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分享7D改天文專用機的開光照

年初剛拿到的7D到現在在手上也剛拍了進階到五位數的相片數量,不過因為迷上天文攝影,所以把它擺在防潮箱好幾個月。這期間都是用了天文用的CCD與自改的350D來拍照。

因為原來的相機沒有支援即時預覽,每次都要花掉不少電力與時間去做攝影前的對焦動作,即使透過對焦板的幫忙,感覺還是礙手礙腳。所以在抉擇要不要買天文用CCD或者改機中,選擇把我的CANON EOS 7D給改了,當然這次還是自己來改囉!

因為平地都沒遇上好天氣,所以決定週休二日的週六上合歡山去拍改機後的開光照片,當然者要找個代表性十足的冬季最響叮噹的獵戶座。大包小包每次出門拍星空總是很累人,沒有實際量測過,但是粗估這些裝備至少30-40公斤。

這種時間遇上整夜的月亮,通常少有天文攝影愛好者會上山去拍,想當然就是孤零零一個人囉!

剛到合歡山下昆陽停車場的時候,天才下過雨,整個地面都還有點積水,整個天空也都還有很厚的雲,連剛出來的月亮都被遮到看不到光線,實在很難預估會不會又白跑一趟。幸好後來雲又開了點,設備擺好,極軸對準之後....怎麼又那麼多雲啊~~趕緊把雨衣拿出來蓋著設備,免得等下一大堆水氣在上面,打盹等到十點半左右出車外看看,除了這明亮的望月外,大致上跟平地有光害差不多嘛...我幹麻跑一趟到那麼遠的山上...而且好冷喔...

不管囉~上來就是要拍...對準了泡泡星雲結果看到小幅度拉線...呀~好慘,五分鐘就拉了三個星點的長度,這下要好好對準一下。重新來過,導星儀也重新來過,還是給我拉線...哇咧這是怎樣呀...後來仔細看看...導星儀用的四個一號電池好像怪怪耶...可能天氣太冷,電池化學作用不起來,虧我還買了名廠鹼性電池要給它導星。

天氣越來越冷,連GOTO的手把螢幕都開始慢動作,索性乾脆把導星儀關了,就用自由追蹤好囉...這是最遺憾的地方了...因為我想要挑戰數位相機的單張照片完成像底片機那種拍攝方式,不過就算導星準...恐怕數位相機用太長時間的曝光也是很慘...

照片會說話囉! 這是21分鐘的結果,每張一分鐘左右,赤道儀自由追蹤。時間還不是很夠,不過已經可以看到不少雲氣了。山上真的太棒,即使月光那麼強,還是比山下拍起來順利多了。

關於350D或是7D改機後有移焦問題與這兩款單眼改機問題的朋友,可以到部落格留話給我,我可以分享經驗給您參考。最近比較少上01,也許留話會比較慢看到。



照片共21張,沒有使用暗場平場或者減躁處理,直接DSS疊圖後,DPP轉JPG中心剪裁. B G曲線有拉高一個小格以補足藍綠兩色的曝光不足。如果版上高手看到照片,請多指教...天文新手獻醜了..

我的udn部落格

2010-09-27 14:40 發佈
拍這種天文攝影都很辛苦~很累
拍的很讚!
建議簽名檔可參考"rogerrao"阿炫大相關天文攝影分享的文章
選在四個角落擇一
畢竟在欣賞浩瀚無際天文大景的時候
感覺整個人就要被吸進去了
但是一大片的簽名檔或多或少會影響賞圖的觀感
小小建議~共勉
jacksonlu wrote:
年初剛拿到的7D到現...(恕刪)
我是BO仔~ 生命就該浪費在美好的事物上~SONY A550~無名:imprezar1
謝謝!這張還不能跟熊老大相提並論啦...所以看看就算囉!
下個月還會上山一次,希望所有設備都正常。
通常我正式的照片都不簽名,全部丟上像本內。
簽過名的通常都有特別用途...
感謝分享照片
真的很棒

我也好想拍漂亮的星空啊~
三小a臉書粉絲團http://www/facebook.com/aaaleopard
日旅版主三小a wrote:
感謝分享照片 真的很...(恕刪)


你的像本內的照片也很棒呀!

就像二樓的朋友談到很累的問題...這真的很累人...迷上天文攝影的人都很不正常...累到不睡覺還要繼續拍...
30~40公斤
可以詢問一下有哪些裝備嗎?

另 你這張照片用的鏡頭是?

而且在長時間曝光下 (21分鐘)
沒有什麼顆粒出現
請問有什麼絕竅嗎?
三小a臉書粉絲團http://www/facebook.com/aaaleopard
http://www.facebook.com/photo.php?pid=30952570&l=3f96a67c80&id=1137046357

以上我的設備樣子

主鏡、導星鏡、赤道儀、導星儀、相機、大電瓶、腳架、裝東西的各式箱子、赤道儀平衡重錘

通常我要分四趟左右才能完全搬上車,車子後座塞滿


這次沒帶電腦上去,因為想順便測試我的導星儀。
鏡頭是天文鏡F600, Skywatcher ED80

這是用赤道儀拍的,天文照片通常會用疊圖方式得到最後照片,
已經不像過去那樣一鏡到底。

顆粒的問題,應該與山上的溫度有關係,因為不管是CCD or cmos
只要每降溫五度,根據大部份數據看到的,熱噪訊可大幅度降低50%
上下。天文界的高手們通都用昂貴的冷卻CCD, 業餘的可能降低到-10~-20度C. 專業的可能弄到-100度以下去了...我是玩票的...用大自然冷卻法...
我也蠻有興趣天文的說...
有人對 ED115S SBS 有研究嗎?
不過好像相機要把什麼裝置給拔下來, 拍照才不會偏其他顏色
真是門學問
vv26vv wrote:
我也蠻有興趣天文的說...(恕刪)


這就是要移除感光元件前的濾鏡。這個濾鏡會造成天文星雲最常見的650nm波長附近的光線
大部分都被遮擋,所以要拿掉,但是相對的原廠保固可能這邊就沒用囉...

並且要把某些不要的光也擋下來,才能夠清楚的解讀更多的光線。

大部分的非天文用像機都是需要這個動作來改變原來的設計,不過不是很建議不熟悉的人去弄,
不然傷到了感光元件的話,就要花大錢去原廠了。
補充點東西給大家參考

改機要注意幾件事情

1. 事前把所有相關文件資料找清楚,包括硬體內部的結構

2. 如果想自行修改,除了要很小心處理濾鏡外,也要注意各機種有不同的狀況
移焦是最常見的問題,可來自機械部份或者濾鏡本身產生的移焦, 不過最好全程錄影
以避免自己遺漏任何細節。

3. 當然是要有電子硬體的底子的人去動手會比較妥當,注意落塵問題

4. 後續的白平衡問題要注意,最好是用灰布去做,不然你的照片會很【紅】...
白平衡要用灰布在太陽光下做,才能讓改機後拍普通照片的紅通通現象消除。

祝大家改機成功囉...
  • 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