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MSI U250 CPU K325之無間版無責任評論.

就在剛剛,因 Aiex6666版友的一封PM~
迫使無間又一次的前進AMD與Intel官網,挖掘K325與其對打的SU7300的資料...

在這邊...無間想先說一句: Aiex6666...你鞭策得好!

沒你...
無間這懶惰蟲...真的會對腦內資料的更新擺爛~
也不會發現上星期一直找不到的K325官方資料,真的給我發佈了...感謝再感謝!

===

OK! 感謝詞說完了...
無間直接就PO出剛剛PM給 Aiex6666版友的雙邊官方資料.

Intel CPU資料官方網頁:http://ark.intel.com/Product.aspx?id=42791

Intel® Core™2 Duo Processor SU7300
L2快取大小 :3M Cache
處理器時脈 :1.30 GHz
前端匯流排速度:800 MHz FSB
核心製程 :45 nm
最大熱功耗 :10 W
核心數量 :Cores 2
核心線程 :Threads 2
位元支援 :Intel 64(32是當然不用說的~有)

AMD CPU資料官方網頁:http://products.amd.com/en-us/NotebookCPUDetail.aspx?id=673

AMD Athlon™ II Neo Dual-Core Processors K325
L2快取大小 :1M Cache
處理器時脈 :1.30 GHz
前端匯流排速度:2000 MHz FSB
核心製程 :45nm SOI
最大熱功耗 :12 W
核心數量 :Cores 2
核心線程 :Threads 2
位元支援 :32bit 64bit

由官方所公佈的資料來看...K325基本上是" 完勝 "SU7300的!

別懷疑!
無間在筆電相關版面雖然說話一向酸死人不償命.
在反駁不正確的資料與觀念上的定義時,嘴巴又臭得要死...

但無間的資料評論文唯一的好處就是:保證有憑有據!

首先~這次重新爬文,無間發現了大家以往有誤的地方(連我都錯了滿久的...):

Intel SU7300並沒有HT線程特化支援!
AMD Athlon™ II Neo K325的L2...也並不是2M!

簡單說...SU7300是只有2C2T的產物~
HT特化這項效能強化的催化劑,並沒有在SU7300身上使用.
說真的...這讓K325佔了不小的便宜...真的~

在技術面上,從max TDP看來...
在省電型CPU同製程的產品中AMD的CPU製作能力還是輸給了Intel...
但怎看也還好...2W...差異不算大~
但...SU7300可是I社的前代產品啊...整整輸了一個世代......
不過...還好AMD輸不小,不然大家哪得有便宜可檢? 您說是吧~

看到這邊...無間的廢話又一大堆...
大家可能都會一頭霧水的想:K325到底是在哪邊贏了SU7300?

嗯~K325推倒SU7300的決勝點就是在" 前端匯流排速度 "!

這裡或許有版友會反駁說:可是SU7300的L2大很多啊!
但...
刁鑽一點的版友應該都明白...Intel的快取是"不得不做很大"...
因為I社並沒有A社的" CPU<=>記憶體控制器連結專利 "!
這使得I社CPU必須倚靠龐大的快取來增快CPU的反應速度...
不然...I社就是會碰到P4 vs K7ˋK8的窘境...時脈比人家高,反應ˋ處理卻沒人家快...
(I社直到I-系列才將控制器整合進CPU...不知道是不是AMD專利到期的關係?)

撇除了L2快取的癥結~
K325高達2000 MHz的FSB...真的是完敗了SU7300...
這表示可以K325匹配更高端的主機板,使得機器整體的處理速度更形快速.

在CPU的基本面上...甚至可以挑戰與SU7300同代ˋ同時期的SU9400或SU9600~(特化面不看!)

雖然AMD整整輸了一個世代...但K325還算是有可看性的~
當然...K325那區區的1.30 GHz想當然爾的是無法滿足無間與一眾嘴刁MSI眾...
但...
配了就是配了ˋ官方決定了就是決定了...
這篇文要說是無間拿來自慰的也好,還是無間拿來安慰MSI版眾的也好...

這也算是無間在版內跟大家持續探討U250...一份給大家的交代囉~ ^^
2010-08-11 16:16 發佈
進有厚而入無間 wrote:
就在剛剛,因 Aie...(恕刪)


無間大... 其實沒有看到實體測試報告前..
一切都是推測吧... 我也是依桌機版處理器推出來..
畢竟AMD主戰場在桌機處理器, 不可能藏一手來挑戰筆電系列...

我認為, 基本上,. 同時脈產品...
AMD實在是打不過Intel的...
很多雜誌跟媒體也說明了K8架構的 K8 /K10 已經走到盡頭了..
現實就是, 連merom架構(就是讓AMD開始吃鱉的C2D兩代產品)都贏不了..
更何況是i系列?

證據: AMD 目前主流桌機版處理器K10 P2(龍二)都還不是同時脈Intel C2D (wolfdale 跟Su7300同核心)
的對手... 至少要接近300MHz的時脈領先, 才能略勝C2D一籌...(有勝有負,但勝稍多點)...

你可以看桌機板的C2Q 王牌級Q9550 (2.83G), 在各測試報告裡..
大概龍二要到 P2 955 ( 3.2G)左右才可以相提並論...
當然, 像Su7300跟K325都規格砍很大了, 比起桌機板的主流產品..
但是, 桌機板的主流產品都不是對手了, 筆電版怎可能在同時脈獲勝? 它們核心跟桌機板都是一樣的...
難道K325是推土機? 不可能.... 那玩意還沒ES出來哩!!!!

K325最多不過是龍二架構, P2從來沒有在同時脈打敗過C2D的紀錄....
就算把快取跟匯流排效應加入, 也絕不足以彌補基本運算力不足的事實...

像L335可以跟Su7300大概分庭抗禮, 就是贏了300MHz的時脈, 不然想都別想...
P2 架構確實有拉近跟C2D的差距, 但是大抵上還是至少超過200MHz的時脈效能差...

我的判斷是: K325應該略輸L335半籌.... 最少最少也要把時脈再加100才會很接近....
但它的優點是 45nm 又是成熟的製程, 有可能在耗電 / 效能比上比前代有更好表現...







哈~
就知道這篇文會誘得您出來討論一下. ^^
有好版友願意跳出來腦力激盪是很快樂的~

=== 回正題 ===

無間推論的依據是依照官方資料來看的~
以往...
無間在筆電類針對CPU打評論的方面,最怕的是Intel的HT技術...
Intel這個技術真的是能把CPU的潛力榨得很乾淨...可惜~CD2 SU系列並不具備!
K8/K10架構或許是AMD的瓶頸.
但在SU系列並未特化下的狀況來說..." 效能基本面 "K325真的是有一拼之力.

(該出門了,待續...)
JOG 90 : 玩具車,KOSO全組只差離合器買不到. JOG 50 : 代步車,東西隨便裝裝就好...耐用為上!
進有厚而入無間 wrote:
哈~就知道這篇文會誘...(恕刪)


但是啊.. 無間大..

C2D基本上並不需要靠HT技術就能擺平K8了...
反倒是K8因為內建記憶體控制器, 可以在處理器及記憶體間取得很高的頻寬..
這點在測試軟體都測得出來, 可惜, 不夠打敗C2D....
從Pentium M起家的P6進階架構, 實在太過優秀了...
就算是i系列, 也主要是把一些加強機制做上, 如一樣內建記憶體控制器..
把晶片改成"真四核"等等... 實際上骨子裡運算核心還是merom級的...
所以i5-750(2.66G)可以幹掉Q9550, 直逼3.0G的Q9650了...

我所看到的測試, 大家都真刀實幹...
一點都沒有取巧.... 所以我講的時脈性能差距應該是很合理的..

HT的效果主要用在早期Pentium 4跟現在的i系列身上...
就像新一代CULV身上. i3 , i5 um 利用HT及turbo boost..
可以勝過Su7300 /Su9600一樣.... 單論時脈性能, 其實這些低電壓產品差別並不大..

站在消費者立場, 我也不太喜歡Intel氣燄囂張狀, 但是, 好像目前x86處理器..
沒有誰有能力跟Intel一爭勝負...

同時脈的K10和C2D

一定是C2D比較猛

況且快取還3M

有差不多的能力和耗電量其實就不錯了
bar0106 wrote:
但是啊.. 無間大...(恕刪)


其實無間大的推測是對的!

之前有網友開箱MSI X340 PRO2 SU7300,裡面有一張照片是Win7體驗分數,
http://www.play01.com/topicdetail.php?f=241&t=1354417&p=1

對比對岸做的U250測試
http://www.pcpop.com/doc/0/559/559089_4.shtml

單就WIN7體驗分數來說,K325可說是完勝SU7300的,
總結來說CPU分數相當,RAM及3D項目大勝,連硬碟傳輸速率都贏一些,

雖說單就CPU來看,再詳細做多一些CPU測試,SU7300可能還是佔上風,

可是因為AMD整個平台搭配的很好,以CPU來說雖然時脈低,但K325可說是K10架構的終極產品,
是AMD最新的製程加上最新的步進修改,
而2000MHz HYPERTRANSPORT配上業界最強北橋加內顯RS880(內顯為785M),
整體搭配的性能就顯現出來了,而這部分就是SU7300甚至是9400追不上的地方了。

結論就是,AMD這代的NILE平台是可以完勝INTEL C2D CULV平台。
甚至於對上INTEL最新的低壓版 i系列平台,INTEL只贏CPU分數,AMD則贏3D效能。


INTEL是CPU強, AMD則是整體平台搭配強。
約翰約翰 wrote:
其實無間大的推測是對...(恕刪)


嗯, 我只是討論處理器而已...

不過, 還是很難認定, 同時脈AMD追得上Intel, 因為沒發生過這事..
Windows體驗畢竟是很籠統的分數...
像Cinebench R10, Su7300還是略佔優勢 約2700 ( Su9600為 3200左右)
PCmark兩者差距倒很小, 但是其中會包括到整個系統運算力, 就比較有各種考量...
ex顯卡性能加在內...

這裡的圖形處理應該是可獲勝沒啥疑慮..
唯一問題是, H55也稍有進步, 兩者的差距不見得很大...
桌機版880G並沒有勝過上一代785G太多, 頂多10%上下..
最主要反倒是比較能超...

整篇看完我最注意的地方是: AMD大體上在功耗能拉近不少差距..
如果用6Cell 4800~5800mA的電池, 大概可以撐過五小時有餘了..
跟Intel系差別最多一個小時多一點, 比以前好太多了...12wTDP及45nm製程, 大大有進步...

我的想法是: AMD已經夠跟Intel在中低價CULV一搏了....
因為它最差的續航力已經大大改進... 其他方面劣勢也縮小... 像處理器...
只要價格夠猛又能保持必要產能...,
最保守估計是可以侵略幾%的Intel市佔的...(那可是鐵板一塊哪, 有這種成績不錯了!)

PS.. U250好漂亮啊, 整體感覺跟FO 200差不多又更氣派點...
不知道6Cell插下去會不會很突出, 若很合身就應該很完美了...


你們的討論也一直令我陷於U230/U250的選擇當中
U230 L335也與X100e的L625雙核版本有相當的疑惑

我也沒那麼多那方面的知識
也只好報報價
在香港,U250已下試約17500的價格
恐怕在電腦節期間會有空間下調到約16000左右
kelvin__ wrote:
你們的討論也一直令我...(恕刪)


整體來看, U250很值得下手的....

當然能越便宜越好...

光那優秀的續航力就比U230好很多....

加上微星設計上外表算不錯的...
kelvin__ wrote:
你們的討論也一直令我...(恕刪)

u250還是優於u230,
因為u250只有cpu略遜於u230,
可是因45nm新制程,體質應不錯,超頻上去就好,頂多耗電量變的跟u230一樣。
可惜台灣沒賣搭配L625的x100e好物,不然早敗了。
不知台灣會不會上搭配k625的1551
  • 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