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

[老手勿入]350D V.S. 40D ── 推你入火坑的最後一腳

前言

開始使用350D,踏入DSLR這條不歸路也有一年左右的時間了,在我逐漸摸熟350D的能力的時候,也漸漸發現的350D的不足之處,其中雖然有後繼機400D的出現,但還不足以吸引我的鈔票目光,引不起我的換機慾望,直到此時,30D的後繼機40D的出現,40D挾帶著不少高階機種下放的特異功能,許多地方又正中350D的死穴,此刻我的錢包心中出現了一股騷動...

一番盤算之後,終於做出了將350D升級為40D的決定,其實在研究換機計畫的時候,發現有不少人都是從350D/400D升級為40D,到底40D有哪些與眾不同的地方能夠讓Canon的入門級機身使用者乖乖的掏出鈔票呢?讓我們一一看下去。

本文

[老手勿入]350D V.S. 40D ── 推你入火坑的最後一腳
350D:我看到死兆星了.....
檢視照片的EXIF資訊

[老手勿入]350D V.S. 40D ── 推你入火坑的最後一腳
檢視照片的EXIF資訊

[老手勿入]350D V.S. 40D ── 推你入火坑的最後一腳
檢視照片的EXIF資訊

光從外觀比較,馬上就可分辨出40D的體積比350D大上許多,因此握感自然比350D還要好,事實上當初購買350D的時候也同時購入了垂直手把,目的就是為了改善握感,而40D不但沒有350D的問題,機身上的蒙皮更提供了良好的止滑性。


[老手勿入]350D V.S. 40D ── 推你入火坑的最後一腳
檢視照片的EXIF資訊

[老手勿入]350D V.S. 40D ── 推你入火坑的最後一腳
檢視照片的EXIF資訊

[老手勿入]350D V.S. 40D ── 推你入火坑的最後一腳
檢視照片的EXIF資訊

看到握把與機頂的部分,40D除了將轉盤移到左側外,也稍微改變了快門鈕的角度,更在握把跟快門鈕上做出了放置手指的凹槽,讓有著金屬機身的40D握起來更舒適。

熱靴座的部分可以很明顯的看到40D已經取消烤漆的設計了,這樣就不會有掉漆的問題了(話說回來,到底是誰設計在350D的熱靴座上還噴一層漆的啊?),另外40D的熱靴座還加上了防滴防塵的設計,可以讓580EX II更緊密的與熱靴座結合,防止水氣的入侵(問題是只有買580EX II才能享受這種功能,要是像我一樣還在用一代閃燈的話....,就繼續努力存錢吧...)。


[老手勿入]350D V.S. 40D ── 推你入火坑的最後一腳
350D

檢視照片的EXIF資訊


[老手勿入]350D V.S. 40D ── 推你入火坑的最後一腳
40D
檢視照片的EXIF資訊

除了將轉盤由右移到左外,40D還增加了C1~C3的自訂功能,使用者可以在MENU中來設定這些功能,這在以往可是只有高階機身材有的功能呢。


[老手勿入]350D V.S. 40D ── 推你入火坑的最後一腳
檢視照片的EXIF資訊
左側機身依然是各種接點的位置,40D則是加強了橡膠護罩的厚實度,同樣是為了加強防滴防塵的效果而做的改進,另外40D的鏡頭釋放鈕也改成跟5D同樣的設計,按鈕加大,這樣就可以更順利的表演邊跑邊換鏡頭的特技了(好孩子不要學喔)。


[老手勿入]350D V.S. 40D ── 推你入火坑的最後一腳
檢視照片的EXIF資訊

機頂閃開啟的樣子,其實已經沒有什麼太大差別了。


[老手勿入]350D V.S. 40D ── 推你入火坑的最後一腳
檢視照片的EXIF資訊

背面,看到40D那個巨大的液晶螢幕了沒有,就是看到了這個才讓我義無反顧的敗下去,爽度滿點啊!
(在此要先說明一下,350D原本的接目環已經壞掉了,現在裝在上面的是另外買的....)


[老手勿入]350D V.S. 40D ── 推你入火坑的最後一腳
檢視照片的EXIF資訊

大螢幕表現的也相當一流啊。


[老手勿入]350D V.S. 40D ── 推你入火坑的最後一腳
350D
檢視照片的EXIF資訊

[老手勿入]350D V.S. 40D ── 推你入火坑的最後一腳
40D
檢視照片的EXIF資訊

顯示相機資訊的小LCD也由機背移到了機頂,記載的資訊當然也變多了,不過跟前代中階機身不同的是,40D小LCD螢幕有點弧度,貼保護貼的時候要注意。

[老手勿入]350D V.S. 40D ── 推你入火坑的最後一腳
40D
檢視照片的EXIF資訊

如果你是400D升級的用家的話當然也可以這樣玩啊。


[老手勿入]350D V.S. 40D ── 推你入火坑的最後一腳
檢視照片的EXIF資訊

再來看到小LED下方的按鈕,與350D/400D和30D/20D不同的,是多了顆AF-ON的按鈕,這同樣是從高階機身下放的特殊功能,這個按鈕對於40D的另一個特異功能,LiveView來說是很重要的設計,在LiveView模式下只有按這個按鈕才能進行對焦功能。


[老手勿入]350D V.S. 40D ── 推你入火坑的最後一腳
檢視照片的EXIF資訊

翻到機底,這個是什麼東西?

[老手勿入]350D V.S. 40D ── 推你入火坑的最後一腳
檢視照片的EXIF資訊

挖開來就出現一個電子接點,原來這是用來連接WFT-E3/WFT-E3A無線檔案傳輸器的接頭,只要接上了,就可以利用無線或有線網路來傳輸照片,也可兼容外置的USB裝置,甚至可以支援GPS裝置與無線遙遠即時顯示拍攝,不過我想這玩意應該也不便宜就是....。


話說40D主打的另外一項能力就是強化防滴防塵的效果,問題是在以往Canon的相機要有防滴防塵的能力,都要你掏出一大把的鈔票才有可能辦的到,這回居然在不到五萬的機身上看到這個字眼,可能嗎?讓我們繼續往下看。


先是記憶卡蓋的部分:
[老手勿入]350D V.S. 40D ── 推你入火坑的最後一腳
350D
檢視照片的EXIF資訊

[老手勿入]350D V.S. 40D ── 推你入火坑的最後一腳
40D
檢視照片的EXIF資訊

與350D相比,40D的的記憶卡蓋設計多加了一圈的高密度泡棉,就算有水氣與沙塵也無法輕易的進入到記憶卡插槽的位置。


再來是電池蓋的部分:
[老手勿入]350D V.S. 40D ── 推你入火坑的最後一腳
350D
檢視照片的EXIF資訊
[老手勿入]350D V.S. 40D ── 推你入火坑的最後一腳
40D
檢視照片的EXIF資訊

同樣的40D的電池蓋有一圈高密度泡棉保護著,可是這樣就能達到防滴防塵的效果嗎?我想可能有限,但有總比沒有好,可以確定的應該是達不到O記E-1那有如金剛罩神功護體的能力啦....。


DEMO照

看完了外觀之後,接下來就是看看新相機的拍攝效果如何啦,可是我的能力絕對不如各位先進,但還是硬著頭皮隨便的照了幾張傷眼照,還請各位多多包涵,更專業的部分就有請各位高手補完啦。

所有照片僅縮圖,無後置處理。

[老手勿入]350D V.S. 40D ── 推你入火坑的最後一腳
本文的攝影器材,在此感謝睦月誠熱情出借相機完成本文的攝影工作
檢視照片的EXIF資訊

[老手勿入]350D V.S. 40D ── 推你入火坑的最後一腳
檢視照片的EXIF資訊

[老手勿入]350D V.S. 40D ── 推你入火坑的最後一腳
朋友麻糬熱情贊助老毛子相機一台
檢視照片的EXIF資訊

[老手勿入]350D V.S. 40D ── 推你入火坑的最後一腳
進行拍攝工作時,身邊被350D、40D、D50圍繞,另外還有FM2跟老毛子相機在旁邊,真有種人生的贏家的感覺啊....
檢視照片的EXIF資訊

[老手勿入]350D V.S. 40D ── 推你入火坑的最後一腳
檢視照片的EXIF資訊


文末

第一次在攝影這個區塊發表文章,看板上高手如雲,老實說還真有點緊張,還請各位不吝指教,謝謝各位的觀看。
2007-09-19 2:54 發佈
很用心的文章!
讓人對40D心動了....

還動用了這麼多台機絲,
真是辛苦囉~
真的好棒
剛好有朋友要從350D轉到40D,值得參考的好文章

很詳細,不過小弟為了攜帶上的方便,還是繼續使用400D
先來練好技術

慢慢等5D的下一代再來掏光我口袋
桑塔格(Susan Sontag):沒有真相,只有不斷的詮釋。   柯南:真相只有一個!
看到你的機頂螢幕,忽然想到......
不曉40D的機頂螢幕,顯示記憶卡可拍張數部分
一樣只能顯示到三位數嗎?(看起來好像是如此)

350D裝上高容量記憶卡,老是顯示"999"
雖然說可拍幾張,大概都有個底
但就是起毛子不爽阿
攝影 ‧ 就是在平凡中尋找不平凡 ‧ 瓶攝言語
為什麼,為什麼剛好是350D 換 40D?
這對於同樣用350D 的我,看的是心癢癢啊...
生平最恨只有一張嘴,而毫無半分建樹的人!
婚前還有機會換,婚後要換難如登天啊 ..

快換吧 ....
走過風雨路 嘉義到阿里山 鐵道一氣通 http://blog.xuite.net/sujaushi
感謝你分享這篇文章 剛好我也是手上有350D想換40D 不過不知道350D裝上把手後的感覺 跟40D差多少!
我是有580EXII 裝在350身上有種頭重腳輕的感覺 .............


PERON wrote:
為什麼,為什麼剛好是...(恕刪)


我也是350D阿~
看著老哥換40D 癢很久了
一想到自己的技術~
怕買了40D 40D會哭的
別說350D了,連我快滿一年的400D都已經哈的要死了
看了很有感覺,很棒的測試報告,
小弟是以30d及5d的觀點來看40d,
對350d而言確實很有用
  • 8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8)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