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把放了2、3個月沒在用的相機,拿出來要拍時,竟然發生無法對焦狀況,(與諸位大大相同的症狀:從"近到遠"時,鏡頭正常,但由"遠到近"時無反應。)。

拿去彩虹送修檢查後,一周後來電說是自動對焦故障,而且過保一月要付費(本來有點氣,看到網路上有人過保一天死不給修,感覺就似乎比較釋懷些~),在維修不合算的狀況下,決定自己來的DIY。~
稍微爬一下文,目前發現有下列大大發生相同的症狀
01-來看看18-55 IS的內部構造吧
02-CANON 18~55KIT鏡頭DIY更換AF排線
03 CANON KIT鏡拆解維修過程
04 Canon (kit)18-55mm IS鏡頭故障了
相信我這個應該不是個案,發現上述諸位發生狀況都是過保約一年,正常使用下發生的狀況,讓人不禁懷疑,
倒底是否是canon設計不良?還是KIT鏡天生就不能用太久? (只用一年也未免太扯了~)
上述大大的另一個相同特徵第依舊是"氣憤",第二就是"X的,反正便宜,老子自己來修,了不起壞了當筆筒"
,雖然我不缺筆筒,但是我很氣憤。有了前述大大的加持,也決定來給把這支送修後(決定不修)的鏡頭,給它大卸八塊,修好修壞一回事,起碼發揮他一點剩餘價值,讓大家看一看鏡頭的內部,與這支鏡頭的品質。我相信很多人將來也會發生相同的症狀。
剛過保一個月的鏡頭-
拆解前留念一下
與諸位大大不同的是,我只要拆四個螺絲就開了~
打開尾蓋,赫然發現一條沒接上的排線,開始有點生氣! (萬一我只是接觸不良,送修回來也一定不能用,不維修也不讓你留活口?是這樣嗎?)
打開尾部全貌(我只有一個白色膠環??)
小心取下排線
取下後IC板正反面
鏡頭上好大一個指紋(不是我弄的,拆開時就發現)
算了,反正已經爛了,生氣無濟於事,繼續拆馬達~
注意螺絲不要拆錯,是前後那2顆~
拆下來的馬達齒輪總成很可愛~
拆下馬達後的鏡頭內部全景~入塵?? 已經不是問題了@@~
【看一下鏡頭動作影片】
http://www.youtube.com/watch?v=qz15RsuxUg8
看到斷裂的排線了,斷的很整齊!很誇張! 嗚嗚~~
分析一下斷裂的原因,我認為是:因為排線因鏡頭移動時,拉壓幅度太大,造成疲勞斷裂
另一側角度
可以看出,這樣近的距離,排線對折的角度很大,如果排線品質強度不良,鐵定"腰折"!!
還有更氣的,排線怎會貼成如此?(又是維修檢查造成?)
【看一下損壞模擬影片】
http://www.youtube.com/watch?v=RTZQKk4FDdI
既然已經知道真相了,剩下就快點買材料跟跟留給各位公評了,也希望Canon 的品質能夠好好把持! 不要枉廢Canon粉絲的熱情,大家也來共同監督CANON的品質

以下一些拆解注意事項提醒,如果有網友要嘗試維修時請注意
拆機時,潤滑油不要損耗,污染(齒輪,筒壁上都有)
馬達裝回去時先對下面那個傳動棒(橢圓型孔,轉合一下會滑進去)
之後記得AF/MF 卡榫要入孔,不然螺絲不對孔,鏡頭伸縮會卡到
上鎖螺絲前,可以先試轉一下,看會不會K到,免的白鎖
馬達放完放IC板,注意先前的排線不要壓在下面
依序將前述順序反過來裝即可,維修其實不會很困難,稍微細心一點即可完成。大家加油吧!
【另外如果網友知道哪裡可以買到CANON AF排線,也請留言告知,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