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F75_9RC 17.3吋超輕平價效能機 簡單優話調整成果分享

GF75_9RC 一台17.3吋搭配標準電壓只有2.2KG重的筆電
I7-9750H+GTX1050的筆電機種
算是近期很熱賣的型號
大尺寸72% NTSC IPS的面板
雙風扇4導管4出風口的散熱設計

GF75_9RC 17.3吋超輕平價效能機 簡單優話調整成果分享
機器是螢幕窄邊框的設計,基本上跟過去15.6吋的筆電差不多大
很多15.6吋的筆電包包也裝的下,連15.6吋的防震包都可能裝的下
基本上A跟C面還是使用鋁合金的,基本上很對的起這個價格的
特別是重量只有2.2KG,甚至比一些15.6吋的機種還要輕
且是搭配9750H的標準電壓版的處理器

GF75_9RC 17.3吋超輕平價效能機 簡單優話調整成果分享
散熱器在輕薄機來說是少見的CPU/GPU散熱分離的設計
2個晶片完全使用自己的散熱器不是串燒的設計
CPU的供電部份也有使用導熱貼片將廢熱導到散熱器的鋁片上
4個出風口散熱片設計,就這個等級重量來說提供不錯的散熱能力

GF75_9RC 17.3吋超輕平價效能機 簡單優話調整成果分享
全原廠的狀況下跑R20的表現2473CB
最高功耗高達74.401W,就輕薄機來說能跑到這功耗真的不多
最高溫度96度C已經是撞溫度牆的狀況了
如果在轉檔應用方面類似的使用方式
有可能會讓筆電在這樣比較極限的狀況下運作的

筆電優化調整的目的是:
筆電經過優化調整之後,效能可以運作的比較高
功耗降低,溫度降低,風扇轉速降低,筆電因高溫老化的狀況也會變慢
好處可以說是非常的多的,並不是看到跑分效能比較高就是讓筆電在極限狀況運作
因為供電更低,供電的負擔和發熱也就更低了
因為發熱量更低風扇就不用轉那麼的快,不吵也沒有那麼的熱
相關元件因為高溫老化損壞的速度也可以變慢,筆電就更耐用更好用了
效能的提升機本上只是處理過程中的一個附產品
讓你有更高的效能可以使用,就算用到了最高的效能
還是在更低的運作功耗(供電負載)
和更低的運作溫度(散熱系統風扇負載更低)
讓筆電在供電負擔和散熱負擔更低的情況下運作(包含更高的效能運作下)
這樣才是真正的優化調整,是要配合產品的設計和晶片的體質
基本上那些只看效能跑的比較高就說是極限運作真的是非常的可笑

這個機主對效能的要求沒有說很高
所以處理就是把散熱膏更換一下
然後用免XTU優化處理,就是不用安裝優化軟體的優化方式處理
可以跟原廠就處理好是一樣的,直接開機用就是優化好的

GF75_9RC 17.3吋超輕平價效能機 簡單優話調整成果分享
雖然機主說他的使用效能要求不高,其實有I5的他也夠用了
但是優化調整基本上還是有副作用的,那就是效能會變高阿
因為處理好就跑到2763CB了,在刻意壓低太多功耗也沒有甚麼必要
反正用不到就不會跑到那麼高,運作這樣的效能表現的設定
正常使用溫度就可以低很多,就算是轉檔或是高CPU負載的使用方式
也不會讓CPU的供電跑太高,也不會讓散熱風扇需要轉太快
也可以避免高溫讓相關元件老化的比較快

因為這一台筆電的散熱CPU跟GPU是完全分開的
有需要做優化調整的也只有CPU而已
所以就不測試其他的東西浪費文章的篇縛了

基本上優化調整都是有科學的根據的
基本上對每一台筆電每一使用方式都是可以有幫助的
這樣的效果當然不是只有用XTU就可以做的到的
但是使用XTU就可以有5-6成左右的效果了,是可以免費自己處理的
我是在做專業的筆電優化處理的工作者
但是我願意分享處理的成果和相關的處理原理和方式
重點是筆電優化調整真的是非常棒的
也可以輕鬆用INTEL原廠免費的XTU就可以做了
真的不知道那些為反對而反對的人是甚麼樣的想法
2019-08-03 1:28 發佈
看了大師很多文章
這次測試比較保守唷~
R20只有2700多
溫度表現差異真的有夠大的
幽暗的雙眼 wrote:
看了大師很多文章
這...(恕刪)


謝謝大師,我已經看得懂,幾個關鍵字 45 55 .知道怎麼去調整了,謝謝。
幽暗的雙眼 wrote:
看了大師很多文章這...(恕刪)




貼分數那麼低的其實我也有點不習慣就是了
那就來一張狂暴一點的吧3205CB的怎麼樣
最高溫度還只有81度C,這樣夠強大了吧
當然要做到這樣CPU的體質真的要好才有辦法的
不然這台薄機是次容易的
這是GF75_9S測的_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