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

MSI Crosshair 17 HX AI 測試報告|向旗艦效能靠齊的誠意電競之作

MSI Crosshair 17 HX AI 測試報告|向旗艦效能靠齊的誠意電競之作
以中階效能等級機型成為 MSI 龍魂電競筆電主力的 Crosshair 系列,在今年同樣以延續去年的外型設計,並帶來新一代的處理器與筆電 GPU 等一系列的硬體升級,同時更導入不少由 AI 驅動的自動優化功能。全新的 MSI Crosshair 17 HX AI 搭載 Intel Core Ultra 7 255HX with Intel AI Boost(NPU)處理器、NVIDIA GeForce RTX 5070 筆電 GPU with 572 AI TOPS、32GB(16GB x 2) DDR5-5600MHz 記憶體,以及具備雙插槽的 1TB NVMe SSD PCIe Gen4 儲存裝置,就帳面上的規格來看卻是一款以效能為核心的電競筆電,且越來越有向高階電競效能靠攏的趨勢。

MSI Crosshair 17 HXHX D14VFKG 重點規格:

作業系統:
Windows 11 Home
處理器:
Intel Core Ultra 7 255HX with Intel AI Boost (NPU)
20 核心 (8 P-cores + 12 E-cores) 20 線程,36MB L3 Cache,Max Turbo Frequency 5.2GHz
顯示晶片:
NVIDIA GeForce RTX 5070 Laptop GPU powers advanced AI with 572 AI TOPS
Boost Clock 115W Maximum Graphics Power with Dynamic Boost.
儲存裝置:
1TB M.2 SSD (NVMe PCIe Gen4)
1x M.2 SSD slot (NVMe PCIe Gen4) + 1x M.2 SSD slot (NVMe PCIe Gen5) Compatible
記憶體:
32GB DDR5-5600MHz (2 Slots / Max 96GB DDR5-6400MHz)
顯示螢幕:
17 吋 IPS 等級(QHD+ 2560 x 1600 / 16:10/240Hz / 100% DCI-P3 色域
I/O 埠:
1x Thunderbolt 4 (DisplayPort/ Power Delivery 3.0)
3x Type-A USB 3.2 Gen1
1x HDMI 2.1 (8K @ 60Hz / 4K @ 120Hz)
1x RJ45
1x 3.5mm 複合式音源插孔
1x Kensington 防盜鎖孔
1x 電源輸入孔
通訊:
Intel Wi-Fi 6E AX211 + Bluetooth v5.3
電池:
90Whrs / 4-Cell
尺寸:
383.2( W ) x 279.9( D ) x 22.2-29.7( H ) mm
重量:
2.8Kg
官方建議售價:
59,900 元

筆電 A 件
MSI Crosshair 17 HX AI 測試報告|向旗艦效能靠齊的誠意電競之作
幻彩紋路
MSI Crosshair 17 HX AI 測試報告|向旗艦效能靠齊的誠意電競之作
Crosshair 17 HX AI 延續去年推出的 Crosshair 17 HX D14V 的外觀設計,同樣採霧面質感的灰黑雙色配色,搭配在不同光源位置能展現不同光影效果的幻彩龍魂盾徽,與螢幕上蓋右下角的幻彩科幻紋路設計,這也將是 MSI Crosshair 系列未來的標準視覺辨識元素。

筆電前側
MSI Crosshair 17 HX AI 測試報告|向旗艦效能靠齊的誠意電競之作
右側 I/O
MSI Crosshair 17 HX AI 測試報告|向旗艦效能靠齊的誠意電競之作
左側 I/O
MSI Crosshair 17 HX AI 測試報告|向旗艦效能靠齊的誠意電競之作
筆電尾端
MSI Crosshair 17 HX AI 測試報告|向旗艦效能靠齊的誠意電競之作
Crosshair 17 HX AI 的機身厚度最高來到 29.7mm,並非是以薄型電競為主打特色的電競機種,與前代同樣採用平整設計的筆電前端,也可用單指輕鬆開啟上蓋。筆電尾端則可看到左右兩個散熱孔,另也配上要使用長線材的 HDMI 2.1、DC-IN 電源輸入插孔、RJ-45 插孔與 USB 3.2 Gen1 Type-A 連接埠,右側則有 Kensington 防盜鎖孔、USB 3.2 Gen1 Type-A 連接埠與 3.5mm 耳機音源插孔,左側則有 Thunderbolt 4 傳輸埠與 USB 3.2 Gen1 Type-A 連接埠,另也可看到左右兩側的散熱孔配置。 MSI 這次也升級前代並未搭載的 Thunderbolt 4 傳輸埠,但 SD 記憶卡插槽依舊沒有順利回歸,這點倒是比較可惜之處。

顯示螢幕
MSI Crosshair 17 HX AI 測試報告|向旗艦效能靠齊的誠意電競之作
螢幕解析度
MSI Crosshair 17 HX AI 測試報告|向旗艦效能靠齊的誠意電競之作
視訊鏡頭
MSI Crosshair 17 HX AI 測試報告|向旗艦效能靠齊的誠意電競之作
可全開螢幕轉軸
MSI Crosshair 17 HX AI 測試報告|向旗艦效能靠齊的誠意電競之作
Crosshair 17 HX AI 同樣搭載 17 吋 IPS 等級顯示螢幕,為 16:10 螢幕比例、240Hz 螢幕更新率的電競等級規格,同時也具備 100% DCI-P3 色域覆蓋範圍,雖是窄邊框設計但在實際設計上,則是上下邊框稍微加大,這樣能有更多的空間可配置 HD type (30fps @ 720p)的視訊鏡頭模組,並備有實體防窺遮罩,左右兩側也有雙陣列式麥克風,螢幕上蓋轉軸則具備 180 度全開結構設計,螢幕解析度最高則為 2560 X 1600 QHD+ 規格,當然也具備防眩光的霧面塗層。

筆電 C 件
MSI Crosshair 17 HX AI 測試報告|向旗艦效能靠齊的誠意電競之作
左側置腕處
MSI Crosshair 17 HX AI 測試報告|向旗艦效能靠齊的誠意電競之作
鍵盤背光
MSI Crosshair 17 HX AI 測試報告|向旗艦效能靠齊的誠意電競之作
Crosshair 17 AI HX 的鍵盤同為標準全尺寸鍵盤,並附上獨立數字按鍵的配置,但同樣的數字按鍵的顆粒尺寸較小,在敲擊時需要習慣一下手感避免誤觸的情況發生,鍵盤具備 24 區 RGB 鍵盤背光、1.7mm 按鍵行程設計,並在 WASD、四向按鍵與電源按鍵加強實際使用的辨識性,鍵盤敲擊的回彈手感相當紮實,靈敏度表現也相當優異。使用者也可透過 Mystic Light 應用程式來調整背光顏色與效果,具備四段亮度調整也算是實用的設計。下方觸控板也沒有加大的設計,但同樣支援手勢操作與多點觸控功能。

筆電 D 件
MSI Crosshair 17 HX AI 測試報告|向旗艦效能靠齊的誠意電競之作
內部硬體
MSI Crosshair 17 HX AI 測試報告|向旗艦效能靠齊的誠意電競之作
SSD 插槽
MSI Crosshair 17 HX AI 測試報告|向旗艦效能靠齊的誠意電競之作
記憶體插槽
MSI Crosshair 17 HX AI 測試報告|向旗艦效能靠齊的誠意電競之作
充電式鋰電池
MSI Crosshair 17 HX AI 測試報告|向旗艦效能靠齊的誠意電競之作
筆電底蓋同為一體式設計,但對於進風散熱孔進行特別的設計,可以看到左右兩側的進風散熱孔採用像是汽車進氣壩的外觀結構設計,內部則可以看到 MSI 獨家的 Cooler Boost 5 散熱系統,是由兩個散熱風扇與五根散熱銅管,搭配筆電尾端與左右兩側的 4 個散熱孔所構成。散熱模組的下方則可看到兩個 DDR5 記憶體插槽、Intel Wi-Fi 6E AX211 無線晶片、M.2 SSD NVMe PCIe Gen4 與 M.2 SSD NVMe PCIe Gen5 插槽,最後則是 4Cell 90Wh 充電式鋰電池,以及左右兩側的立體聲喇叭配置。

240W 變壓器
MSI Crosshair 17 HX AI 測試報告|向旗艦效能靠齊的誠意電競之作
變壓器重量
MSI Crosshair 17 HX AI 測試報告|向旗艦效能靠齊的誠意電競之作
筆電重量
MSI Crosshair 17 HX AI 測試報告|向旗艦效能靠齊的誠意電競之作
隨機附上的 240W 專用變壓器其尺寸體積還是沒有縮小的趨勢,搭配可拆式電源線的重量為 720g,至於新款的 Crosshair 17 HX AI 的單機身重量則來到 2.92Kg,在配重上也是滿挑戰攜帶移動的負重極限。

硬體監控
MSI Crosshair 17 HX AI 測試報告|向旗艦效能靠齊的誠意電競之作
AI 智慧引擎
MSI Crosshair 17 HX AI 測試報告|向旗艦效能靠齊的誠意電競之作
使用情境
MSI Crosshair 17 HX AI 測試報告|向旗艦效能靠齊的誠意電競之作
進階設定
MSI Crosshair 17 HX AI 測試報告|向旗艦效能靠齊的誠意電競之作
風扇轉速
MSI Crosshair 17 HX AI 測試報告|向旗艦效能靠齊的誠意電競之作
一般設定
MSI Crosshair 17 HX AI 測試報告|向旗艦效能靠齊的誠意電競之作
MSI Center 中控應用程式同樣也建置在這款筆電中,除能進行各項硬體的監測外,更可開啟微星 AI 智慧引擎,透過自行判斷當前使用的應用程式獲取最佳的效能與功耗輸出。當然各位龍魂電競筆電系列使用者相當熟悉的『使用情境』設定,也具備 AI 智慧自動、極致效能、平衡與節能靜音共四種模式,下方則有 MUX 顯卡直連的設定選項,包含獨立顯卡模式、MSHybrid 顯示模式與內建顯卡模式,另外在進階設定中,也備有 GPU 核心頻率與 VRAM 頻率調節,以及擁有自動、散熱加速與進階三種模式的風扇轉速設定。此外,在一般設定選單中,也有顯卡模式切換、螢幕節能模式、USB 電源共享等筆電常見的調整選項。

AI 網管中心
MSI Crosshair 17 HX AI 測試報告|向旗艦效能靠齊的誠意電競之作
Mystic Light 燈效
MSI Crosshair 17 HX AI 測試報告|向旗艦效能靠齊的誠意電競之作
智慧圖片管理
MSI Crosshair 17 HX AI 測試報告|向旗艦效能靠齊的誠意電競之作
系統診斷
MSI Crosshair 17 HX AI 測試報告|向旗艦效能靠齊的誠意電競之作
效能分析
MSI Crosshair 17 HX AI 測試報告|向旗艦效能靠齊的誠意電競之作
硬體檢測
MSI Crosshair 17 HX AI 測試報告|向旗艦效能靠齊的誠意電競之作
線上更新
MSI Crosshair 17 HX AI 測試報告|向旗艦效能靠齊的誠意電競之作
支援服務
MSI Crosshair 17 HX AI 測試報告|向旗艦效能靠齊的誠意電競之作
在應用程式中,使用者也可自行從功能集,下載包括 True Color、Mystic Light 燈效等應用程式,另外還有效能分析、遊戲畫面擷取、MSI 遊戲助手、硬體檢測等,另也可看到 AI 智慧降噪專業版,能針對喇叭與麥克風的噪音消除,近期 MSI 也加入 AI 網管中心、智慧圖片管理等運用 AI 的應用程式,為使用者提供更多的 AI 應用功能,最後在支援選單中,也備有線上客服與報修的系統,為使用者帶來更便利的使用與售後服務體驗。

MSI Crosshair 17 HX AI 測試報告|向旗艦效能靠齊的誠意電競之作
在提供效能實測項目前,先來查看本次測試Crosshair 17 HX AI 的硬體規格配置,其搭載搭載 Intel Core Ultra 7 255HX with Intel AI Boost(NPU)處理器,為 20 核心 20 線程架構,搭配 30MB L3 快取記憶體,顯示卡部分則為 NVIDIA GeForce RTX 5070 筆電 GPU with 572 AI TOPS,具備 8GB GDDR7 獨立顯示記憶體,另還有 32GB(16GB x 2) DDR5-5600MHz 記憶體,以及具備一個 Gen5 雙插槽的 1TB NVMe SSD PCIe Gen4 儲存裝置,為儲存裝置大廠美光所生產的製品。

MSI Crosshair 17 HX AI 測試報告|向旗艦效能靠齊的誠意電競之作
在主要硬體實際測試結果可以看到,在處理器效能的多核心執行緒的效能分數都相當優異,以新版的 CINEBENCH 2024 測試軟體可以看到多核心效能比起 AMD Ryzen 7 或 Apple M1 Max 等中高階處理器要來的出色;記憶體實測效能部分,在主要記憶體的讀寫拷貝的速度表現算是中規中矩,會影響到多工處理的延遲時序表現則為 107.6ns,確實還有改進的空間,而在 L3 快取記憶體的讀取寫入與拷貝速度表現則相當出色,延遲時序則來到 22.8ns,沒有壓低在 20ns 以下算是比較可惜的地方,這也會影響到開啟多分頁或應用程式時,比較會出現延遲的情況。

而在標準的 1TB PCIe NVMe Gen4 x4 M.2 SSD 儲存硬碟實際效能部分,在 CrystalDiskMark x64 與 TxBench 兩個測試軟體中,均測得循序讀取約 6 ,000 MB/s 的優異成績,另外在 AS SSD 測試軟體中,也有接近 6,000 MB/s 的讀取速度,寫入速度最高則為 5829.31 MB/s 的表現,測試結果就是符合 PCIe NVMe Gen4 x4 M.2 SSD 的標準,比較可惜的是 1TB 儲存容量的配置,對於目前的 3A 遊戲大作來說,是有點不太夠用,建議各位在購買時直接升級或擴充第二顆硬碟會是更好的選擇。

MSI Crosshair 17 HX AI 測試報告|向旗艦效能靠齊的誠意電競之作
圖形效能測試部分,在 NVIDIA GeForce RTX 5070 8GB GDDR7 筆電 GPU 的加持下,在 3DMark 的測試軟體中,都有超越 2023 年電競筆電的平均效能分數表現,而在全新的 NVIDIA DLSS 4 與 Intel XeSS 技術加持下,在是否開啟相關技術的情況下,分別具備 4.06 倍與 121.4% 的效能差異,至於各位比較關心的顯卡模式設定,我自己都是使用 MSHybrid 顯示模式,讓系統依照應用程式不同來切換內顯與獨顯,且經過長時間的運作,會讓判斷更為精準。

此外,在 UL Procyon 測試軟體中,包含 AI 推論與 AI 圖片生成效能測試內,其透過獨立筆電 GPU 要比處理器或獨顯能提供更優異的 AI 運算效能,尤其是在 AI 圖片生成,單張圖片生成的秒數就來到 8-10 倍的平均生成時間差異,也由於 NVIDIA 全新的 Advanced Optimus 與 TensorRT 技術能精準的提供硬體的效能輸出,這也讓使用者在進行 AI 運算或圖片生成時,不需要擔心效率不佳的情況。

MSI Crosshair 17 HX AI 測試報告|向旗艦效能靠齊的誠意電競之作
而在 AI 大型語言模型分析的效能測試中,根據 ONNXRuntime DirectML 引擎進行測試,可以看到這款筆電在 Phi 3.5 模型上取得 2,579 的綜合效能分數,平均延遲僅 0.36 秒,吞吐速率達到 93.15 tokens/s,在 AI 文字生成上僅能算是中階效能等級的表現。此外,這款電競筆電在 Mistral 7B 與 LLaMA 3 文字生成模型上的效能表現上算是相當平均,比較有差異的會是在平均延遲的秒數上,至於 LLaMA 2 的文字生成模型則沒有完成測試,整體來說,對於有使用 ChatGPT、CoPilot 等 AI 應用服務上,這款筆電都能保持順暢但要花點時間的文字生成反應速度。

MSI Crosshair 17 HX AI 測試報告|向旗艦效能靠齊的誠意電競之作
接著要來看到的是實機的 3A 遊戲效能測試,MSI Crosshair 17 HX AI 提供玩家 RTX 5070 筆電 GPU 與 2560 X 1600 螢幕解析度及 240Hz 螢幕更新率的顯示螢幕。透過實際的的 3A 遊戲效能測試來看,在對硬體效能有極高要求的《Cyberpunk 2077》、《黑神話:悟空》、《印第安納瓊斯:古老之圈》等 3A 遊戲中,都有超過或接近平均 60FPS 的效能表現,雖不至於達到出色的效能,但在最高解析度與遊戲效能開啟環境下,搭配 DLSS 4 技術與光影追蹤的優化,也能確實滿足遊戲玩家在高畫質與順暢度之間獲得最大化的平衡。

待機時CPU/GPU溫度
MSI Crosshair 17 HX AI 測試報告|向旗艦效能靠齊的誠意電競之作
待機時機身溫度
MSI Crosshair 17 HX AI 測試報告|向旗艦效能靠齊的誠意電競之作
在系統穩定度與散熱效能測試部分,布萊恩同樣是在極致效能模式搭配散熱加速來進行測試,使用的測試軟體分別為 FurMark 與 CINEBENCH R23。在待機時可以看到 CPU 溫度平均為 41 度,最高溫度則來到 55 度,而 GPU 溫度在待機時則為 34 度。至於筆電機身溫度部分,最高溫則在筆電尾端中央偏左側的出風孔,最高溫為 45.1 度,而筆電機身兩側置腕處則分別為 26.1 度與 25.7 度,在鍵盤 WASD 對應到內建 SSD 的位置,實測溫度約來到 27.8 度,機身的溫度並沒有明顯的高溫出現,不過在後側散熱孔處的高溫確實有點偏高。

測試時CPU/GPU溫度
MSI Crosshair 17 HX AI 測試報告|向旗艦效能靠齊的誠意電競之作
測試時機身溫度
MSI Crosshair 17 HX AI 測試報告|向旗艦效能靠齊的誠意電競之作
散熱風扇噪音
MSI Crosshair 17 HX AI 測試報告|向旗艦效能靠齊的誠意電競之作
在兩款測試軟體同時運行約 15 分鐘後,可以看到 CPU 溫度在效能測試時最高溫為 99.0 度,至於 CINEBENCH 23 處理器的效能分數為 22,227 分,與正常測試的 CPU 效能相比僅有 23% 的效能下降,整體來說,CPU 的溫度控制還有強化的空間,但因高溫帶來的降頻情況並非太過明顯。至於 GPU 溫度最高則則來到 76 度,另外看到筆電機身最高溫處則維持相同,最高溫則提升至至 48.3 ,溫度提升的幅度並沒有太大。

而在左右兩側置腕處則分別為 29.2 與 29.0 度,比起待機時僅有 2-3 度的溫度提升,散熱效能表現上也算是相當不錯。最後在散熱加速模式下,這款筆電的散熱風扇噪音值經實測為 68.0dB,除了噪音值有點偏高外,持續的散熱風扇運轉的低頻聲還是會影響到實際使用時的舒適度,建議各位可以搭配隔音效果較好的耳機來搭配使用,就能減少聽感不適的情況。

MSI Crosshair 17 HX AI 測試報告|向旗艦效能靠齊的誠意電競之作
最後來看到 MSI Crosshair 17 HX AI 在 PCMark 10 綜合效能測試中獲得 8,006 分的效能分數,整體的效能表現同樣超過 2023 年的電競筆電平均效能,並超過約 90% 的測試硬體裝置。這款筆電在各項筆電工作環境測試下,都有超出平均水準的效能表現,不論是專業創作者或遊戲玩家,甚至是日常工作使用上,都能獲得相當穩定且平均的效能輸出。

MSI Crosshair 17 HX AI 測試報告|向旗艦效能靠齊的誠意電競之作
全新的 MSI Crosshair 17 HX AI 電競筆電雖維持系列筆電相同的外觀結構設計,但在硬體規格與效能表現上都有向上提升一個等級,在價格定位也維持不到 6 萬元,並能提供超越中階效能電競筆電的效能輸出,以及平均水準以上的 AI 運算能力,即便在這款筆電並非以輕薄好攜帶為主的設計下,還是相當吸引消費者目光的一款筆電產品。再加上 17 吋 QHD+ 與 240Hz 螢幕更新率的大尺寸電競規格顯示螢幕,與尚屬優異的散熱效能表現,對於預算有限但又想最大化效能與使用體驗的消費者來說,確實是相當值得考慮的一款電競筆電選擇。

比較可惜的是全速散熱時的噪音稍大,1TB 儲存容量的標準配置有點不太夠用,另外在主要記憶體的延遲時序稍高,都是 Crosshair 17 HX AI 需要額外改進或是需要花費額外預算才能進行強化的地方。不過總體而言,MSI Crosshair 17 HX AI 可以算是目前市售中階效能電競筆電中,算是相當划算的選擇之一,在記憶體可升級至最高的 96GB DDR5-6400MHz,以及具備額外的 Gen5 規格硬碟插槽的情況下,對於延長使用年限也是有很大的助益。

▋福利社

Model:五倍
MSI Crosshair 17 HX AI 測試報告|向旗艦效能靠齊的誠意電競之作
MSI Crosshair 17 HX AI 測試報告|向旗艦效能靠齊的誠意電競之作
MSI Crosshair 17 HX AI 測試報告|向旗艦效能靠齊的誠意電競之作
MSI Crosshair 17 HX AI 測試報告|向旗艦效能靠齊的誠意電競之作
MSI Crosshair 17 HX AI 測試報告|向旗艦效能靠齊的誠意電競之作
MSI Crosshair 17 HX AI 測試報告|向旗艦效能靠齊的誠意電競之作
MSI Crosshair 17 HX AI 測試報告|向旗艦效能靠齊的誠意電競之作
MSI Crosshair 17 HX AI 測試報告|向旗艦效能靠齊的誠意電競之作
MSI Crosshair 17 HX AI 測試報告|向旗艦效能靠齊的誠意電競之作
MSI Crosshair 17 HX AI 測試報告|向旗艦效能靠齊的誠意電競之作
2025-07-18 9:30 發佈
好久不見的五倍❤️
這件平口太讚了,性感中帶有質感。
牙齒好漂亮,根本是牙膏廣告女主角。
這台應該是最近看起來很不錯的一台
功能很不錯
看那散熱銅管~就知道這台肯定不輕...
看了配備都很不錯就只差價錢了
回文看福利
感謝分享&介紹,MSI Crosshair 17 HX AI 就是讚
這台開價還不錯
規格不錯、價位合理!拿來玩遊戲跟文書非常適合。
Bryan.S wrote:
以中階效能等級機型成...(恕刪)


1TB的儲存容量

真的是不太夠
  • 5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