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真的會選電競筆電嗎,除了顯示卡效能的FPS,操作反應速度跟CPU更有關係

很多人一聽到電競筆電就是看顯示卡型號
事實上現在的顯示卡就算是同型號也會因為功耗不同效能也不一樣
新一代NVIDIA Turing™ 架構 筆電顯示卡全系列實測詳細解說
這部份比較容易了解,看一下上面那篇文章應該就可以知道了
顯示卡多年來耐溫的能力都沒有INTEL的CPU好
所以各家筆電廠在搭配獨立顯示卡上去
大多會特別用心設計散熱至少是勉強可以應付該顯示卡的
不會有完全不夠力的狀況,因此玩遊戲大多是長時間的重度負載
如果真的散熱太誇張的差,那麼很可能過不了保固期就GG了
那就會增加非常多的保內維修費用那就要賠錢了
因此大部份的筆電對於顯示卡的散熱部份都是可以通過的
也因為這樣大部份的3D MARK測試軟體的分數跑起來差距並不大
因為大部份的測試軟體不太會CPU+GPU雙重載

其實現在的許多遊戲都是有連線對戰的即時電競比賽的模式
甚至許多多人射擊槍戰生存遊戲更是市場不退流行的
有更多的玩家互動的遊戲,通常就會需要更高的CPU效能
如已經流行了一段時間的吃雞,很多人在玩的時候會降低特效畫質(特別是筆電)
因為顯示卡的高特效輸出相對的也會佔用掉更多的CPU資源
讓你在遊戲中操作反應的速度可能會更慢

向LOL這個長青遊戲,對顯示卡的要求真的不高
但是經常就是有人看到破百的FPS但是超作起來就是不順
甚至可以說反應遲頓,這通常就是CPU不給力
真的有在玩遊戲的應該就知道我在講甚麼的

基本上CPU比較耐熱不容易壞,GPU比較不耐熱過熱容易壞
筆電的CPU睿頻幅度非常的大,45W睿頻到破百W的都有
串燒散熱設計的CPU在單測的時候通常有非常漂亮的測試表現
但是在玩遊戲GPU重載的時候,很多機種甚至會連45W功耗都跑不到
有些甚至會剩下不到25W,效能會被限縮的更為嚴重了
因為這些筆電在GPU高負載之後,大部份的散熱設計都是GPU優先的
CPU有非常成熟的過熱防護機制,且GPU沒有過熱降頻通常FPS就不太會降
除非CPU已經降到了推不動顯示卡的程度,這個時候的遊戲體驗一定很差了
CPU撞到溫度牆之後會耗用不少資源處理過熱保護的程序
這時候遊戲的體驗也是會有感變差的,如果CPU經常接近溫度牆
那麼整體的遊戲體驗就肯定不會是好的了

看到這邊應該就知道一台筆電的電競遊戲的體驗
其實CPU在使用體驗佔了非常重要的地位
在散熱能力有限的條件下,能提升使用體驗的方式有下列3種
1.調降CPU電壓:
增加能效比,讓相同的功耗下可以發揮出更好的效能

2.配合散熱狀況調整功耗運作策略避免撞溫度牆:
每一台筆電的散熱設計都是有限的,我們可以透過XTU和測試軟體
通常用AIDA64就夠用了,抓出玩遊戲狀況下CPU能夠運作的功耗
用XTU或是BIOS調整限制CPU的功耗不會超過讓CPU不會撞到溫度牆
這樣就可以避免耗用資源浪費效能在處理過熱,就可以降低遊戲中的卡頓

3.解決熱傳瓶頸和加強散熱能力:
一般來說散傳瓶頸最大的就是在晶片和散熱器接觸的這邊
使用的散熱膏等級和散熱膏的厚薄,有沒有乾掉老化變質
都是對熱傳瓶頸有關係的,目前最好的解決方式還是液金
加強散熱能力的方式就有很多,增加導管散熱片或可同時優化原本的散熱設計
這些都是可以拉高CPU能夠運作功耗的處理方式

這些處理方式通常就是同一台筆電能夠提供更好的遊戲(使用)體驗的有效解決方案
一般來說大部份的筆電CPU和顯示卡都是焊死沒有辦法更換的
透過上面的3種方式是可以有效解決和提升使用體驗的辦法

大多數的電競筆電RAM和SSD都是可以更換的
SSD的部份現在幾乎都有支援NVME的高速SSD了
在散熱條件沒有問題的情況下當然是越快的NVME SSD能有更好的體驗
如果是無法幫NVME SSD處理發熱的機種
低發熱量的產品反而會比最快速度的產品要更好
這跟CPU都是一樣的狀況

在來就是DRAM了,真的要玩遊戲的話
雙通道配置真的是最基本的要求了,除非真的很快就要升級
不然8G*2=16G的配置會比16G*1要好好多
特別是很多筆電的CPU散熱已經吃緊了
RAM的通道頻寬還不夠,那遊戲的體驗肯定不會怎麼好的
當然DRAM的時脈也是會有幫助的,特別是電競類的遊戲
你真的會選電競筆電嗎,除了顯示卡效能的FPS,操作反應速度跟CPU更有關係
我這邊剛好有做了一張圖可以有一些實測應用的差距
目前ASUS的筆電在新款8代RTX之後的機種已經沒有辦法裝高頻DRAM了
我這邊還有能力處理的是以微星的筆電比較有辦法
9代I7-9750H以上大多可以穩定使用DDR4-3200的RAM了
過去的8代8750H建議到DDR4-3000就好,因為只有不到一半能上3200

透過這一篇文章希望能讓你在選擇電競遊戲筆電
能夠更了解和更正確的選到一台體驗好的電競筆電
在來就是3A遊戲大作這些都是雙重載的使用方式
對於灰塵的累積和散熱膏劣化乾掉都是會比較快速的
適時的保養和維護是非常有必要的
良好有效的散熱加強優化調整服務+適時的保養和維護
是可以有長期良好的使用體驗的,同時筆電也會更耐用
2019-06-11 0:44 發佈
現在的人一昧追求規格、輕薄
結果代價就是過熱、FPS上不去、沒有好的體驗
高頻記憶體電競桌機可以說是標配了
筆電卻用的人寥寥可數

學一些優化、給專業改善體驗
讓筆電更流暢、使用更爽!!

希望也越來越多店家可以提供
對消費者都是更好

答達大師 wrote:
很多人一聽到電競筆...(恕刪)


受益良多

感謝無私分享

答達大師 wrote:
很多人一聽到電競筆電...(恕刪)


遊戲當中,基本上除了畫面建構渲染和光影效果以外,其餘的皆是CPU在處理,尤其是物理效果和人物動作以及底層API等,最近很多遊戲也有在用D加密,對於CPU是更吃重了,筆電的顯卡雖然很多也很強悍,但是往往搭上45W的CPU就是無法發力,表現跟桌電同顯卡差了一條街,而且通常都是這樣,像CS GO這樣的遊戲由於FPS非常高,反而注重的是CPU,因為這遊戲顯卡根本吃不滿

至於GPU真的沒有溫度保護嗎?很多電競筆電的韌體其實都有設計,當GPU溫度過高時就會特別去限制CPU的Turbo Boost避免雙載過熱,但是這門檻如果設的太低,會發生什麼慘劇應該也想得到

紫紅的薰衣草 wrote:
遊戲當中,基本上除了畫面建構渲染和光影效果以外,其餘的皆是CPU在處理,尤其是物理效果和人物動作以及底層API等,最近很多遊戲也有在用D加密,對於CPU是更吃重了,筆電的顯卡雖然很多也很強悍,但是往往搭上45W的CPU就是無法發力,表現跟桌電同顯卡差了一條街,而且通常都是這樣,像CS GO這樣的遊戲由於FPS非常高,反而注重的是CPU,因為這遊戲顯卡根本吃不滿

至於GPU真的沒有溫度保護嗎?很多電競筆電的韌體其實都有設計,當GPU溫度過高時就會特別去限制CPU的Turbo Boost避免雙載過熱,但是這門檻如果設的太低,會發生什麼慘劇應該也想得到.(恕刪)


GPU BOOST很多散熱比較不給力的機種
跟本就是沒有的就能跑到該有的就很不錯了
不是說沒有保護
而是新機大部份散熱都是勉強能到位的
但是用了幾個月之後灰塵開始卡就開始掉效能了
這是很多筆電的狀況

顯示卡可以看型號看功耗就能了解效能了
如果卡灰塵就清一清還是可以玩遊戲的
但是CPU頂不上去就是慘了
甚至一直撞溫度牆CPU光忙自己的過熱處理就忙翻了
那還有可能有好的遊戲體驗阿
請問GP75 9SD-470TW跟GL73 8SDK-203TW這台散熱有差異嗎?!

tony16 wrote:
請問GP75 9SD...(恕刪)


目前看起來是差不多
GP75 9SD剛推出而已
請問大師
現在我GS73 8rd
跟GF75 9sc
兩台在選準備要入手了
GS 35300
GF36500
我個人是偏向於GS是120ghz加上彩色鍵盤
官網說這台GS是IPS面板
請問現在還值得入手GS73 8RD嗎

白騎黑飽 wrote:
請問大師現在我GS73...(恕刪)


看用途吧
你這樣問我真的沒有辦法給你建議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