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幾何時"測移焦"已經變成幾乎是每一位買相機與鏡頭的人所必須執行的一項工作,
(最早是從C家使用者開始流行,但現在早已不分哪一家,都得先來測個一下...)
而測焦的工具也從最基本的擺幾顆電池,進化到測焦台的規模.
其中流傳最廣最多的就是01惡魔版A4格式自立式30° 移焦測試紙模型
但是因為是紙張摺成的,所以誤差在所難免(歪七扭八之測焦台)
為了改善紙式測焦台準確度不足的缺點,
於是有了硬式結構的測焦台出現,
請參考天上掉下來的禮物 vs Canon 200mm f/1.8 L
就這樣一年半的時間過去了,今天又突然的收到了天上掉下來的禮物Mark II...
姑且就先稱之為移焦測試台進階版.
先來看看外觀:5mm壓克力結構,不會歪七扭八

正面:

左側面:

右側面:

怪怪的在中間挖了個小洞洞:

在第二層板的相同位置上有個小箭頭:

唷~~原來這是為了校正相機與測焦台水平用的小機關,
當相機調整到與測焦台位置正中且水平時,就可以從小洞洞裡頭看到第二層板上的箭頭:

校正完位置之後,再對焦於第一個層板上的圖案,然後便可以從右方的表尺上得知是否準焦,
且右邊表尺上有四組不同大小的數字,可以提供微調焦距所需的參考:

接下來趕緊來試用看看:
先把自己的5D Mark II 接上陳年100mm Macro (沒有超音波的老版本唷~~)
校正好位置之後,先來第一張(當然光圈是2.8啦):看看右下方的尺標,好像蠻準的

但是看的不是很清楚,放大來看看:糟糕,好像有往前一點點

於是再套用編輯軟體裡的尋找邊緣的功能:

再次放大局部:暈了,真的有前移一點點點..

嘿嘿~~還好無敵兔可以自己微調焦點,趕緊往後調個5再拍看看:

局部放大:好像有用耶!!

再一次找尋邊緣:

噹噹噹噹~~無懈可擊的結果出現了!!

嘿嘿,原來這進階版測焦台不只是想讓使用者知道是否移焦,
而更能藉由超精細的尺標去做到微調的功用!!
像發現新大陸般的趕緊又拿出移焦之王EF 24-70mm f/2.8 L USM來試試看..
24mm,相機內部微調歸零直接2.8給它拍下去:

放大100%看看:

啟用尋找邊緣功能:好像往前了點!!

相機內部微調往後調15再拍:

放大100%:

啟用尋找邊緣功能:好像往後調太多了,哈哈~~!!

42mm,相機內部微調再歸零,光圈2.8又給它拍下去:

遠遠看不覺得,100%看就硬是往前了一丁點:

啟用尋找邊緣看得更明顯:

一樣相機內部微調往後調15再拍:

100%檢視:

啟用尋找邊緣:差異有夠明顯吧!!

70mm,相機內部微調再歸零,光圈2.8繼續給它拍下去:

100%檢視:望遠端好像偏的比較少..

但是啟用尋找邊緣之後,還是無所遁形:

老樣子,往後調個15先:

100%檢視:

啟用尋找邊緣之後,比沒調之前好了許多:

結論:"玩這個會越玩越鑽牛角尖!!哈哈~~"
重點是,
它或許可以讓你把鏡頭調的奇準無比,
但不一定能讓你的相片加分許多.
所以僅提供給有無敵移焦被害妄想症的朋友們參考參考,
而我呢,現在正在想辦法調調我的EF 600mm f/4 L IS USM,
要擺很遠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