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頂尖效能與精緻工藝之間尋求極致平衡,MSI 全新推出的 Titan 18 HX Dragon Edition Norse Myth 不僅是品牌在筆電外觀設計工藝上的巔峰之作,更標誌著旗艦級電競效能的全新里程碑。這款旗艦級電競筆電搭載最新 Intel Core Ultra 9 系列處理器與 NVIDIA GeForce RTX 5090 筆電 GPU,透過 MSI 獨家 OverBoost Ultra 技術實現高達 270W 的總功耗釋放,展現媲美桌上型電腦的處理與繪圖效能。其也是首款搭載 18 吋 4K 120Hz Mini LED 顯示螢幕的電競筆電,專為高階玩家與內容創作者打造嶄新的視覺瀏覽體驗。
除旗艦級的硬體效能外,Titan 18 HX Dragon Edition Norse Myth 在機身上蓋與掌托均由大師級工藝師手繪龍紋與世界樹符文,最終透過金屬蝕刻、鏡面雕刻與多重拋光陽極工藝製作完成,將北歐神話意象與現代科技徹底融合。再加上支援 PCIe Gen5 SSD 的獨立散熱模組、多組高速儲存擴充配置,以及具備完整功能的 Thunderbolt 5 傳輸埠與 DDR5-6400MHz 記憶體支援等頂規架構,Titan 18 HX 無疑是 MSI 龍魂電競筆電系列中規格最強悍、設計最具象徵意義的全方位旗艦機種。
本次布萊恩同樣會帶各位深入解析 Titan 18 HX Dragon Edition Norse Myth 的各項效能實測數據,同時評估其在高效能運算、AI 運算、創作應用與 3A 遊戲中的實際表現。對於追求極致效能與獨特設計的消費者而言,這款 Titan 18 HX 是否真的貨真價實,就讓我們接著看下去。
外觀設計與配置
處理器效能解析
記憶體與快取記憶體效能解析
硬碟讀寫效能解析
AI 運算效能
圖形渲染效能解析
實機遊戲效能解析
散熱效能實測
綜合效能解析
心得總結
MSI Titan 18 HX Dragon Edition Norse Myth A2XWJG-407TW 重點規格:
作業系統:Windows 11 Pro
處理器:
Intel Core Ultra 9 processor 285HX with Intel AI Boost (NPU)
24 cores (8 P-cores + 16 E-cores), 24 thread, 40MB cache, Max Turbo Frequency 5.5 GHz
顯示晶片:
NVIDIA GeForce RTX 5090 Laptop GPU
Up to 2160MHz Boost Clock 175W Maximum Graphics Power with Dynamic Boost.
儲存裝置:
2TB*1 NVMe SSD PCIe Gen5
2TB*2 NVMe SSD PCIe Gen4
記憶體:
Up to DDR5-6400MHz, 2 Slots, Max 96GB
顯示螢幕:
18 吋 IPS 等級 Mini LED(UHD+ 3840 x 2400 / 16:10/120Hz / 100% DCI-P3 色域 / VESA DisplayHDR 1000 認證)
I/O 埠:
1x 3.5mm Mic-in/Headphone-out Combo Jack
2x Thunderbolt 5 (DisplayPort/ Power Delivery 3.1)
3x Type-A USB3.2 Gen2
1x RJ-45 有線網路插孔
1x HDMI 2.1 (8K @ 60Hz / 4K @ 120Hz)
1x SD Express
1x 電源輸入孔
通訊:
2.5 Gigabit Ethernet
Intel Killer Wi-Fi 7 BE1750, Bluetooth v5.4
電池:
99.9Whrs / 4-Cell
尺寸:
404( W ) x 307.5( D ) x 24-32.05( H ) mm
重量:
3.6Kg
官方建議售價:
194,900 元
▍外觀設計與配置
- 包裝外盒
- 內盒包裝設計
- 筆電本體
- 九界圖樣
- 龍魂徽章
- 配件盒
從外盒包裝就滿載濃濃的龍魂信仰,也讓我破例在實測文章中,花一點版面為這款 MSI Titan 18 HX 北歐神話龍魂典藏限定版開箱介紹。外盒包裝上印有特別設計的手繪龍紋圖騰,搭配北歐盧恩符文進行點綴。筆電包裝盒內側具備北歐神話九界圖與盧恩符文,內側則有 Titan 18 HX Dragon Edition Norse Myth 筆電型號名稱與設計背景文字,最下方抽屜型設計的配件盒,則包含有電源供應器、電源線、藍牙無線滑鼠等周邊配件,如果各位想看詳細的介紹,可以回到年初的 CES 報導文章中觀看,在此就不多做贅述。
- 螢幕上蓋
- 手繪龍身圖樣
螢幕上蓋算是這款龍魂北歐限定版的設計亮點之一,除用金屬蝕刻技術製作而成的手繪龍身圖樣外,其龍眼與龍鱗上的漸層色彩印刷技術,也是讓這款筆電要價 194,900 元的關鍵點之一。右側的 MSI Logo 則具備搶眼的 RGB 燈校,但我再次拿到實機後,還是覺得如果龍眼可以配上 RGB 燈效的話,似乎會更吸引消費者的目光。螢幕上蓋的左上方則可以看到若隱若現的盧恩符文,右下角的盧恩符文,其意思就是『Dragon Edtion』在外型設計上確實下了一番工夫,姑且不論主觀的美醜,光是用心程度就可以為 MSI 加了不少分數。
- 筆電前端
- 筆電尾端
- 左側 I/O
- 右側 I/O
這款龍魂北歐限定版的筆電機身是用鎂鋁合金材質打造而成,筆電前端則有能讓使用者輕鬆單指開啟上蓋的隆起結構,筆電尾端則同樣使用斜紋路裝飾條點綴,後側的 I/O 則有 HDMI 2.1 (8K @ 60Hz / 4K @ 120Hz)、專用充電連接埠,以及 RJ-45 有線網路插孔。而筆電的左右兩側則有 3.5mm 複合音源插孔、2 個 Thunderbolt 5 (支援 DisplayPort/ Power Delivery 3.1)、
3 個 Type-A USB3.2 Gen2,與 SD 記憶卡讀卡機。
- 顯示螢幕
- 顯示螢幕資訊
- IR 視訊鏡頭
Titan 18 HX 北歐神話龍魂典藏限定版,則與延續前代具備 18 吋 4K Mini LED 120Hz 電競級顯示螢幕,窄邊框設計的螢幕則是在上方則是 IR FHD type (30fps@1080p) 視訊鏡頭,以及陣列式麥克風,能夠搭配 Windows Hello 進行安全性登入,也可以越過實體鏡頭遮罩近一步提供實際使用上的安全隱私性。
- 筆電 C 件
- 龍魂徽章
Titan 18 HX 北歐神話龍魂典藏限定版則是配上由 SteelSeries 獨家打造 Cherry 單鍵 RGB 超薄機械式鍵盤,搭配單點 RGB 鍵盤背光與獨立數字按鍵,鍵盤下方則同樣具備與前代相同的 Mystic Light 無邊界 RGB 觸控板。當然眼睛很利的各位應該都可以看到在筆電左側掌拖處,則是使用鋅金屬嵌入立體龍紋圖騰,同時為避免實際使用的不適感,MSI 也特別用強化透明上蓋覆蓋,這也讓這個特別設計的徽章,看起來有點像是要啟動特殊功能的嵌入式開關,帥氣度真的直接給好給滿。

筆電 D 件同樣延續前代的設計風格具備多個立體防滑橡膠墊,藉以增加機身底部的散熱進風空間,底蓋中央同樣也有 Titan 筆電名稱的蝕刻文字,並附上四個放射狀裝飾條,至於限定版的底蓋同為黑色配色,至於一般版的底蓋會否與前代一樣使用鈦金屬銀配色,就需要等實際拿到筆電後才能得知。
- 散熱系統
- Gen5 SSD 獨立散熱導管
- 雙 Gen4 SSD 插槽
- 鋰電池規格
卸下底蓋後,首先進入眼簾的就是採用雙散熱風扇搭配大尺寸 Vapor Chamber Cooler 均溫板所組成的散熱系統,搭配 3D 散熱結構與四出風口配置。而為了因應全新的 PCIe Gen 5 SSD 規格導入,MSI 也特別為 PCIe Gen 5 SSD 推出全新的 SSD 散熱管,這個散熱系統上的散熱導管將與筆電原本的散熱系統相連,藉以提供 SSD 穩定的散熱效能。筆電機身內還具備其它三個 Gen 4 SSD 插槽,以及金屬板蓋住的 4 組 DDR 記憶體插槽,最高可支援到 192GB 容量,可用於未來擴充與升級使用,內建的鋰電池則為 4-Cell、99Whr 規格配置,無線網路晶片則是 Intel Killer Wi-Fi 7 BE1750,支援最新的 WiFi7 無線網路與藍牙 5.4。
- 筆電重量
- 電源供應器重量
實際測量 MSI Titan 18 HX 北歐神話龍魂典藏限定版的單筆電重量為 3.644Kg,雖然早有心理準備但每次拿著它移動時還是能感受到其所帶來沈甸甸的手感,至於隨附的 400W 電源供應器,搭配可拆式電源線的重量為 1.14Kg,為了極限效能所帶來的輕量化犧牲我想還是必須的吧~~

▍處理器效能解析
- 處理器資訊
- CPU-Z 處理器效能
- Cinebench R20 處理器效能
- Cinebench R23 多核心處理器效能
- Cinebench R23 單核心處理器效能
- Cinebench 2024 多核心處理器效能
- Cinebench 2024 單核心處理器效能
- X264 FHD Benchmark
MSI Titan 18 HX Dragon Edition Norse Myth 所搭載的是 Intel Core Ultra 9 285HX 處理器,採最新 Arrow Lake 架構平台,擁有 8 個 P-Core 與 16 個 E-Core,總計 24 核心、24 執行緒的設計,最高單核心加速時脈達 5.2GHz,其最大 TDP 則為 55W。
在 CPU-Z Benchmark 測試中,Core Ultra 9 285HX 的單核心分數達到 860 分,多核心則高達 18,077 分,對比現行市面主流筆電處理器的效能表現明顯有不錯的優勢。此外,Cinebench R20 測試中,在多核心效能分數取得 15,442 分,僅次於 48 核 96 執行緒的 Xeon Platinum 伺服器等級處理器,並領先其他桌機級 Ryzen 與 Xeon 工作站處理器,顯示這顆處理器在多執行緒負載上的高效能表現。
而在 Cinebench R23 測試中,其多核心效能分數更進一步達到 37,232 分,單核心效能部分也有 2,126 分的表現。這顯示該處理器不僅適用於 3D 渲染與視覺特效等高負載任務,在需依賴高單核效能的遊戲或互動式應用場景中也能有相當優異的效能輸出。Cinebench 2024 的實際測試結果,則分別獲得 2,160(多核)與 129(單核)分數,再次證明這顆處理器確實具備頂級的效能表現。
最後,在 X264 FHD Benchmark 編碼測試中,Intel Core Ultra 9 285HX 則獲得平均 122.1 FPS 的影片轉檔效能,效能表現幾乎是過去主流 6 到 12 核心 HEDT 系統表現的 4 至 5 倍,對於長時間進行影片剪輯、H.264/AVC 甚至是 H.265 轉碼的影片創作者而言,確實可大幅縮短影片後製的處理時間。
▍記憶體與快取記憶體效能解析

在記憶體配置方面,MSI Titan 18 HX Dragon Edition Norse Myth 搭載雙通道架構的 96GB DDR5-6400MHz 記憶體架構,搭配 Intel Arrow Lake-HX 處理器與 HM870 晶片組。根據 AIDA64 Cache & Memory Benchmark 的實測結果,其記憶體運作頻率為 DDR5-3192MHz(等效 6384MHz),時序設定為 26-26-26-52。
經實測後的讀取速度表現達 91,101 MB/s,寫入速度為 86,502 MB/s,複製速度則達 88,816 MB/s,整體記憶體頻寬表現已接近頂規桌上型電腦的等級。但在延遲部分,Titan 18 HX 的記憶體存取延遲為 129.8 ns,雖在數值上略高於部分桌機平台,但考量其筆電平台架構與高頻運作環境,其實還算是在合理的範圍,但對於部分遊戲引擎物理模組等極度仰賴低延遲反應的應用場景,可能在高負載狀態下產生些微影響。
而在快取記憶體部分,處理器內建的 L1 Cache 讀取帶寬為 1175.9 GB/s,L2 Cache 複製帶寬達 833.5 GB/s,而 L3 Cache 也有 940.46 GB/s 的讀取能力,顯示出這顆處理器在資料交換與快取傳遞方面具備極高效率,能有效應付高負載運算環境下的快取命中率與處理即時性。像是影片剪輯、大型模型運算、資料分析等 AI 推論的實際應用環境下,Titan 18 HX 所提供的記憶體傳輸頻寬確實能提升資料載入與處理效率,尤其再加上 RTX 50 系列 GPU 與 PCIe Gen5 SSD 的頂級規格配置下,讓這款電競筆電具備整體系統高效能輸出的優勢。
▍硬碟讀寫效能解析
- 硬碟資訊(1)
- 硬碟資訊(2)
- 硬碟資訊(3)
- Crystal Disk Benchmark
- AS SSD Benchmark
- TxBench
- PCMark 10 硬碟效能
MSI Titan 18 HX Dragon Edition Norse 內建的儲存裝置,是由一顆單獨的 2TB Samsung NVMe PCIe Gen5 SSD 搭配兩顆 2TB Samsung PCIe Gen4 SSD 所組成的 RAID 0 陣列,並採用 Intel 平台原生 RAID 控制技術進行整合。從 CrystalDiskMark 的測試結果可以看到,這個 RAID 陣列於順序讀取部分達到 13,808 MB/s,順序寫入達 7,891 MB/s,已接近 PCIe Gen5 x4 的理論峰值速度。在隨機存取部分,4K Q32T16 測得讀寫分別為 652.33 MB/s 與 430.33 MB/s,4K Q1T1 單線程表現則為 39.86 MB/s 與 70.45 MB/s,顯示這個儲存裝置在高並行資料調用與小檔案隨機操作上亦具備高效率傳輸。
AS SSD Benchmark 中顯示其順序讀取速度為 7,789.9 MB/s,寫入為 4,680.3 MB/s,而 4K-64 Thread 高併發測試中則達到接近 940~990 MB/s 的水準。存取延遲方面,讀寫皆低於 0.05 ms,整體分數達 4,046 分,足以應對包含遊戲載入、大型專案開啟、AI 模型調用等需高速反應的應用場景。在 PCMark 10 Full System Drive Benchmark 模擬實際使用情境下,該組 RAID 配置獲得 1,001 分的儲存整體表現,總頻寬為 157.78 MB/s,整體存取延遲為 165 微秒,代表其在系統綜合載入與日常應用連續操作中仍有極佳的效能表現。
▍AI 運算效能
- AI WinML Benchmark float32_CPU
- AI WinML Benchmark float32_內顯
- AI WinML Benchmark float32_GPU
在 AI Windows ML Benchmark 測試中,MSI Titan 18 HX 分別針對三種運算裝置進行推論效能測試:Intel Core Ultra 9 285HX(CPU)、Intel Arc GPU(iGPU)、以及 NVIDIA GeForce RTX 5090 Laptop GPU(dGPU),對應多項常見深度學習模型,包括 MobileNet V3、ResNet 50、Inception V4、DeepLab V3、YOLO V3 以及高精度的影像重建模型 REAL-ESRGAN。
在僅使用 CPU 執行的情況下(得分 142),各模型推論時間為 MobileNet V3:1.38ms、ResNet 50:10.54ms、Inception V4:28.65ms、YOLO V3:56.92ms、REAL-ESRGAN:2443.90ms。雖能順利執行各項模型,但在如 REAL-ESRGAN 較複雜的深層網路中明顯顯示出 CPU 計算瓶頸。
改由 Intel GPU(Arc 顯示核心) 執行時(得分 137),雖 MobileNet V3 與 ResNet 50 推論時間略降至 1.36ms、10.57ms,但在 YOLO V3 與 REAL-ESRGAN 部分反而因內顯晶片的架構限制,延遲增加至 95.67ms 與 1923.70ms,顯示 iGPU 雖具備一定 AI 加速能力,仍難以完全勝任重型模型推論任務。
最後來看到的是 NVIDIA GeForce RTX 5090 Laptop GPU,其 AI Overall 分數高達 1022,大幅領先其他運算平台。從細項來看,在 MobileNet V3 僅需 0.53ms,ResNet 50 為 1.20ms,Inception V4 僅 3.20ms,YOLO V3 更降至 5.75ms,REAL-ESRGAN 也僅 90.11ms,顯示這顆頂規的筆電 GPU 在深度學習推論任務中具備極高並行處理效率與記憶體帶寬支援,特別適用於影像識別、即時檢測與高品質超解析實際應用場景下使用。
- AI OPENVINO float16_CPU
- AI OPENVINO float16_GPU
- AI OPENVINO float16_NPU
MSI Titan 18 HX Dragon Edition Norse Myth 搭載最新 Intel Core Ultra 9 285HX 處理器,內建 NPU 架構,透過 Intel OpenVINO 2025 測試平台,針對其 CPU、本地 AI Boost(NPU)以及內顯 GPU 進行深度學習模型推論效能實測,包含 MobileNet V3、ResNet 50、Inception V4、DeepLab V3、YOLO V3 與 REAL-ESRGAN 等常見模型。
首先,在 CPU(Core Ultra 9 285HX) 模式下,最終獲得 AI Computer Vision 效能分數為 259,MobileNet V3 平均推論時間為 0.73ms,ResNet 50 為 6.13ms,YOLO V3 達 37.90ms,而 REAL-ESRGAN 推論耗時高達 1329.32ms,顯示即便 CPU 在多執行緒處理上具備不錯基礎,但在面對深層神經網路與影像超解析任務時,仍存在明顯地效能瓶頸。
接著切換到 Intel Arc iGPU(內建顯示核心) 執行環境進行測試,效能分數則微幅提昇至 332,在 ResNet 50、YOLO V3 與 Inception V4 的推論時間皆有明顯的縮短,分別為 3.86ms、24.08ms 與 11.51ms。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在 REAL-ESRGAN 的表現上亦降至 766.44ms,顯示 iGPU 雖受限於頻寬與記憶體配置,但在中階模型下可有效提升效率。
最後看到在 AI Boost(NPU 模組) 測試環境模式中,整體 AI 分數提升至 393,推論時間全面縮短:MobileNet V3 僅 0.68ms、ResNet 50 為 2.76ms、YOLO V3 更僅 16.19ms,REAL-ESRGAN 也下降至 522.52ms。此成績在現階行動平台中表現亮眼,代表 NPU 模組可有效卸載 CPU/GPU 負載,並提供低功耗且高效能的本地化 AI 推論支援。

根據 AI TensorRT Benchmark 實測結果,MSI Titan 18 HX Dragon Edition Norse 透過 NVIDIA GeForce RTX 5090 筆電 GPU 的 TensorRT 10.8 引擎進行模型推論測試,在標準 float32 精度下取得總分 1552 分,顯示其於多種主流 AI 模型中具備高效的處理能力。從各項模型推論時間來看,Titan 18 HX 可在毫秒等級完成 MobileNet V3(0.21ms)、ResNet 50(0.94ms)及 Inception V4(3.44ms)等分類與特徵辨識任務;在語意分割任務如 DeepLab V3(3.54ms)與目標偵測模型 YOLO V3(4.25ms)中也有穩定且具競爭力的反應速度。值得注意的是,針對高計算量的圖像超解析模型 REAL-ESRGAN,雖推論時間為 111.29ms,較其他模型為高,但對於非即時的批次影像強化仍屬可接受範圍。
同時這款筆電內建高達 96GB 記憶體與 PCIe Gen5+Gen4 RAID 0 SSD 組合,確保模型載入與中間資料存取時不會成為瓶頸,有利於大型模型訓練與部署。其高速頻寬與低延遲特性,對於從事電腦視覺、影像推論或 AI 演算法優化的專業使用者來說,會是一大優勢。
- AI Image Generation_SD 1.5(FP16)_GPU
- AI Image Generation_SD 1.5(INT8)_GPU
- AI Image Generation_SD XL(FP16)_GPU
- AI Image Generation_SD 1.5(FP16)_iGPU
- AI Image Generation_SD 1.5(INT8)_iGPU
- AI Image Generation_SD XL(FP16)_iGPU
MSI Titan 18 HX Dragon Edition Norse 所搭載的 NVIDIA GeForce RTX 5090 筆電 GPU,配備 24GB GDDR7 記憶體與最新 TensorRT 加速引擎,於 AI 圖像生成應用中展現出極致的效能表現。首先在 Stable Diffusion 1.5 INT8 模式下,Titan 18 HX 獲得 38,534 的效能分數,8 張 512 x 512 圖像生成僅耗時 6.488 秒,平均每張圖片生成僅需 0.811 秒,充分發揮 INT8 精度在速度與效能間的平衡優勢,適合需大量快速輸出草稿圖像、生成式動畫草圖或即時多樣圖像測試場景。
轉換至 Stable Diffusion 1.5 FP16 高精度模式,雖整體生成時間增加至 28.389 秒(16 張圖,約 1.774 秒/圖),但相對保有較佳細節紋理與模型表現穩定性,在此模式中更適合插畫師、設計師或行銷創作者,需同時兼顧效率與品質之應用。最後於 Stable Diffusion XL(SDXL FP16,1024 x 1024 解析度)的測試模式下,Titan 18 HX 完成 16 張高解析圖像共耗時 201.71 秒,平均每張生成時間為 12.607 秒。雖說整體的執行時間明顯變長,但考量模型複雜度與輸出尺寸,這樣的效能測試結果仍屬頂級水準。
除了 RTX 5090 GPU 模式,我也同樣以 Intel Graphic iGPU 執行多組 Stable Diffusion 模型,讓各位看一下在不啟用獨立筆電 GPU 的情況下,能否透過 NPU/iGPU 完成圖像生成任務,並保有一定效率,測試環境則是採用 OpenVINO 2025 推論引擎進行。可以看到在 Stable Diffusion 1.5 FP16 測試中,輸出 16 張 512 x512 圖像共耗時 1287 秒,平均每張生成需時 80.443 秒,整體評分僅 77 分。雖能順利完成任務,但生成時間偏長,顯示 iGPU 執行高精度 FP16 模型仍存在明顯效能瓶頸。
切換至 Stable Diffusion 1.5 INT8(量化模型)模式後,生成 8 張圖像總耗時 257.7 秒,平均每張僅需 32.213 秒,整體評分達 970 分,顯示在輕量化與量化優化後,iGPU 可應付中等負載的圖像生成任務,特別適用於草圖生成、AI 編輯前處理等需求。至於執行 Stable Diffusion XL(SDXL FP16,1024 x 1024) 模型時,則明顯超出 iGPU 計算能力範圍,16 張圖像總生成時間達 9653 秒,平均每張需 603.33 秒,總體評分僅 62 分,顯示高解析、大模型與 FP16 精度在 Arc iGPU 上無法有效實現,僅適用於實驗或模型驗證。
- AI Text Generation Benchmark_GPU
- AI Text Generation Benchmark_iGPU
在 AI 文字生成的效能實測中,Titan 18 HX Dragon Edition Norse 所搭載的 NVIDIA GeForce RTX 5090 筆電 GPU 展現出優異的推論效能,在多款主流大型語言模型(LLMs),包含 Phi、Mistral、LLaMA 2 與 LLaMA 3 環境中,透過 ONNXRuntime-DirectML 1.20.1 引擎達成低延遲與高輸出速率的應用表現。實測結果顯示,在 Phi 模型中,這款筆電的首次輸出延遲僅為 0.240 秒,平均輸出速度達 169.13 tokens/s,總推論時間為 17.6 秒,整體得分高達 4,251 分。Mistral 模型則達成每秒 132.91 tokens 的輸出效率,LLaMA 3 與 LLaMA 2 分別為 113.47 與 64.83 tokens/s,這表示 RTX 5090 筆電 GPU 不僅能迅速回應,也具備穩定高效的處理能力。
相較之下,當系統僅啟用 Intel Graphic iGPU 並使用 OpenVINO 2025 引擎進行推論時,整體效能大幅下降。以 Phi 模型為例,其首次輸出時間延長至 4.38 秒,輸出速率僅 19.98 tokens/s,總推論時間超過 165 秒,得分僅為 342 分。其餘模型如 Mistral、LLaMA 3 與 LLaMA 2 表現也不算太好,多數推論初期延遲超過 6 秒,平均輸出速度降至每秒 7–13 tokens,不僅難以支援即時輸出需求,也無法滿足大規模推論任務的運算密度。
▍圖形渲染效能
- 顯卡資訊
- 3DMark Fire Strike
- 3DMark Fire Strike Extreme
- 3DMark Fire Strike Ultra
- 3DMark Time Spy
- 3DMark Time Spy Extreme
- 3DMark Port Royal
- 3DMark Steel Nomad
- 3DMark Speed Way
MSI Titan 18 HX Dragon Edition Norse 搭載的 NVIDIA GeForce RTX 5090 Laptop GPU 採用 Ada Lovelace 架構,內含 10,496 組 CUDA 核心,具備 24GB GDDR7 記憶體,記憶體頻寬高達 896 GB/s,並具備完整的光線追蹤(Ray Tracing)與深度學習超高採樣(DLSS 4)支援。根據 GPU-Z 實測顯示,其預設運作時脈達 1,597 MHz,具備 178.9 GPixel/s 的像素填充率與 523.8 GTexel/s 的紋理填充率,充分體現其圖形處理的原生優勢。
從 3DMark 多項測試中可觀察到,RTX 5090 筆電 GPU 在 Fire Strike 基準測試中取得 39,896 分的總成績,其中圖形分數高達 50,355 分,超越 98% 以上的市場裝置。在 Fire Strike Extreme 與 Fire Strike Ultra 測試中,亦分別繳出 28,156 與 15,856 的整體分數,皆顯示出 Titan 18 HX 面對高解析度與重負載遊戲場景,仍能維持高效穩定表現。Time Spy 與 Time Spy Extreme 測試則進一步驗證其在 DirectX 12 運算架構下的強大效能,分別獲得 21,673 分與 11,881 分,對應 93% 與 76% 的市售機種效能優勢表現。
此外,Port Royal 測試中取得 15,213 分,則也表示 RTX 5090 筆電 GPU 於光線追蹤場景下也具備優異效能,足以勝任即時渲染、次世代遊戲與專業視覺運算任務。最後在新一代 Steel Nomad 與 Speed Way 測試項目中,Titan 18 HX 分別獲得 5,786 分與 6,259 分,表現雖略低於旗艦桌機 GPU,但在筆電平台上仍屬前段班大幅超越市場主流電競筆電。
- DiectX RAYTRACING Feature Test
- NVIDIA DLSS Feature Test
- Intel XeSS Feature Test
在 DirectX RayTracing Feature Test 中,MSI Titan 18 HX 配備的 NVIDIA GeForce RTX 5090 Laptop GPU 提供平均 80.11 FPS 的流暢畫面更新率,顯示這顆筆電 GPU 可在硬體加速光線追蹤的場景中維持高效能表現,使其能勝任 3A 級遊戲或具備進階光影渲染技術的視覺應用,對於開發者、設計師與硬核玩家而言具有高度的吸引力。
而在 NVIDIA DLSS Feature Test 中,RTX 5090 筆電 GPU 在 4K 輸出(3840 x 2160)與 DLSS 開啟的條件下,平均幀率從原生渲染的 35.00 FPS 大幅提升至 126.47 FPS,展現出超過 3.6 倍的效能增幅。測試環境採用 DLSS 4 搭配 2x Frame Generation 與 Performance 模式,能有效減輕高解析度下的圖形運算負擔,同時保持畫面清晰度與即時反應。
最後在 Intel XeSS Feature Test 中,在測試解析度為 2560 x 1440,啟用 XeSS 後,平均幀率由 66.20 FPS 提升至 144.83 FPS,具備 118.8% 的效能提升幅度。XeSS 模式選擇「Balanced」平衡模式,主要是在兼顧畫質與效能的前提下,讓中高解析度遊戲場景也能順暢執行,也滿適合如影像剪輯、遊戲實況串流與 AI 模擬渲染的環境中使用。
- Blender 渲染效能(CPU)
- Blender 渲染效能(iCPU)
- Blender 渲染效能(GPU)
- V-Ray 6_CPU
- V-Ray 6_GPU_CUDA
- V-Ray 6_GPU_RTX
- V-Ray 6_CPU_CUDA
在 Blender 4.4.0 的實測中,Titan 18 HX 配備的 Intel Core Ultra 9 285HX 處理器單獨運算時獲得 524.42 分,落在前 39% 的排名區間,顯示其 CPU 雖具備 24 核心、5.82GHz 的高頻運算能力,但在專業 3D 渲染工作中,仍受限於 CPU 架構本身的算力密度與能效比,僅適合中等負載的建模與場景編輯。相對而言,搭載的 NVIDIA GeForce RTX 5090 筆電 GPU 在 Blender 中使用 OPTIX 渲染器獲得 8257.96 分,名列頂尖 0% 的表現,遠超過絕大多數筆電與桌機顯卡。最後在使用 Intel Graphics 並透過 ONEAPI 進行 GPU 渲染時則僅獲得 334.71 分,顯示內建 GPU 僅適用於低負載或預覽用途,不適合正式渲染工作流程。
在 V-Ray Benchmark 的 CPU 渲染測試中,Core Ultra 9 285HX 獲得 37,980 vsamples 的成績,對於 CPU-based 渲染任務具備穩定中上等級效能,適合用於視覺效果模擬、建築草圖渲染等非即時任務。然而,GPU 渲染表現才是 Titan 18 HX 的亮點。RTX 5090 在 CUDA 模式下達到 5,249 vpaths,在 RTX 模式下則提升至 8,203 vpaths,顯示在啟用光線追蹤硬體加速後,其渲染速度可大幅增加約 56%。至於 Core Ultra 9 在 V-Ray GPU 模式下僅獲得 1,909 vpaths,進一步證明即便具備 NPU 和 GPU 整合晶片架構,其在大型圖形渲染應用中仍無法與獨立筆電 GPU 相提並論。
- PHOTO Editing Benchmark
- VIDEO Editing Benchmark
在針對 Adobe Photoshop 與 Lightroom 工作流程的實測中,Titan 18 HX Dragon 獲得了總分 7,565 分,細項包括影像修飾得分為 8,000 分、批次處理得分為 7,155 分。這樣的效能實測分數,代表這款筆電在處理高解析度影像、應用濾鏡、修圖筆刷與色彩調整時具備極高反應速度,尤其在多層編輯與複雜遮色片處理上能維持流暢操作。同時,面對大量 RAW 格式相片進行批次轉檔與匯出時,其處理時間顯著縮短,對專業攝影師與影像後製工作者而言極具實務價值。
在以 Adobe Premiere Pro 為基礎的影片剪輯測試中,Titan 18 HX 則獲得 65,327 分的效能分數,這說明它在多軌剪輯、轉場、色彩分級與影片輸出階段皆具備高速處理能力。其主要體現於實際 4K HDR 影片的即時播放與編碼輸出效能上,NVIDIA GeForce RTX 5090 搭配硬體編解碼器(NVENC)對 H.264/H.265 的加速成為最大的關鍵,能有效減少輸出時間與提升影片預覽流暢度,特別適合用於長時間影片與高畫質素材的剪輯作業。
▍實機遊戲效能

搭載 Intel Core Ultra 9 285HX 處理器與 NVIDIA GeForce RTX 5090 筆電 GPU 的 Titan 18 HX 在多款 3A 級實機遊戲中,均能在開啟 DLSS 技術與光線追蹤等高階特效的情況下,依舊能維持極高的遊戲幀率。在《古墓奇兵:暗影》中,Titan 18 HX 可達到 163 FPS,顯示其在複雜場景運算下仍有流暢的反應;而在追求極限特效與車速感的《F1 22》中更進一步突破 200 FPS,反映其對 DLSS Ultra Performance 模式與影格生成功能的完整支援。
《Forza Horizon 5》作為一款對 CPU 與 GPU 都有高度要求的開放世界賽車遊戲,Titan 18 HX 在超高畫質與光追模式下仍穩定輸出 156 FPS,也證明其高速儲存架構與渲染能力的整合能力。而在極具負載的《黑神話:悟空》與《Cyberpunk 2077》兩款遊戲中,則分別獲得 94 FPS 與 196.85 FPS 的效能表現,尤其《Cyberpunk 2077》在 DLSS 極致/光線重構模式下仍接近 200 FPS,表示 RTX 5090 筆電 GPU 的 AI 驅動加速在最新遊戲技術下的強悍效益。
至於《魔物獵人:荒野》與《心靈殺手 2》這類對特效處理與場景光影有著極高要求的遊戲,這款筆電分別獲得 169.01 FPS 與 112.98 FPS 的效能表現,展現其面對複雜環境紋理與粒子運算依然我可順暢運行。最後在《印地安納瓊斯:古老之圈》與《闇龍紀元:妙德守護者》等 RPG 類型遊戲中,Titan 18 HX 分別獲得 119.56 FPS 與 123.29 FPS,穩定支援高解析度與劇情驅動的大場景遊戲環境。
▍散熱效能實測
- 待機時硬體溫度
- 待機時機身溫度
在系統穩定度與散熱效能測試部分,同樣是在極致效能模式搭配散熱加速來進行測試,使用的測試軟體分別為 FurMark 與 CINEBENCH R23。在待機時可以看到 CPU 溫度平均為 53 度,最高溫度則來到 67 度,而 GPU 溫度在待機時則為 34 度,比起前代來說在 CPU 與 GPU 的溫控上,即使是在極致效能環境下也都有所下修。至於筆電機身溫度部分,最高溫則在筆電尾端中央偏右側的出風孔,最高溫為 45.4 度,而筆電機身兩側置腕處則分別為 25.3 度與 26 度,在鍵盤中央處實測溫度約來到 30.3 度。
- 測試時硬體溫度
- 測試時機身溫度
- 散熱風扇噪音
在兩款測試軟體同時運行約 15 分鐘後,可以看到 CPU 溫度在效能測試時最高溫為 96 度,至於 CINEBENCH R23 處理器的效能分數為 31,503 分,與正常測試的 CPU 效能相比則有約 15% 的效能下降幅度,雖說 Intel 處理器在高負載運作時的高溫是可預期的,但這次針對過熱後的降頻幅度確實有明顯的提升。而 GPU 溫度最高則為 69 度,這也表示 NVIDIA 這次針對 RTX 50 的溫控進行了優化。另外來看到筆電機身最高溫處則轉移到鍵盤中央的位置,最高溫則來到 49.7 度,實際的觸覺溫度稍微有點偏熱,這點算是有點可惜的地方。
接著看到左右兩側置腕處的溫度則分別為 29.6 與 32.9 度,比起待機時的溫度稍微提升了 3-4%,在實際的散熱表現上,比起前代則有些許的進步,但還是有進步的空間。最後則是在散熱加速模式下,這款筆電的噪音值則為 60.9dB,雖然也有些微的進步,但因持續的散熱風扇運轉的低頻聲依舊惱人,還是建議各位在超頻模式與最大散熱風扇模式下,還是搭配遊戲耳麥一起使用可以大幅降低長時間聆聽低頻時帶來的不適感。
▍綜合效能解析

根據 PCMark 10 的實測結果,MSI Titan 18 HX 在綜合效能測試中取得總分 8,300 的效能表現,優於 93% 的所有受過此測試的裝置,其搭載 Intel Core Ultra 9 285HX 處理器與 NVIDIA GeForce RTX 5090 Laptop GPU 核心組件,搭配同樣是目前市售電競頂級的硬體規格配置,無論是在文書處理、影音娛樂或內容創作,都具備穩定且高效的運算能力。
從測試的細項來看,在「Rendering and Visualization」類別中,Titan 18 HX 獲得高達 25,045 分的成績,這突顯其在 3D 建模、即時影像處理與視覺模擬等專業領域的絕對效能優勢,適合從事高密度視覺計算的設計師與創作者使用。而在「Photo Score」方面則達到 21,176 分,代表其在大型影像編修、圖像格式轉換與濾鏡應用上的反應極為迅速,能充分滿足專業攝影後製需求。
「Video Score」則獲得 8,390 分,顯示其在影片剪輯與高解析編碼作業中具備實用效能,能順利應付 4K 多軌編輯與轉場運算。「Digital Content Creation」總分達 16,447,進一步驗證其整合型 GPU 與 AI 協同處理架構對於創意工作流程的高度支援。此外,在「Web Score」(10,754)、 「Apps Score」(9,062)與「Spreadsheet Score」(13,769)等基礎日常應用項目中也均獲高分,確保其在商務與個人環境下的多工操作效能。值得注意的是,「Productivity」總分達 10,133、「Essentials」類別也有 9,311 分的表現,代表其開機速度、應用程式啟動、網頁載入與多視窗運作皆可順暢運行。
▍心得總結

MSI Titan 18 HX Dragon Edition Norse Myth 北歐神話龍魂典藏限定版,不僅在實測的效能表現延續其龍魂電競系列筆電的巔峰之作,其獨特的外觀設計更展現出身為限量旗艦機種的獨特價值。此次限定版採用採用手繪龍紋圖騰設計,搭配北歐盧恩符文點綴,機身上蓋則以龍眼為視覺核心,搭配鎂鋁合金外殼的立體雷雕龍鱗紋路,展現出強烈的視覺張力與象徵力量的設計語彙,如果是龍魂系列的粉絲,這次的限定版確實是極具收藏與辨識價值。
而在實測效能部分,Titan 18 HX 內建 Intel Core Ultra 9 285HX 處理器與 NVIDIA GeForce RTX 5090 筆電 GPU 兩大核心硬體,搭配支援 AI 加速與 4K 遊戲的市售筆電中的頂級硬體架構,無論是在 AI 運算、圖像生成、光線追蹤、V-Ray 或 Blender 渲染,以及 3A 遊戲與影片剪輯等實際應用場景中皆展現其旗艦等級的效能水準,大尺寸均溫板散熱模組、獨立 PCIe Gen 5 SSD 散熱導管,搭配 MSI 獨家 OverBoost 超增壓技術,則讓最高 270W 效能能以長時間穩定輸出。
然而,以其新台幣 194,900 的售價也為這款北歐神話龍魂典藏限定版,在市場接受度設下了極高的門檻。雖然對於追求極致效能與獨特風格的高端玩家或創作者來說,Titan 18 HX 是獨特的存在但又非無可取代;但對於大多數消費這而言,機身厚重、續航有限與高成本的投入仍是入手時的主要考量因素。在筆電市場逐步轉向輕薄與 AI 整合的趨勢中,Titan 18 HX 的定位明確但受眾聚焦,未來將面臨如何平衡效能極限與使用彈性的市場挑戰。
▊福利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