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各位的回應我心中有譜了…那我會耐心等到九月再決定我要哪一台…儘管這陣子一子在 TZ R500 及 W5之間無法取捨但對於pana機子的耐用及堅持MIJ的品質一直非常傾心無奈目前pana機種在電池續航力,螢幕表現及重量等規格已經不具優勢很想等看看秋季或冬季的pana是否會有令人驚艷的表現~~
電池續航力是隨著CPU等級越來越高才下降的,畢竟可以省電的策略,Panasonic都做了。除非可以增加電池容量,否則其它方式畢竟趕不上CPU的發展。畫面效能本就不是Panasonic的訴求。至於輕薄短小這個項目,個人覺得目前都還ok,因為同樣的設計,穩定就是穩定,不會有太多問題。其它家的NB在輕薄短小化時勢必要經過一段陣痛期,例如有某些bug,或者某方面表現不佳等等。(這個大大自己要做做功課了,畢竟新機種沒測過誰也不知道問題,光看規格不見得就準。)而Panasonic應該也是有新機種研發中,只是啥時公佈就不知了。
非常同意樓上大大的意見續航力的降低,的確是因為cpu等級的提昇不過pana目前的硬體設計(包括外殼、電池模組等…)也真的是用了好多年了續航力隨著cpu的提昇而漸漸減少,應該也代表目前的規格到了瓶頸該是有新的設計來因應的時候了我相信pana一定有在做,只是像大大說的,不知道什麼時候會發表而已關於螢幕的部份,我想雖然不是商務機的重點,但是如果畫質能更提昇使得文字和圖形的細緻度更好,加上LED背光之類的技術,使亮度更自然更均勻又更省電對長時間使用的人來說,也是一大福音,不是嗎?就是覺得pana已經是很好的機子,總是會幫它想想也許有些賣點可以再加強使原本已經具有堅固穩定又耐久的pana,在其他地方也不輸給sony或toshiba
bkillusion wrote:綜合以上先進的發言真...(恕刪) 這個理由沒有官方的說明,我們無從得知。也許是因為Panasonic欠缺像Sony般行銷外國的資源。又或者堅持自己的品質,畢竟若要行銷國外(除了美規與日規),又不放棄日本製造,價格上勢必不會漂亮。然後各國的售後服務要怎麼維持,也是一個考量。再加上,有人似乎曾經分享過,Panasonic NB的組裝相當繁複,要有這樣的一條生產線與維修,都要花很大成本。這些都可能是Panasonic不輕易行銷國外的理由。
michael_chen wrote:這個理由沒有官方的說...(恕刪) 在官網有介紹過~panasonic是用『蜂巢式』的生產線~換句話說是一個人把一台機器從頭組到尾~台灣所用的是流線型的方式~換句話說是一個人只要會他的那一部份就好了~(組裝)這兩種方法沒有誰比較好誰比較壞~大家參考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