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到後來可以無條件全額退票的時候 也就只好退票了
原本還期望著今年說不定就有機會解除邊境管制
照目前疫情的發展看起來 我看到明年都還不見得有機會
原本要出國爽的預算 越看越像是多出來的(誤)
本來是有想要拿去買新相機跟鏡頭啦
但想想現在如果也不能出去玩 好像也不需要現在買…
某一天深夜想起了我曾經想敗頂規筆電去星巴克跟macbook較量的夢想(大誤)
一不做二不休 要買就要直上12代i9-12900HK跟RTX3080Ti
現在架上這個規格能選的就是MSI Raider GE76 12U

買啦 哪次沒買
一台120K找1K的筆電 我還特地請一天特休在家裡等物流來
這種高價3C給警衛室代收還是有點抖抖的
Intel i9-12900HK 14核心處理器
64G DDR5-4800 記憶體
2TB M.2 SSD
RTX3080Ti 16G (TGP 175W Dynamic Boost)
17吋4K UHD 120Hz IPS螢幕
規格直接就是拉滿 拿在手上我的感覺只有…還是別帶去星巴克了
它放在房間裡不好嗎? 2.9KG+300W等級的變壓器實在是很重量級
可仔細一想…我15年前買的第一台筆電好像比這個還重耶
我還每天帶去實驗室寫論文用
好像又可以帶出門了…

銀灰色的上蓋 稍微點綴著科技感的線條 沒有RGB燈光 略顯內斂

不過這個價位的電競筆電沒有RGB燈光是不被允許的
當然是有的 做在靠使用者的這面 CD件邊條上
導光條不知道是怎麼設計的 亮度夠但是不會有刺眼感 有種看OLED的感覺

有RGB燈光 當然也就可以自行裝逼..我是說用內建的MSI軟體自定義
不過我只有拿到第一天很興奮的改來改去 第二天開始就讓它跑預設了




IO的配置很合理 線又粗又擋路的 都是在後邊上(電源 網路線 HDMI)
側面留下USB、耳機孔、讀卡機 平常基本上就只會看到一條滑鼠線了

全尺寸 Steel Series RGB 背光鍵盤 透出背光的設計我很喜歡
有種Matrix的感覺 也是可以透過內建軟體全鍵獨立控制設定
鍵程其實還蠻高的 所以打字或遊戲操作上有很紮實的手感
我打筆電鍵盤通常會因為手感太軟 經常會有誤輸入的問題
在這組上面好很多

喇叭是跟Dynaudio共同設計 有兩顆1W的全音域跟兩顆2W的重低音
用內建的Nahimic軟體可以細部去設定自己喜歡的低音、動態效果、環繞音場
我自己用起來的感覺是中上水準
不玩需要聽音辨位遊戲的時候 我不會特別想去戴電競耳機



120Hz的QHD螢幕 看起來極為舒服
畫面滑順不反光 配上4K解析度 不管是文書、影片、遊戲 我都覺得真香啊
色域的話 因為我既沒有校色器也沒有寫輪眼 MSI官方也沒給數字
我也是莫宰羊… 但看起來應該夠基本水準 鮮豔跟飽和度都算正常 不會怪怪的

測一下山豬能跑多快,測了幾輪大概都在13100附近

透過內建的超頻模式小小超100HZ之後
可以來到13400上下
大約進步300分左右

再設成獨顯直連模式
分數可以到13783,接近13800分
跟原本預設的情況下差了700分左右
其實差異蠻驚人的…
如果調整到最大可以超頻200Hz
分數超過13800分是肯定沒問題..或許還有機會摸到14000分的邊緣
只是還不想超到那麼高來跑XD

另外在測試過程中的溫度表現也都蠻穩定(風扇加速模式)
只是開到加速模式下風切聲會比較大
以這樣的散熱表現來說應該用自動也是OK的
但聲音就會小不少

12代14核i9跑Cinbench R23
單核分數1905 pts 多核分數16757 pts
看到Ranking在第一位 滿足了XD
沒理由都買到封頂了還不給我第一位啊

以古墓內建的效能評估 特效全開下去 在4K畫質下平均FPS快要破百
玩起來真的是爽度再往上跳一級了 流暢度直逼電影水平
這就是資本主義的味道 真香啊
另外不得不說 MSI散熱模組的壓制能力真的是很強
得力於相變式液態金屬散熱片+雙風扇+六熱導管的威能
在遊戲時候的全速運轉 噪音並不算太大 至少是比我原本以為的還要小一點
而且C面鍵盤區的溫度也還維持在一個微溫的程度
可以說是頗令人滿意了
總結來講
一台12萬找1千的電競筆電 效能表現跟整體規格設計都沒有什麼可挑的地方
性能就是暴力 如果還能找出什麼讓人不滿意的點 那目前也沒比它更猛的機種
影音 遊戲 甚至說是影片剪輯、3D建模等等都是目前一等一的水平了
最多支援4螢幕輸出 對於增加生產力來說也是非常給力
我現在剩下的問題就只有…什麼時候要帶去星巴克跟macbook較量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