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微星P75 9SE 搭配i9-9880H+RTX2060 效能深度解析


rockmanxza wrote:
我真的覺得這台有點...(恕刪)


文中我就有說明已將功耗限制解除了
你的算法跟我家老大講的有一些出入
我家老大是說他算的理論分數應該是4285CB左右
如果是9880H真正的全核4.1G應該要超過4400CB
但是現實狀況一定是會比較低一些的
我們的努力表現是4205也就是做到了98.13%的效能表現了
這樣應該算是對的起我的ID了吧
答達大師 wrote:
文中我就有說明已將...(恕刪)

抱歉 沒留意到解鎖部分
我的分數是有-3%(因漏洞因素)
不過現在有太多問題和因素存在
1.intel漏洞損失的效能
2.9代體質的提升
3.HWinfo無法正確顯示解鎖功耗

而目前也沒有9代的機種可以實測
大概要等intel漏洞問題告一段落才能確定...

比較好奇的是
P75 CPU承受高負載後功率最後穩定功耗是多少?
總不可能一直持續破百W吧...

rockmanxza wrote:
抱歉 沒留意到解鎖...(恕刪)


這一台的CPU供電是OK的
GPU不是重負載的使用方式
如大多數的專業軟體顯示卡只是加速用而已
負載大多不高的情況下
是有辦法長時間破百瓦使用的
如果是要到127W的話大約就只有幾分鐘而已
破百長時間使用是有辦法的
答達大師 wrote:
這一台的CPU供電...(恕刪)

那微星給這台設的定位相當高
從以前到現在沒看過幾台能給那麼高功耗的機種
雙燒大概只有GT75以上才有可能破百瓦
藍天的P775單燒大概95W 雙燒約83W
捷元的15R單燒大概95W 雙燒約55W
看來筆電要進入高功耗時代了...
區區的45W已經不能讓人滿足了

rockmanxza wrote:
那微星給這台設的定位相當高
從以前到現在沒看過幾台能給那麼高功耗的機種
雙燒大概只有GT75以上才有可能破百瓦
藍天的P775單燒大概95W 雙燒約83W
捷元的15R單燒大概95W 雙燒約55W
看來筆電要進入高功耗時代了...
區區的45W已經不能讓人滿足了sorry.(恕刪)


捷元15H就是藍天的NH55R系列的產品
都要進入雙燒能到60W的設定了
因為現在有很多的遊戲是需要CPU效能才能有更良好的體驗了
P75本來就是高接數位創作者為定位的產品
能有這樣的能力應該也表示微星真的有用心在做而已
國外NBC有GE75 9SG的測試
網址

跑出來的R20也輸大師這麼多
大家也都知道GE75的散熱應該比P75好
可以處理後還比GE75好這麼多
真的厲害!!
薄機可以贏厚機這麼多,這根本不只是大師,根本神人



幽暗的雙眼 wrote:
國外NBC有GE75...(恕刪)


其實GS75的散熱真的已經做的相當的用心了
在透過我這邊將一些散熱的瓶頸解決加強
並盡可能的增加散熱的可能
這樣的成果是可以達成的
當然也是我們多年努力的成果
GE75的散熱基本上會更好
但是GE75 9SG的顯示卡基本上就是150W的版本了
對比GS75這一台的是80W的版本就差了70W在那邊了
單比較CPU的話GE75也是不會輸給GS75的
其實每一台筆電用免費的XTU優化調整一下
都是可以有更好的效能和體驗的
請問這樣子 P75 長時間 近百度高溫運轉下,會有什麼後遺症嗎?
另外 RTX 2060 跟RTX 2070 MAX-Q 在GPU效能上沒有提升很多。
只為了那50W。多花7千 買 2070 MAX-Q 版 效益大嗎?

最近滿想入手這台P75的。

h3975 wrote:
請問這樣子 P75 長時間 近百度高溫運轉下,會有什麼後遺症嗎?
另外 RTX 2060 跟RTX 2070 MAX-Q 在GPU效能上沒有提升很多。
只為了那50W。多花7千 買 2070 MAX-Q 版 效益大嗎?

最近滿想入手這台P75的。.(恕刪)




你覺得怎麼樣比較好呢

RTX2070 MAX-Q還是2070的核心
功耗被限制下來變MAX-Q的情況下遊戲效能還是會贏RTX2060一些的
光追遊戲的支援度,ai人工智慧的運算和深度學習領域的應用效能會好很多
符合RTX Studio標準,可以安裝Studio 驅動提高部分工作軟體(影片剪輯、圖形處理、光線追蹤實時渲染等)的性能,也具有作為設計工作用筆電的潛力
這些的應用會因為核心不同領先的幅度會大上不少
不知這台MSI P65 Creator 9SF-657
(15.6" UHD 4K - i9-9880H - RTX 2070 Max-Q )
在台灣何時會有呀~~~~
  • 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