC拍微距的唯一好處,大概就是X1.6,省裁切,或是不必靠太近就可拍,比較不會驚擾到被攝的小動物吧。
要景深,光源反而是更嚴苛,因此一些你看拍久的人生態都夜晚拍,反正是要縮光圈了佈光都要做到,而且打光拍景深會更深,視覺效果也好,晚上的蟲阿動物的也比早上的好拍很多,不過一般玩興趣的是很難做到這樣,因為大部分啦,我看至少95%,喜歡看,想擁有微距生態照片但本身並沒有喜歡昆蟲,有些自然而然的就轉進商攝小品了,要求拍得近通常是一開始的想法,主要是因為自己少見,拍一陣子就會比較追求整體了,像是如何呈現整個生態的旨趣,隨個人囉。
1.新百微是可設定調焦範圍的,相信版主是知道的2.用apsc 來拍生態或飛羽優於全幅機3.新百微,拍出的照片,相當優。4.相片格式請設銳利度+7,對比,飽和,色調+15.5d2已經夠用,當然為了不要干擾,被拍的生態,apsc更優。6.如果有預算,當然7d2,也是不錯的選擇7.如果有更多的預算,sigma macro apo 150mm 也不錯。個人拍攝經驗,給版主參考。我有7d2,新百微,sigma 150mm apo macro ,Canon 70-300mm平常拍生態,帶sigma 150mm+Canon 70-300mm,請參考。ben1016 wrote:因目前使用5D2+1...(恕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