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意!注意!注意!注意!注意!注意!注意!注意!】
觀看此文章之前務必先看完以下這段~
小宅開箱至今也有三年多了~我相信這期間我也幫助過不少人或者不少過客
論壇上難免也會出現對我們的差評 怒罵 或者人身上的攻擊,甚至批評YT
也有人說真業配 假開箱,這些真的沒有關係
你真的覺得我們跟一般開箱沒兩樣的話,那真的是你自己的問題,請提升自己的素養
一個業配文,會把筆電介紹的這麼詳細我也是服了
明年我們將會獨立一個網站出來,讓各位有更好的閱讀體驗
我們也希望創立一個與極客灣類似的台灣頻道,因此也希望各大網友幫忙
這邊如果真的對你有幫助 或者是 好文章的話,麻煩動動小手
到我們的『小宅開箱,3c玩樂趣!!看開箱選3c』按讚+評論,也可以到YT頻道點選訂閱
讓更多人認識我們,好嗎?? 這些都是我們願意經營下去的動力,麻煩各位了
【狂賀】
恭喜粉專突破1000讚!!👏👏👏👏
真的很感謝這些年來 各位的幫忙與支持~~
因此回饋各位~來辦一個小抽獎~
送一隻 非常可愛的MSI抱抱龍
【活動方法】
1.在粉絲專頁按讚
2.在文章底下留言 並標記兩個好朋友 留下你想對小宅開箱說的話,並且分享此文章~
以上兩點都需要做到才有得獎資格
截止日期:將在1/5號抽出得獎的幸運兒~
文章連結:點我
【聲明】
1.本人寫的文章可以自由轉貼,僅需告知原作者即可
2.轉貼文章禁止惡意修改
3.文章中照片若要引用,請附上連結至本篇
【各平台小宅開箱的蹤跡】有問題也可以私訊粉專~
>>上FB 搜尋 宅開箱,3c玩樂趣!!看開箱選3c
@LINE 官方帳號也登場了,點擊連結即可加入追蹤 最新資訊 最新開箱 最新宅活動
提供1 BY 1即時的Q&A,筆電購買準則與建議,挑選符合你的最高CP筆電
點我加入官方@LINE帳號
FB社團
【小宅開箱】筆電技術開箱解惑交流區
小宅YOUTUBER頻道
陳小宅
歡迎大家多多訂閱以及追蹤分享~
【本文】
時隔2年,Intel終於在輕薄機的市場再次推出U與Y系列的10代處理器,分別為Comet Lake Series和Ice Lake Series,前者採用14nm++製程,後者採用10nm+製程,而後者的IPC,也就是單位頻率所帶來的指令數,相對於前者提升了18%。然而由於良率和頻率限制的關係,在6核心以上的高性能市場仍由14nm++的Comet Lake來擔當大樑,4核心以下則為Comet Lake和Ice Lake共同均分。
先前我們提到目前的筆電共分3大類:輕薄型筆電、均衡型筆電、遊戲型筆電,這次來提一個新興的筆電分類:創作者筆電。在早期,因為性能上的需求,大多數的創作者筆電是從高性能遊戲型筆電中所拉出的一個分支;而現在由於前段所提,Intel推出14nm++的Comet Lake-U,其中的最頂規6核心處理器-i7-10710U,使得輕薄型筆電也出現創作化的曙光。
在這次的新品中,MSI在Content Creator這個主打創作者筆電的分類之下推出了Prestige和Modern兩個系列。Prestige為新的系列,而Modern則是原本PS42/PS63的後繼,在此之上還有Creator系列,定位為Creator > Prestige > Modern。
而本次的測試機種則是MSI創作者筆電中搭載i7-10710U的最高階14吋筆電-Prestige 14 A10SC。
~快速導覽~ |
|
特色分析-創作者筆電 | 高色域螢幕以及呈現-Yes |
輕薄-Yes | |
快速的開啟速度,SSD-Yes | |
快速的輸出圖檔性能-Yes | |
方便的觸控板-Yes | |
一定程度的堅固度-Yes | |
高續航-NO | |
優 | 14吋輕薄且極輕的機身卻有媲美入門遊戲型筆電的性能 |
利用大風扇粗熱管的設計使散熱性能強大,CPU性能在高性能模式接近後段班的9750H | |
雙通道LPDDR3-2133記憶體,不僅彌補DDR3性能較DDR4低的劣勢,更反超一般單通道的DDR4-2666,有更好的性能 (Prestige 14 A10M以及Prestige 14 A10RB使用DDR4-2666 16G) |
|
SSD使用PM981,為OEM版本的970 EVO,性能強大 | |
支援WiFi 6 (802.11ax),為目前市面上最快的WiFi連線模式 | |
鍵盤的方向鍵並無因為空間限制而縮減大小,易於使用,且觸控板有獨立的指紋辨識區 | |
支援Thunderbolt™ 3,可外接顯示卡使用 | |
USB PD充電,與大多數手機使用相同的充電孔,方便攜帶及交互使用(注意:使用較小且功率較低的充電器可能會導致充電較慢,不過對一般的文書用途不影響) | |
IR紅外線攝影機,有更好的對焦速度與攝影品質 | |
墊高式轉軸設計仍有良好的結構穩定性,轉軸處有墊片防止磨損,此外也可開啟180度 | |
全金屬機身材質,機身的耐用度不錯 | |
額外贈送的保護袋很適合不想攜帶一堆配件的用戶使用 | |
缺 | 4K螢幕使續航力較低,約為2-3小時,需要隨身攜帶充電器,且有殘影情況,飽和度並不高 |
使用中的鍵盤表面溫度較高 | |
風扇有莫名提升轉速的情形,約3-5秒,有待原廠釋出新的BIOS解決 | |
Prestige 14 A10SC獨有:沒有記憶體插槽可供使用者自行加裝更大的記憶體 (Prestige 14 A10M以及Prestige 14 A10RB有一個記憶體插槽可供使用者自行加裝) |
|
推薦客群 | 對輕薄有要求的使用者 |
文書以及專業工具軟體使用者 | |
專業繪圖工作者 | |
使用須知 | 建議在Creator Center中設定高性能模式以獲得最佳性能 |
外出時可使用均衡模式獲得一般水準的性能與較好的續航 | |
靜音與超級電池模式的性能慘不忍睹,盡量不要使用 |
目錄:
一、規格簡介
二、外觀與連接配置
(一)外觀與包裝
(二)配件
(三)細節尺寸與重量
(四)連接配置
三、內裝細節
(一)螢幕
(二)鍵盤與觸控板
(三)CPU、晶片組、記憶體和顯示卡
(四)硬碟
(五)網卡
(六)電池
(七)拆解與散熱模組討論
四、系統與內建軟體
(一)系統版本與空間
(二)內建軟體-Creator Center, MSI True Color等
五、性能測試
(一)CPU性能測試
(二)顯示卡性能測試
(三)記憶體性能測試
(四)硬碟性能測試
(五)綜合性能測試
(六)遊戲模擬測試與實玩體驗
(七)散熱性能測試-使用AIDA64與Furmark
(八)續航力測試
六、總結與建議
Bonus:【小宅吐槽Time】
一、規格簡介
官方技術規格,本次測試機為黃色框線圈起來的版本:

本次測試機為:Prestige 14 A10SC,細部規格如下,部分的零件廠牌可能會隨供應商在不同時段作調整:
型號 | 說明 | |
CPU | Intel i7-10710U | 6C/12T, 12M Cache, 1.1/3.9/4.7Ghz (Base/ All Core/ Single Core) |
顯示卡 | 內顯:Intel UHD 620 | 24EU, 350-1150MHz |
獨顯:NVIDIA GTX 1650 Max-Q | 1024SP, 930-1125MHz, GDDR6 4G, TU117 | |
記憶體 | SK Hynix LPDDR3-2133 16G Onboard (A-die) | 10-10-10-28 (CL10), 不能擴充 |
硬碟 | Samsung PM981 1TB | TLC, M.2, PCIE 3.0 x4, NVMe 1.2 |
螢幕 | AUO123B | 3840x2160 (UHD, 4K), 60Hz, IPS Family |
攝影機 | IR 720p (HD) webcam | 紅外線視訊攝影機 |
無線網卡 | Intel Wi-Fi 6 AX201 (Support Bluetooth 5.0) | WiFi 6 (802.11ax), 2.4Gbps, 2.4Ghz, 5Ghz (160MHz), 2x2 |
電池 | MSI MSIBIF0_9 52Whr | |
尺寸 | 319 x 215 x 15.9 mm | |
重量 | 1.271 Kg | |
作業系統 | Windows 10 Pro x64 | 出廠版本:18362.356 (1903) |
充電器 | 台達ADP-90FE D 90W | 輸入:100-240V, 1.8A, 50-60Hz 輸出:5V3A、9V3A、10V5A、12V5A、15V5A以及20V4.5A (Type-C, USB-PD) |
I/O介面與擴充 | USB 2.0 Type-A *2 USB 3.2 Gen2 Type-C *2 Micro SD卡槽 *1 複合式耳機/麥克風 *1 |
簡介到此,接下來將進行細部的介紹。
二、外觀與連接配置
(一)外觀與包裝
- 外箱
- 內箱與背包等
- 內箱
- 內箱開啟

▲ 本體外觀特寫
A面印有銀色龍紋Logo,顯示其為MSI Content Creation系列筆電,簡易樸素的外型很不張揚,適合低調的使用者攜帶~從觸感上來看應是全金屬材質,轉軸在兩側。
- 頂部外觀
- 正面外觀
- 紅外線視訊攝影機
- 窄邊框設計
- 螢幕下方Logo
- 前側外觀
- 後側外觀
- 底側外觀
- 前側凹型設計
- CNC裁切邊框
- 轉軸墊片
- 出風口特寫
- 轉軸最大角度

▲ 轉軸開啟測試:可單手開啟,且能轉到180度,結構十分穩定。
(二)配件
- 充電器
- USB-PD充電
- 充電器標籤
- 充電展示
(三)細節尺寸與重量
- 充電器長度
- 充電器寬度
- 本體重量
- 本體+充電器重量
(四)連接配置

▲ 左側I/O,由左而右依序為2個USB3.2 Gen2 Type-C(DP / Thunderbolt™ 3,可使用PD充電)以及1個Micro SD卡槽。

▲ 右側I/O,由左而右依序為複合式耳機/麥克風孔以及2個USB 2.0 Type-A接孔。
整體而言,I/O連接的配置足夠且充分,只是沒有USB 3.0 Type-A以上接孔,不過有隨贈Type-C多功能轉接器可供轉接使用。
三、內裝細節
(一)螢幕

▲ AIDA64 Engineer面板資訊
螢幕的面板採用AUO123B,解析度為3840x2160,刷新率60Hz,採用IPS Family技術。
實際體驗上色彩的飽和度並不是特別的驚艷,而殘影的情況肉眼可見。
很可惜這片面板目前查不到相關資訊,且筆者手邊並沒有專業儀器去檢驗這片面板,故沒有更細部的資訊,也歡迎拿到這片面板的朋友提供更細部的資訊給我們~
(二)鍵盤與觸控板
- 鍵盤及觸控板
- 鍵盤特寫
- 背光特寫
觸控板的部分為二個區域:觸控感應區以及指紋辨識區,手感不錯。
(三)CPU、晶片組、記憶體和顯示卡
- CPU資訊
- 晶片組資訊
- 記憶體資訊
- 內顯資訊
- 獨顯資訊
晶片組南橋為Integrated SOC,與CPU為一體,BIOS出廠版本E14C1IMS.105,日期2019/09/19,為測試時的最新版。
記憶體的部分為雙通道SK Hynix LPDDR3-2133 16G Onboard (A-die),也就是焊在主機板上的意思,型號為H9CCNNNCLGALAR-NVD,時序10-10-10-28 (CL10)。
CPU內建顯示單元為Intel UHD 620,Kaby-Lake-Refresh GT2核心,24個EU,基礎頻率350MHz,可Boost到1150 MHz,顯示卡驅動26.20.100.6911 (DCH),為2019/05/28的版本。
獨立顯示卡為NVIDIA GTX 1650 Max-Q,TU117核心,CUDA數共計1024個,基礎頻率930 MHz,可Boost到1125 MHz,使用Micron GDDR5,記憶體介面128 Bit,容量4G,顯示卡驅動431.90 (DCH),為2019/09/04的版本。對照一般的GTX 1650 Max-Q:基礎頻率1020 MHz,可Boost到1245 MHz,頻率低了不少。
(四)硬碟

▲ CrystalDiskInfo硬碟資訊
SSD的部分採用Samsung MZVLB1T0HALR-00000 1TB,為PM981的產品代碼,也就是970EVO的OEM版本,TLC顆粒,使用M.2插槽、PCIE 3.0 x4傳輸,採用NVMe 1.2協定,性能的部分將在下段進行測試。
(五)網卡

▲ AIDA64無線網卡資訊。
無線網卡採用Intel Wi-Fi 6 AX201,支援藍芽5.0、WiFi 6 (802.11ax),支援頻率2.4Ghz、5Ghz (160Mhz),2x2傳收天線,最高連線速率2.4Gbps。
(六)電池

▲ AIDA64電池資訊。
電池為MSI MSIBIF0_9 52Whr,在14吋輕薄型筆電中為前段班水準的容量,但4K螢幕的耗電量使續航可能不如預期,筆電的續航力不一定會提升。實際的續航會在後段討論。
(七)拆解與散熱模組討論

▲ 拆解全貌
將底面可見螺絲全部卸下後,即可拆開D件進行零件的更換及保養,如圖所示。Prestige 14對空間的利用度很高,沒有浪費。散熱模組的部分使用單風扇雙導管的方式進行串聯處理。在Prestige 14 A10M以及Prestige 14 A10RB這兩台機型中由於顯示晶片的佔用空間較小,得以添加一個DIMM插槽,支援16 + 16 = 32G記憶體;然而Prestige 14 A10SC因為顯示晶片以及供電模組的佔用空間較大,沒有放置DIMM插槽的空間,故僅支援16G的記憶體。
- 風扇
- 熱管
- 記憶體晶片
- SSD
- 熱管寬度
在風扇和鰭片的部分都是鋁製設計。導管的彎折率也很低,利於導熱,寬度也高達1.691公分。
PCH的部分應是與CPU連在一起,故也有處理到散熱的部分;SSD部分並無貼上散熱膠或散熱片處理,較為可惜。
記憶體方面,Prestige 14 A10M以及Prestige 14 A10RB這兩台機型留有一插槽可供升級,而Prestige 14 A10SC則無。
▲ 拆解示範:拆解難易度-易
四、系統與內建軟體
(一)系統版本與空間
- Windows版本
- 硬碟容量
(二)內建軟體-Creater Centor, MSI True Color等

▲ 出廠附贈軟體,算是相當豐富。
- Creator Center-創作者模式
- Creator Center-系統監測
- Creator Center-系統環境設置
- Creator Center-電池管理大師
- Creator Center-工具與幫助
- Nahimic音效控制
- MSI True Color-1
- MSI True Color-2

▲ Recovery Image Backup:使用者可自行備份系統,預防日後中毒的可能性。
- 還原流程-1
- 還原流程-2
- 還原流程-3
- 還原流程-4
- 還原流程-5
需注意:資料會被清空。

▲ Prestige 14桌布
私心覺得很美,官方載點在此:官方載點
五、性能測試
|
|
BIOS版本 | E14C1IMS.105 |
作業系統版本 | Windows 10 Pro, 18362.356 (1903) |
顯示卡驅動版本 | Intel 26.20.100.6911 (DCH), NVIDIA 431.90 (DCH) |
CPU-Z版本 | 1.89.1 |
AIDA64 Engineer版本 | 6.10.5200 |
Cinebench版本 | R15 & R20.060 |
Furmark版本 | 1.20.1.0 |
AS SSD Benchmark版本 | 2.0.6694.23026 |
CrystalDiskMark版本 | 6.0.2 |
Final Fantasy XV Benchmark版本 | 1.2 |
設定說明 | (出廠預設) 電源管理:平衡 顯示卡設定:最佳電源 -在需要性能的應用上會自動提升頻率到最大值 -在不需要性能的應用上會降到基本頻率設置更低 -幾乎不影響遊戲性能 Creator Center設定:高性能模式 |
(一)CPU性能測試
- Cinebench R15 均衡模式
- Cinebench R15 高性能模式
- Cinebench R20 均衡模式
- Cinebench R20 高性能模式
Cinebench R15均衡模式:167/590cb(單核/多核)、Cinebench R15高性能模式:175/920cb(單核/多核)、Cinebench R20均衡模式跑分1441cb(多核)、Cinebench R20 高性能模式跑分2178cb(多核)。
R15模式下均衡模式的跑分接近前代U版本i7-8565U的水準:170/600(單核/多核)(9代沒有U版本的CPU);而高性能模式的跑分接近後段班i7-9750H 35W的水準:170/925(單核/多核)。這兩個模式差異很大的原因是長時間的功耗值由15W提升至25W。若是一些把i7-10710U功耗限制為15W的機種,那10代CPU其實並無升級的效果,Intel陣營中4C/8T跟6C/12T限制在15W的情況下性能相同。
此外標定的單核Boost頻率4.7Ghz遠高於實際單核頻率,實際上單核Boost能維持的頻率大約在4.2Ghz上下,視CPU體質而定。
XTU在Intel 10代的處理器被禁用,Windows方面也將會加入禁用的功能,故日後我們不再測試XTU的調整環節。

▲ CPU-Z均衡模式:391.8/2487.1(單核/多核)。

▲ CPU-Z高性能模式:480.3/3304.4(單核/多核)。
(二)顯示卡性能測試
- Fire Strike跑分
- Fire Strike Extreme跑分
- Time Spy跑分
Time Spy系列為測試DX12 API下的性能跑分,可顯示執行DX12的遊戲性能,在Time Spy中得到3126分。

▲ AIDA64 GPGPU跑分
AIDA64 GPGPU測試在各種精度或整數運算下的浮點運算性能與I/O操作性能,分數越高越好,為科學運算的指標。

▲ SUPERPOSITION跑分
使用UNIGINE 2 Engine遊戲引擎測試顯示卡性能,在1080P HIGH設定中獲得x分。
(三)記憶體性能測試

▲ AIDA64記憶體性能測試
記憶體性能測試部分,Prestige 14 A10SC採用雙通道LPDDR3-2133 16G記憶體,雖然頻率較一般DDR4-2666為低,但雙通道的優勢使得性能反超單通道DDR4-2666,相較一般筆記型DDR4-2666(19-19-19-43)的Read/Write/Copy可達20000/19000/18500(MB/s)左右,反超了60%左右的性能。此外Prestige 14 A10M以及Prestige 14 A10RB使用DDR4-2666 16G,與本機設計較為不同。
(四)硬碟性能測試
- AS SSD Benchmark跑分
- AS SSD複製效能測試
- AS SSD壓縮效能測試
- CrystalDiskMark效能測試
- ATTO Disk Benchmark測試
(五)綜合性能測試
- PCMark 8跑分
- PCMark 10跑分

▲ PassMark跑分,顯示各細節的評比,綜合分數為2401.1分。
(六)遊戲模擬測試與實玩體驗

▲ Final Fantasy XV模擬跑分

▲ Unigine Heaven Benchmark模擬跑分
▲ League of Legends實玩測試:4K畫質,特效最高
▲ Grand Theft Auto V實玩測試
一如既往的,由於這環節的測試仍在討論與優化中,所以並不會有很多的評論。
遊戲運行中CPU的頻率約在3.0-3.9Ghz之內,沒有頻率瞬降的問題,所以整體的遊戲體驗還算不錯,不過由於輕薄機身的關係,鍵盤表面的溫度較高。
(七)散熱性能測試-使用AIDA64與Furmark
- FPU燒機測試-均衡模式
- FPU燒機測試-高性能模式
- FPU & GPU燒機測試-均衡模式
- FPU & GPU燒機測試-高性能模式
FPU + Furmark燒機為模擬CPU跟GPU在極限發熱狀態下的狀態測試,目標情境為現今調用AVX2指令集頻繁的3A遊戲大作,如Assassin's Creed Odyssey(刺客教條:奧德賽)等。均衡模式在FPU & GPU燒機測試下CPU可以維持1.6Ghz,溫度在72-74度間,功耗為14.95W、GPU為825MHz,溫度在69度,GPU的頻率此時低於基礎頻率;高性能模式可以達到1.9Ghz,溫度在79-82度間,功耗為19.159W、GPU為1080MHz,溫度在73度,得到更好的極限狀態性能。此時鍵盤已經非常熱。
(八)續航力測試
- PCmark 10續航力測試-均衡模式
- PCmark 10續航力測試-超級電池模式
六、總結與建議
相信到這邊各位一定很好奇:為什麼前言從頭到尾都沒有提到價格定位的問題呢?答案其實非常的簡單,因為目前市面上所售搭載i7-10710U的14吋機種就只有1台,也就是本次測試的Prestige 14~沒有競爭者XD。
這次的Prestige 14不論是在性能、輕薄、螢幕等方面均給出了十分滿意的答卷,特別是在如此狹小的機身中仍能加入10710U+1650 Max-Q,擁有不錯的性能,顯示出MSI團隊努力之處。在目前市面上最接近這個定位的ASUS Zenbook UX534也是搭載10510U這個更為低階的CPU,且還是更大的15吋機身,在專注於性能的領域與Prestige系列還是有段差距。
綜合而論,Prestige 14是一台不錯的創作者筆電,但還是有一些小缺憾之處:如風扇轉速會突然提升以及續航力較低的小缺點,這些還是需要MSI團隊去思考如何改進之處。也希望未來能更進一步加入OLED面板、類似於TouchBar或ScreenPad此類創新的設計以更上層樓。
本次評測到此,有誤之處還請多多指正,謝謝~
【編輯】Alex
【價位參考】

【小宅吐槽Time】
相信閱讀這篇文章之前,已經有很多人看過很多類似開箱,像是...
1. MSI Prestige 15 開箱 搭載第十代 Intel Core i7 處理器、近乎完美的全能創作者筆電
2. 10代處理器 msi Prestige 15 開箱評測(A10SC)。影片剪輯、繪圖創作推薦!
恩...有點怪怪的...

首先關於硬碟的問題,這兩位的解答...
- 部落格1-1
- 部落格1-2
- 部落格2-1
- 部落格2-2
「官方數據為讀取 3200 MB/s、寫入2400 MB/s,不知瓶頸在哪裡?」
不是因為控制溫度...而是因為南橋的Layout不夠用了...
因為i7-10710U的南橋與CPU整合,所以Intel官方沒有公布他的資料,不過可以看上代筆電平臺的南橋資料,因為架構不變,設計相同,這邊參考的是最高階的版本:HM370
Intel ARK所公布的資料如下

引自Intel ARK:Mobile Intel HM370 Chipset
I/O欄位寫道:Up to 4 USB 3.1 Gen 2 Ports
等效換算為2個USB 3.2 Gen 2 Ports
而Prestige 15礙於intel架構因素,PCIe通道數目有限,加上Prestige 15、14空間限制,最終Prestige 14僅能搭配一組PCIe x4 / SATA M.2 Slot,Prestige 15則必須分配成PCIe x2 M.2 Slot + PCIe x2 /SATA M.2 Slot方式。
所以別再問我是不是MSI筆電有問題啦~~我們測的是市面上流通的Prestige 14~
另外一個問題:

恩...應該是「冷空氣從下方進氣,再由C件後方吹到B件,螢幕上」
這樣的設計螢幕會熱熱的,長期而言的可能會使螢幕壽命下降
恩.........................(吐槽省略三千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