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SI 微星在年初揭曉旗下搭載最新第 12 代 Intel Core H 系列處理器的龍魂電競筆電大軍,總數達 15 款之多,從新品陣容也可以發現到 2022 年不再有 GP76/66 Leopard,取而代之的是新命名的 Vector GP76/66,而 Vector 這個取名緣自於維度空間的起始向量,象徵 GP 系列能提供電競、工程與科學領域所需的極致運算能力

JB 這次也向微星借到 Vector GP76 12UH-040TW 此一台灣販售之版本進行開箱測試,該機內建第 12 代 Intel Core i7-12700H 處理器、NVIDIA GeForce RTX 3080 獨立顯示卡,其不僅具備 GPU 切換技術 NVIDIA Optimus,搭配獨家 MSI OverBoost 超增壓技術更能在 CPU 與 GPU 負荷滿載下提供 210W 的高效能,另外,17.3 吋 FHD 螢幕解析度也由 144Hz 提升至 360Hz,進一步助攻 3A 遊戲體驗。
- 筆電上蓋

- 筆電前端

- 筆電尾端

- 筆電右側 I/O

- 筆電左側 I/O

至於機身左右側靠近前端處的排孔內則是 2W 揚聲器。- 顯示螢幕

- 最高解析度與更新率

- 最大開闔角度

- 視訊鏡頭

可惜的是,該機的視訊鏡頭並不相容於 Windows Hello 臉部辨識
,另外也沒有指紋辨識的選項,安全性登入上還是只得靠 PIN 碼了,而在 Windows 11 作業系統的「隱私權與安全性 > 相機」設定中,則可針對相機存取、可存取相機的應用程式來作開關,當然你也可以按快捷鍵就是。- 筆電鍵盤部

- 觸控板


- 單鍵 RGB 背光

- RGB 背光自訂(一)

- RGB 背光自訂(二)

總之,Vector GP76 預設提供 9 種不同的背光燈效,包括 Default (單鍵彩色)、Chakra、Aqua、Drain、Free Way、Gold Splash、Plain、Rainbow Split、Roulette 等,使用者也能以 Fn 加數字鍵快速切換。- 筆電底蓋

- 筆電內部組件

- SSD 插槽

- RAM 插槽

- 無線網卡

- 鋰電池

這次我借到的 Vector GP76 具備雙 SSD 固態硬碟插槽,出廠即安裝一條 1TB SSD,一旁的雙 RAM 插槽則是安裝了兩條 16GB DDR4-3200MHz 的記憶卡,無線網卡則是採用 Intel 的 AX211NGW 晶片,為最新的 Wi-Fi 6E (802.11ax) 標準,其可透過更寬的頻道為遊戲串流或虛擬實境體驗帶來高速低延遲的傳輸,並降低其他 Wi-Fi 裝置干擾頻段的現象,Wi-Fi 6E 亦能向下相容於 2.4GHz 及 5GHz 的 Wi-Fi 6 設備。
- 專用變壓器

- 專用變壓器與電源線重量

- 筆電本體重量

,主要是變壓器瓦數由 230W 升級到 280W 所致。如果將筆電與充電配件全部放進後背包的話,將會有 3.885Kg 的重量壓在雙肩上,負擔著實不小。- 硬體效能監控

- 一般設定

- 效能等級

- 風扇轉速

- 超頻設定

- OC 設定

MSI Center 的主畫面為硬體效能偵測 (Hardware Monitoring),可以查看 CPU/GPU 使用率及溫度、磁碟與記憶體的狀態、兩顆風扇的轉速等數據。而在 Features 之下的一般設定 (Genernal Settings) 最重要的功能就是顯示卡模式切換,包括獨立顯卡和 MSHybrid 顯示模式。使用者模式 (User Scenario) 提供極致效能、平衡、安靜、超級電力以及自訂共 5 種模式,後者又有效能等級和風扇轉速可以自定義,如果選「散熱加速模式」則風扇運轉噪音明顯,風扇轉速選擇「進階」再點擊一旁的齒輪可針對 CPU 和 GPU 進行手動超頻,而在極致效能模式點擊齒輪圖示可進入 OC 設定,針對 GPU 的核心頻率和 VRAM 頻率進行調節,最高均為 200MHz。
- 功能集

- 系統檢測

- 音效調整

- 智慧優先度

- 遊戲模式

而在系統檢測 (System Diagnosis) 介面除能進行磁碟清理和釋放記憶體,亦能變更充電模式、校正筆電電池等;而音效調整 (Sound Tune) 則是內建喇叭和麥克風噪音消除的功能,兩者均以 MSI AI 引擎進行優化。至於智慧優先度 (Smart Priority) 能夠設定哪些應用程式要優先運行,以自己的意願進行資源分配;遊戲模式 (Gaming Mode) 則是針對支援的特定遊戲,提供自動優化效能和背光導引等,另外還有 Wi-Fi無線網路分析功能,可查看不同訊號的強弱度。除此之外,MSI 也繼續與 BlueStacks 攜手開發 MSI App Player 軟體,讓玩家在筆電上以更大的螢幕、更好的遊戲操控性享受手機遊戲,亦具備可同時玩多種遊戲的多開功能,不過要先以 Google Play 帳號登入就是了。音效方面則是和 Nahimic 合作,透過專用應用程式進行聲音情境切換,以及麥克風收音品質的調校等。
MSI Vector GP76 12UH-040TW 重點規格:
作業系統:Windows 11 家用版
處理器:第 12 代 Intel Core i7-12700H @ 2.70GHz (Turbo 4.70GHz)
顯示晶片:NVIDIA GeForce RTX 3080 Laptop GPU with 8GB GDDR6 VRAM
儲存裝置:1TB M.2 NVMe PCIe 4.0x4 SSD (雙插槽)
記憶體:32GB DDR4-3200MHz (雙插槽,最高支援至 64GB)
顯示螢幕:17.3 吋 IPS 等級 (FHD 1920 x 1080 / 360Hz / 反應時間 3ms / 100% sRGB / 亮度 300 尼特)
I/O 埠:
3x Type-A USB 3.2 Gen1
1x Type-C USB 3.2 Gen2 (支援 DisplayPort)
1x HDMI 2.1 (8K @ 60Hz / 4K @ 120Hz)
1x RJ45 乙太網路插孔
1x Mini DisplayPort
1x 3.5mm 複合式音源插孔
1x 電源輸入埠
通訊:Intel Killer AX Wi-Fi 6E,藍牙 5.2
電池:4Cell 65Wh
尺寸:397 x 284 x 25.9mm
重量:2.9Kg
售價:80,900 元

處理器效能測試:
- 處理器資訊

- 處理器效能

- 3DMark CPU Profile

- V-Ray 5 渲染效能

- Blender 渲染效能

快取記憶體與記憶體效能測試:

Vector GP76 搭載 32GB DDR4-3200MHz 記憶體(On Board 兩張 16GB),為雙通道配置,最大記憶體容量一樣支援至 64GB。在 Aida64 基準測試軟體中,主要記憶體的效能測試結果為 33549 / 36031 / 35745 MB/s (讀取/寫入/拷貝),延遲時序則是 132.4ns,至於 L3 快取記憶體的效能表現為 629.23 / 311.27 / 523.96 GB/s (讀取/寫入/拷貝),延遲時序為 28.1ns。沒有用上最新的 DDR5 規格顯然是因為上游供應鏈吃緊的考量,這個情況估計今年上半年不會有緩解。
硬碟讀寫效能測試:
- 硬碟讀寫測試

- 3DMark Storage Benchmark

另外看到 3DMark Storage Benchmark 的 SSD 效能測試,Vector GP76 取得了 2,192 分,此測試主要模擬 PC 遊戲的安裝、移動、載入、儲存與錄製等,可以看到平均花費時間為 83μs,頻寬則是 380.54 MB/s。
圖形效能測試:

Vector GP76 最高搭載 NVIDIA GeForce RTX 3080 8GB GDDR6 VRAM 的筆電顯示卡,並無提供 RTX 3080Ti 的選項,這張 Ampere 架構的顯示卡時脈為 1350MHz、Boost 時脈則是 1710MHz,並支援 Resizable BAR 來提升遊戲效能,此外亦內建有 Intel Iris Xe Graphics 內顯。
- 3DMark Fire Strike

- 3DMark Fire Strike Extreme

- 3DMark Fire Strike Ultra

- 3DMark Time Spy

- 3DMark Time Spy Extreme

- 3DMark Port Royal


針對虛擬實境 (VR) 遊戲的體驗,我則是以 VRMark Orange Room 虛擬實境效能測試軟體來進行,測得 10,136 分的表現,效能排名較 78% 受測裝置為優,平均幀率為 220.97fps,超越 HTC Vive 和 Occulus Rift 兩領導品牌的 VR 頭戴裝置需求。
- Unigine Heaven Benchmark

- Unigine Valley Benchmark

- Unigine Superposition Benchmark

- FFXV Benchmark

- FFXIV Endwalker Benchmark

實機遊戲效能測試:
- 《極地戰嚎6》顯示設定

- 《極地戰嚎6》影像設定

- 《極地戰嚎6》效能測試一

- 《極地戰嚎6》DXR 設定

- 《極地戰嚎6》效能測試二

首先看到的是 Ubisoft 當家角色扮演遊戲《極地戰嚎6》,在顯示設定為 1920 x 1080 全螢幕、影像設定為「極高」的情況下,平均幀率跑出 81fps 的成績,而若開啟 DXR 光線追蹤反射、DXR 光線追蹤陰影兩個擴充功能,平均幀率也有 62fps,玩起來亦十分流暢。
- 《榮耀戰魂》顯示設定

- 《榮耀戰魂》影像設定

- 《榮耀戰魂》效能測試

- 《虹彩六號:圍攻行動》影像設定

- 《虹彩六號:圍攻行動》顯示設定

- 《虹彩六號:圍攻行動》效能測試

- 《極限競速:地平線5》顯示設定

- 《極限競速:地平線5》影像設定

- 《極限競速:地平線5》效能測試

散熱效能測試:
- 待機時硬體溫度

- 待機時機身溫度

- 測試時硬體溫度

- 測試時機身溫度

- 測試時風扇噪音

筆電綜合效能與續航力測試:

最後看到筆電綜合效能的部分,Vector GP76 在 PCMark 10 基準測試軟體模擬一般筆電日長工作的 Modern Office 測試模式(例如瀏覽網頁、視訊會議、應用程式開啟、文書處理、圖片及影像簡單編修等作業)之下,最終獲得的生產力效能分數為 7,306 分,在效能等級排行上超越 2020 年頂級遊戲用 PC,優於 94% 的受測電腦與筆電平均效能,相比去年搭載第 11 代 Intel Core i7-11800H 處理器的 GP76 Leopard 更有著 19.5% 的增幅

- 鋰電池資訊

- 續航力測試

- 充電時間

- 最佳保養模式

- 平衡保養模式

透過隨附的 280W 專用變壓器充電,從 15% 要充至 100% 全滿則是需要 2 小時,充電速度並不算快。「電池管理大師」可在 MSI Center 的 System Diagnosis 系統檢測中找到,在最佳保養模式會在電量低於 50% 才開始充電、充至 60% 停止,平衡保養模式則會在電量低於 70% 才開始充電,充至 80% 停止,另外亦提供 AI 充電模式和長效使用模式(電池隨時充電)。

換了新名稱的 MSI Vector GP76 在外觀造型上走的還是低調路線,甚至設計沒有太大的更動,但內在部分升級可不小,從上面的跑分表現可見已跟去年 GP76 Leopard 不可同日而語,針對硬體效能的提升,在 CPU 和 GPU 同時滿載負荷的狀態下總效能瓦數將來到 210W (GPU 165W 加上 CPU 45W),為此 MSI 進一步將充電瓦數增加到 280W,讓筆電能無虞運行 3A 遊戲與複雜任務,依舊是台效能猛獸


這邊照慣例也提一下個人對 Vector GP76 的幾點疑問,如果大家有看先前布萊恩的採訪,會知道今年在旗艦的 GE Raider 和 GS Stealth 上導入了相變式液態金屬散熱,那麼為何 Vector GP76 沒有呢?MSI 產品經理表示是為了「區隔產品線」,由於新的 CPU 與 GPU 溫度隨著效能增加,散熱對旗艦與輕薄筆電更加重要,才選擇了這兩個系列。
再者,是 Thunderbolt 4 的缺乏(僅存在於 GE 與 GS 系列),理由同樣是區隔產品線,但其實是有競爭品牌作到全系列 Thunderbolt 4 導入的,不管用不用得上,「有還是比沒有好」,希望 MSI 未來能再考慮一下。
而對於易名這點 JB 也實際詢問負責的產品經理,原來 MSI 在去年下半年觀察到元宇宙的商機後,決定為旗下筆電改名以符合 Meta Ready 的定位,但由於 GE 系列作為「旗艦」的印象已深植人心,最後便選擇「準旗艦」的 GP 系列來動刀了,雖然上面提到 Vector GP76 造型沒有新亮點,但既然改名了,MSI 後續或許會針對這款產品進行一次深入體檢與改良吧!

▌回文抽獎活動

在本文下方留下對 MSI Vector GP76 的看法與建議,正反意見不拘,留言完成後即獲得抽獎資格,但複製貼上別人的回覆內容會直接喪失抽獎資格,務必發表自己的看法,回文抽獎贈品為 MSI Urban Raider Backpack 城市襲擊者電競後背包(可收納 17 吋筆電),共 1 個得獎名額。本活動截止時間至 2022 年 2 月 25 日 23:59 止,之後會抽出得獎者在本篇文章內文更新得獎名單,敬請把握時機參加!
Model:Nikki
◆獲獎名單暨抽獎影片公佈:
獲獎名單(站內ID):
| 得獎順序 | 會員名稱 |
| MSI Urban Raider Backpack 城市襲擊者電競後背包(可收納 17 吋筆電) | gn0120122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