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上有一台被01大大勸敗成功的EOS-M與11-22其中11mm的廣角換算後應該為17.6mm, 但是感覺與5D2的17mm端室內拍攝廣度有些差距EOS-M 11mm5D2 17mm所以特地拿了一個Zomei的超薄55mm廣角鏡來增加11-22的廣度, 看來與17mm廣度可以接近些, 但多了桶狀變形在畫質部分iso-1600下減損不多(中間偏左的區域), 有空再到外面測試沒掛廣角鏡掛Zomei廣角鏡以上讓各位有興趣的朋友參考
ssword wrote:錯誤. 如果spec...(恕刪) 不對!雖然廠商在焦距本身會有捨入進位,但是那個是畫面上並看不太出這樣大差異。本身焦距規格定義,就是定在於無限遠位置。也就是在1/I+1/S=1/f當S物距=>無限大,f=INIKON 18mm F4這顆實際焦距是18.4mm。只是現在鏡頭大多不是整鏡組移動對焦,大多是局部鏡組對焦,使得在距離,會因為不同對焦方式,使得產生不同焦距變化。這個才是不同設計鏡頭在近距離畫面差異太大原因。
diffusionless wrote:不對!雖然廠商在焦距...(恕刪) 1) 17.6mm和17mm是肉眼可以看出來的差異, 沒有不對.即使另有其他原因造成差異, 這仍是一個造成差異的明顯因素, 沒有不對2) "片幅不同,就算換後的相同焦段,全幅還是可以拍到比較廣的畫面"這個論述, 對或不對?diffusionless大的意思是對焦距離(物距)不同, 會導致焦距改變?也就是焦距其實不是一個定值是嗎?
tyf000 wrote:不少鏡頭有明顯的"呼吸效應",拍近物會影響視角... 謝謝tyf000兄, 找了下呼吸效應的wiki解釋:http://en.wikipedia.org/wiki/Breathing_(lens)色影無忌的相關討論:http://forum.xitek.com/thread-726818-1-1-1.html但是小弟還是認為, "片幅不同,就算換後的相同焦段,全幅還是可以拍到比較廣的畫面"這句話是錯的diffusionless兄能否證明11-22的呼吸效應糟於樓主所提的全幅鏡(17-40 maybe?)
APSC 的等效焦段,理論上會跟 FF 相同焦段有相同視角.不過實際上...多數鏡頭都會存在規格誤差.市面上那麼多支 18-55,就算都裝在同一台機身上,也幾乎每支視角都有小差距..更何況 sensor 的尺寸,也不一定就照規格做 (如 sony m43 sensor)就算 sensor 規格合乎標準,機身輸出的 JPG 也可能裁切過,比 RAW 記錄的小一圈.其實還蠻多因素會影響到最終照片的視角..
FF和等校的APS-C或4/3比還是會廣一點,現今普遍APS-C x1.5和4/3 x2的換算只是估略值,可以參考【景深計算器】這個網站,以50mm為例,各家APS-C等效焦距都大於75mm4/3片幅則是等效104.02mm但CANON x 1.6應該是準的不過tyf000大所說,影響視角變數還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