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了解效能相當的不錯但是風扇聽說有點吵
為了不打擊人家買新機的心情就不分享實測優化8SG了
來玩玩次一階的8SF吧,8SG的I9-8950HK供電和散熱都太緊繃了
8SF在優化處理好是可以輕鬆全效能長時間使用的喔
原廠的狀態就不浪費篇幅了
覺得優化調整不好的也可以上一頁就好了

一樣先來一張R15的實測圖
1266CB是滿血3.9G全核運作的表現
這一次優化的部份電壓調降了150mV
CPU最高功耗62.883W,CPU最高溫度59度,風扇自動跑完幾乎聽不到聲音
PCH溫度最高也只有48度C,感覺挺不錯的吧

3D11跑P分,總分是20865分
圖型分數=26391分大約比GTX1070的23000分左右多了14%左右的效能
但是肯定是比3萬分左右的滿血版本的GTX1080要低了一些的
GPU最高功耗116.975W,跟標準的115W差不多
GPU最高溫度只有68度C而已,基本上真的很漂亮的溫度
看起來行動版的版本真的除了RTX2080大多沒有給GPU BOOST的空間
CPU的功耗負載沒有跑R15來的高,溫度高了一點是62度C
一樣是風扇自動測試過程幾乎聽不到風扇聲音

很多人說X分的負載會高很多
其實看起來是有高那麼一點,但是GPU最高也只有69度
CPU最高也只有63度C,沒有超過70度C,風扇一樣幾乎沒有聲音在轉
特別說明一下P分的時候降170可以過測但是X分的時候最多只能降到155而已
因為發表出來會有很多人看到,為了不要讓人用一樣的設定有當機的風險
X分的跑分實測圖我是改成降130的設定,前面的150也是這原因

壓力最大的應該就是雙燒測試了
前面沒有特別帶上風扇轉速,是因為開了這個分數都會降低
所以有分數表現的部份我就沒有開起來
這是一張雙燒8分多鐘的圖,2個風扇的轉速都在3千出頭轉
可以聽的到聲音但是並不會太吵
CPU的運作功耗在降了150mV的情況下滿核FPU燒機都在80W以上運作
沒有發生降頻或是過熱的狀況,風扇也都轉在3500轉以內
最高溫85度C,過程中大多是81-85度之間
GPU的部份可以看到最高功耗有衝到125W以上
但是幾乎都是衝上去馬上就會被壓回來
溫度的部份最高只有71度C,可見並不是過熱被關掉GPU BOOST
應該是EC限制不讓顯示卡叡頻上去,這點還挺可惜的就是了
因為供電夠散熱夠力所以GPU一直想要衝過115以上
燒機的過程大約就是這個樣子
RTX2070跑雙燒測試最高71度C這樣也夠猛了吧
風扇轉速一樣3千出頭轉,聲音不大可以接受
PCH燒機最高溫度也只有到57度C而已
本次使用的材料如下:
CPU:我老大調的鎵金液態金屬
GPU:散熱膏一樣使用MasterGel Maker Nano極致散熱膏 11w/mk
外加的熱導管散熱片等:信越7762散熱膏/高效能導熱貼/導熱雙面膠
優化調整使用的軟體:
INTEL XTU:抓出原廠的設定和抓出可用的設定值
R15測試軟體:了解CPU運作效能和抓出專業軟體可能的運作功耗
AIDA64:測試與燒機驗證穩定度
HWINFO:即時監測了解運作的狀況,溫度,時脈,功耗的狀況
FURMARK:燒機確定穩定度
3D11:DX11較早期遊戲的測試軟體可以了解效能的表現與運作溫度和功耗
基本上這樣的表現一定是厚機才有可能做的到的
筆電厚一定有他厚的道理,薄一定有薄的代價
這樣的表現達成了低溫/高效/運作安靜的夢幻要求
基本上是沒有一台原廠狀況下的機種做的到的
散熱加強優化調整是可以有相當多方面的好處的
相關的設定和數值我也都有分享出來
基本上套用進去效能的優化就是會有的了
當然溫度方面的表現可能還是有落差
風扇的轉速如果沒有散熱加強處理也是會比較吵一些
但是大部份的使用並不會到雙燒那麼嚴格
所以原廠不拆機單XTU優化調整其實很多人都是夠用的
這邊我都是很願意將優化的成果和設定的數值分享給大家
對於那些一直想要抹黑優化設定的人
我會用更多的真實案例來證明給他們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